周欣花
(甘肅省國土資源規劃研究院,甘肅蘭州 730030)
?
利用ArcGIS建立縣級永久基本農田數據庫
——以甘肅省古浪縣為例
周欣花
(甘肅省國土資源規劃研究院,甘肅蘭州 730030)
摘要以古浪縣為例,根據當地基本農田現狀,運用ArcGIS10.2軟件的數據處理功能,利用年度遙感監測影像數據進行有效核查比對。通過建設基本農田數據庫,確定了保護目標,落實了空間位置,實現動態管理,為切實保護基本農田提供參考依據。
關鍵詞永久性基本農田;地理信息系統技術;數據庫
基本農田是指按照一定時期人口和社會經濟發展對農產品的需求,依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確定的不得占用的耕地[1]。劃定基本農田永久保護是中共中央、國務院對基本農田保護工作提出的更新更高要求。按照“依法依規、確保數量、提升質量、落地到戶”的要求,根據新一輪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確定的基本農田保護目標,科學劃定永久基本農田,全面提升基本農田保護水平,努力實現基本農田保護與建設并重、數量與質量并重、生產功能與生態功能并重[2]。永久基本農田劃定成果正逐步形成,數據庫建設已經啟動。但數據庫標準不統一,建設平臺不一致,數據庫成果不規范,迫切需要統一標準、明確平臺,形成全國統一的基本農田數據庫。筆者以古浪縣數據為例,運用ArcGIS技術,探討永久基本農田劃定的數據庫建設過程,并結合現勢遙感影像進行數據精度檢查。
1古浪縣基本農田現狀
古浪縣地處河西走廊東端,東南分別與甘肅省景泰、天祝2縣相連,西北與武威市涼州區接壤,北鄰騰格里沙漠,為古絲綢之路要沖。地理坐標為102°38′~103°54′ E、37°09′~37°54′ N,東西長約102 km,南北寬約88 km,總面積5 046.54 km2。古浪縣是甘肅省43個國家級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18個干旱縣和“三北”四期工程國家級示范縣之一。
根據《古浪縣土地利用總體規劃(2010-2020年)》確定的基本農田數據,全縣規劃目標年基本農田面積106 286.00 hm2,在全縣19個鄉鎮均有分布,按地類劃分,水澆地49 140.88 hm2,旱地57 060.02 hm2。古浪縣基本農田各坡度級別面積結構見圖1。
在規劃實施的幾年間,古浪縣加大了對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和重點民生能源項目的投入力度,國家、省、市重點項目的實施,建設用地規模不斷擴大,對土地需求量增加,部分工程不可避免的占用了基本農田。根據2014年古浪縣土地利用現狀數據分析,2010~2014年,全縣耕地面積減少1 356.43 hm2,其中新增建設用地占用耕地的比例達到60%。劃定永久基本農田,是當前一項緊迫的任務。

圖1 古浪縣基本農田各坡度級別面積結構Fig.1 Area structure of each grade of basic farmland slope in Gulang County
2建立縣級基本農田數據庫技術方法
2.1基本方法采用ArcGIS10.2軟件疊加2014年古浪縣土地利用年度變更數據和《古浪縣土地利用總體規劃(2010-2020年)》確定的基本農田圖斑進行分析,將已變為非耕地的圖斑剔除,面積過小的圖斑合并,人工甄別、綜合確定基本農田保護塊邊界。圖斑確定后,對其進行編號、錄入信息[3],并掛接2014年完成的耕地質量調整完善成果,獲取地類等別信息,根據基本農田劃定圖斑層,建立基本農田數據庫,將基本農田保護圖、表、冊的內容納入數據庫管理,實現數據庫互聯互通。
2.2具體步驟
2.2.1資料收集和整理。收集經批準的《古浪縣土地利用總體規劃(2010-2020年)》成果[4]、2014年古浪縣土地利用變更調查成果[5]、2014年古浪縣耕地質量調整完善成果[6]、古浪縣“十三五”發展規劃、2015~2016年建設項目批復及立項等其他相關資料。
2.2.2調入調出分析。古浪縣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數據庫中矢量成果為Shape格式,將矢量數據基本農田調整層(GHJBNTTTC)的屬性項調整類型代碼中為“00”“01”的保留,“02” 的刪除,將基本農田調整層(GHJBNTTTC)與2014年年度變更調查數據、2014年耕地質量調整完善成果層套合,內業進行數據分析、判斷。
經核實確認,古浪縣無大于25°以上坡地、梯田,根據《基本農田保護條例》規定,鐵路、公路等交通沿線,城市、集鎮和村莊地區周邊的耕地,應當優先劃入基本農田保護區[7]。可以保留的基本農田地類有:耕地、可調整地類、確定為名優特新農產品生產基地的其他農用地,集中連片的耕地全部劃為基本農田。
對古浪縣調入調出地塊情況進行深入分析后發現,調入地塊主要為耕地質量較好、糧食綜合生產能力高的耕地。調出地塊主要包括以下幾種類型:一是地類為非耕地調出的,面積320.43 hm2;二是因質量等級過低調出的,面積54.32 hm2;三是由于耕地過于零星調出的,面積100.24 hm2。形成的基本農田調整圖上,用紅色標出調出地塊,綠色標出調入地塊,最終共調入地塊58宗(932.25 hm2)調出地塊132宗(474.99 hm2)。2.2.3圖斑核實。在內業處理基礎上,以土地利用現狀調查數據庫為依據,通過不同側重點方式顯示,形成工作調查底圖,并在圖上標識出實地與數據庫不一致地塊。為確保基本農田劃圖斑劃定準確性,結合DOM核查篩選出疑問圖斑,實地核實基本農田的空間位置、數量、質量等級、地類等信息,見圖2。
現狀數據中的建設用地、未利用地,以及不符合基本農田劃定要求且達不到耕地質量標準的農用地,不得劃定為基本農田。其中現狀基本農田中的建設用地包括依法批準的(無論是否實際占用)、規劃預留的(如露天采礦用地)、違法查處后不能復墾的[8]。實地核實時,對已被占用、毀壞的位置和面積進行記錄,并拍攝實地核查照片。

