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文英(湖南省衡陽縣金溪鎮衛生院,湖南 衡陽 421241)
針刺配合補陽還五湯治療中風后遺癥療效觀察
魏文英
(湖南省衡陽縣金溪鎮衛生院,湖南 衡陽 421241)
[摘 要]目的:觀察針刺配合補陽還五湯治療中風后遺癥的療效。方法:92例隨機分成研究組和對照組各46例。兩組均給予針刺及相關康復訓練治療;研究組加用補陽還五湯。結果:臨床總有效率研究組95.7%、對照組67.4%,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結論:針刺配合補陽還五湯可有效改善中風后遺癥臨床癥狀,且安全可靠。
[關鍵詞]中風后遺癥;針刺;補陽還五湯
現有醫療技術對缺血性腦血管疾病急性期具備良好應對手段,但在術后康復期肢體功能恢復方面療效欠佳。筆者通在針刺及康復訓練基礎上加用補陽還五湯治療中風后遺癥,進一步提升了臨床療效,報道如下。
共92例,均為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中風后遺癥患者,隨機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各46例。研究組男21例、女25例,年齡平均(61.7±10.3)歲,左側肢體偏癱26例、右側肢體偏癱20例,肌力測定0級14例、Ⅰ-Ⅱ級21例、Ⅲ級及以上11例;對照組男20例、女26例,年齡平均(62.1±11.2)歲,左側肢體偏癱25例、右側肢體偏癱21例,肌力測定0級15例、Ⅰ-Ⅱ級20例,Ⅲ級及以上11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1]:①符合診斷標準,處于中風后康復期,伴有肢體偏癱等后遺癥;②年齡在50~80歲。③患者及家屬簽署知情同意書。
排除標準:①合并其他腦部及血液疾病;②合并惡性疾病或認知障礙;③不能配合治療。
兩組均給予針刺及相關康復訓練治療。①針刺:取仰臥位,四肢伸直,全身放松,取太淵、足三里、曲池、手三里、內關、外關、環跳、梁丘、血海、足三里、絕骨、申脈、三陰交等穴位。皮膚常規消毒,刺穴時單手持針直刺,以小幅度平補平瀉捻轉手法,得氣后留針0.5h,以患者耐受為佳,每日1次,兩周為一療程,療程中可選休1天。②康復訓練:采用手動功率車、磨砂板、認知玩具等工具,協助活動關節,嘗試練習精細動作,并進行肌力、耐力以及日常活動能力訓練,增強患者手指和手臂的靈活性、協調性和控制力,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每次訓練持續45min。1周為一療程,療程之間間隔1天,持續4個療程。
研究組加用補陽還五湯。黃芪30g,當歸尾15g,紅花15g,赤芍12g,川芎12g,桃仁12g,地龍10g。每日1劑,水煎服,分早晚服用。
兩組均于治療1個月后進行療效評價。
治愈:患側肢體關節功能恢復正常,口眼渦斜等癥狀基本消失,手部小肌肉無萎縮現象。顯效:疼痛、浮腫及口眼渦斜等癥狀明顯改善,關節活動稍受限。有效:癥狀有一定程度改善,關節活動仍受限,肌肉萎縮現象無明顯改善。無效:不符合上述標準。
采用SPSS17.0進行數據處理,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療效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療效比較 例(%)
中風患者經對癥支持治療后,常可平穩度過急性期,生命體征恢復穩定,意識清醒。但常并發半身不遂、口眼渦斜等后遺癥,其中以半身不遂對患者預后影響最為嚴重。半身不遂多系血脈虧虛、痰疲阻滯、上擾清竅,導致氣血運行受阻[3],臨床以肌肉萎縮、關節疼痛、肌力下降為主。針刺療法是治療中風后半身不遂最有效的方法之一。筆者選取針刺療法穴位中,曲池、手三里有通經活絡止痛的功效,外關、內關具有益氣活血、利水行氣之功,太淵、足三里可發揮調理血脈的功效。現代研究證明[4],曲池、內關等穴位具有調整血液循環、引起血管擴張及增加腦部血氧供應等作用。下肢選取穴位中,環跳可舒筋通絡、強健腰膝,梁丘可調節胃經氣血,三陰交可調補三陰經氣血、益腦安神。另外,配合目前臨床常用的康復訓練可加速局部血液循環及功能恢復。
補陽還五湯為清代名醫王清任首創,該方以補氣為主、化瘀為輔,具有補氣活血、祛瘀通絡等作用。方中大劑量使用生黃芪,可發揮大補脾胃元氣,使氣旺血行、瘀去絡通;輔以當歸尾、地龍等可活血養血、化瘀通經,達到化瘀而不傷血之目的;川芎為血中氣藥,氣行則血行;諸藥合用,氣血并補、通瘀散結、標本兼顧。研究證明[5],該方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溶血栓及增加腦血流量等作用,還可對急性腦損傷起到一定預防作用。
[參考文獻]
[1] 中華神經學會,中華神經外科學會.各類腦血管疾病診斷要點[J].中華神經科雜志,1996,29 (6):379.
[2] 任亞峰,劉黎明.針刺配合補陽還五湯治療中風后遺癥療效觀察[J].新中醫,2012,44(1):21-22.
[3] 王重洋.補陽還五湯配合針灸治療中風后遺癥療效觀察[J].中醫臨床研究,2014,6(31):39-40.
[4] 夏寶林.觀察不同黃芪劑量的補陽還五湯結合針刺治療對中風后遺癥的臨床療效[J].中國傷殘醫學,2014,22(5):1513-1515.
[5] 李宏偉.補陽還五湯配合針刺治療中風恢復期偏汗療效觀察[J].河南中醫,2014,(B11):9-10.
[中圖分類號]R246.13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4-2814(2016)06-0547-01
[收稿日期]2016-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