圖2 基本農田與DOM疊加示意Fig.2 Schematic of basic farmland and DOM overlay
2.2.4基本農田保護圖斑生成。根據圖3所示的技術流程,提取基本農田保護圖斑所對應的地類圖斑現狀信息;依據農用地分等成果,獲取基本農田質量等級信息,對數據進行拓樸處理。修改完成后,依據規范要求錄入基本農田保護片塊的基本農田屬性結構。

圖3 基本農田保護圖斑層提取技術流程Fig.3 The technique process of pattern spot layer extraction of basic farmland protection
2.2.5數據庫建設。將各數據圖層及基本農田圖層導入建庫軟件,對數據格式和數學基礎進行檢查,主要檢查基本農田要素圖層數據內容是否遺漏、是否符合要求,屬性數據結構是否合理,各圖層要素的拓撲關系是否正確,各圖層要素的圖形數據與屬性數據是否一致,基本農田保護片(塊)外業責任調查表導入是否完整。
2.2.6基本農田劃定結果。劃定后古浪縣永久基本農田面積為106 743 hm2,其中水澆地39 724 hm2,旱地67 019 hm2,在各鄉鎮均有分布,面積最多的為黃羊川鎮,其次干城鄉,面積最少的為十八里堡鄉,各鄉鎮基本農田劃定面積見表1。

表1 基本農田劃定面積
2.2.7成果核查。永久性基本農田劃定工作過程中執行四級檢查和三級驗收體系。四級檢查包括作業小組經常性自檢互檢、項目組階段性檢查、作業單位成果檢查和縣級國土資源部門跟蹤檢查,確保調查成果的準確性與真實性。自檢和跟蹤檢查檢查出的問題及時修改并做修改記錄。三級驗收包括縣級自驗、市級初驗和省級驗收[9]。
永久性基本農田劃定成果驗收采取內業審核與外業實地抽查相結合的方式,按規定進行自檢、初檢和驗收。依據土地利用變更調查成果和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對劃定地塊進行對比分析并實地核實。
初檢按照縣域內不低于新劃定基本農田總面積50%的比例進行抽查;驗收應按照不低于新劃定基本農田總面積的15%的比例進行實地檢查核實。
3結語
近幾年伴隨著經濟迅速發展,建設用地擴張與耕地保護的壓力巨大,為有效保護基本農田,基本農田數據庫的建設尤為重要。該研究以古浪縣為例,提出了基本農田數據庫建設方法,總結了基本農田劃定的建庫流程,并提出結合DOM進行核查的方法,確保了基本農田圖斑劃定的準確性。古浪縣基本農田數據庫的建立,做到了圖、數、地一致,為縣級基本農田保護提供了依據,也有利于合理控制城鄉建設用地規模的擴張。
參考文獻
[1] 國土資源部.基本農田保護條例[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10-11.
[2] 國土資源部 農業部關于劃定基本農田實行永久保護的通知 (國土資發[2009]167號)[A].2009.
[3] 唐永航,孫世宏,孫健.基于GIS的縣級基本農田劃區定界數據庫建設:以鄞州區為例[J].中國土地科學,2013(10):83-87.
[4] 甘肅省人民政府. 古浪縣土地利用總體規劃(2010-2020年)[R].2011.
[5] 古浪縣國土資源局. 2013年古浪縣土地利用變更調查成果[Z].2013.
[6] 古浪縣國土資源局. 2012年古浪縣耕地質量調整完善成果[Z].2012.
[7] 李軼平,鮑文東,吳泉源.采用綜合評價系數法實現基本農田的空間定位[J].農機化研究,2008(3):20-23.
[8] 國土資源部辦公廳關于明確基本農田數據庫建設有關事項的函國土資廳函〔2013〕1078號[A].2013.
[9] 國土資源部.基本農田數據庫標準:TD/T1019—2009[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09.
作者簡介周欣花(1980- ),女,甘肅蘭州人,工程師,碩士,從事土地規劃、利用研究。
收稿日期2016-04-18
中圖分類號S 1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517-6611(2016)15-259-03
Establishment of County-level Permanent Basic Farmland Database Using ArcGIS—A Cast Study of Gulang County in Gansu Province
ZHOU Xin-hua
(Gansu Provincial Institute of Land and Resources Planning, Lanzhou, Gansu 730030)
AbstractTaking Gulang County as an example, according to the status of basic farmland, using data processing function of ArcGIS10.2 software, effective verification and comparison was conducted based on remote sensing monitoring image data. Through establishment of the basic farmland database, the protection objective and location was determined, and dynamics management was realized, which can provide reference basis for basic farmland protection.
Key wordsPermanent basic farmland; GIS technology; Databa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