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青
摘 要:本文主要關注案例教學法在研究性學習中的運用。首先闡述問題產生的原因,然后對在研究性學習中運用案例教學法進行可行性分析,著重分析了激勵性案例、事例性案例和生成性案例等基本案例類型在研究性學習中的運用,最后提出了其運用時的注意點。
關鍵詞:案例教學法;研究性學習;運用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B 收稿日期:2016-03-01
一、問題的發現
對案例教學的關注,源于筆者在研究性學習導入教學時的一次嘗試。筆者從案例教學著手,希望探尋另一種研究性學習教學方法。
以往,在導入教學部分,我和許多老師一樣,總是先給學生滿堂灌輸研究性學習的基礎知識,然后舉出一些案例做示范引導,接著就讓學生模仿著做。學生總是一頭霧水,問“我們為什么要學研究性學習?”而我的回答也很文本化——“著眼未來、培養能力呀!”這種讓學生不太信服的回答再加上研究性學習與升學考試無關,使一部分學生在研究活動初期就失去了研究積極性。
而本期,我換了一種方式。我先和學生探討了一下“國外的教學”——美國小學生的作業就需要動用聽、說、讀、寫、做等綜合能力,為了寫一篇螞蟻怎樣生活的觀察報告,學生會在公園里觀察好幾天并拍下大量的圖片;而在港大,每門課有大課、討論課兩種模式。大課時是老師主講,討論課則是十來人的小組討論,此時學生是主角,參與度是唯一的考核標準,如果一味附和同學的觀點,是會被扣分的。兩段介紹,一下子提高了學生參與研究性學習的興趣,他們開始主動去翻閱相關書籍,以了解進行研究性學習的方法。
兩個小小的案例在研究性學習的導入教學階段產生了不可思議的教學效果,還能將它們運用于研究性學習的其他活動階段嗎?在運用時又有哪些要注意的問題呢……我開始了探索。
二、案例教學在研究性學習中的可行性分析
案例教學法是指教師根據教學目標的需要,采用案例進行講解及組織學生對案例進行研討,引導學生從實際案例中學習、理解和掌握一般規律、方法,從而有效地將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相結合的一種教學方法。這種方法與傳統的講授法相比有許多優點。第一,案例教學讓學生接觸到了第一手原始教學素材,可以促進學生思考,提高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第二,案例教學有別于單純的理論知識灌輸,大大縮短了教學情境與實際生活情境的差距。學生在學的過程中就能設身處地地從實際場景出發思考問題,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同時,案例教學為教師和學生提供的是同樣的信息,從這些信息出發,不同的觀點可以在課堂上交鋒,可能最終沒有確切的結論,但針對觀點進行討論的過程已被師生熟知。
而研究性學習作為顛覆傳統概念的課程,它在課程目標中就提出希望學生獲得親身參與探究活動的體驗、提高學生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等要求,這些與案例教學法的實施目標都是一致的。同時,作為與生活對接的課程,學生不是不動腦子開始研究性學習的,而是有學習或經驗背景的,研究性學習老師需要做的是在情境活動中激活和完善學生的研究方法和知識,而不是強迫學生去記憶、去背誦。
三、在研究性學習中可運用案例的類型
激勵性案例——激發或強化學生的學習動機,可以運用在研究性學習的導入及提供具體的方法指導等多階段。這類案例往往具有典型性,貼近生活實際,反映社會熱點,能引起學生的興趣與認同。如在采訪指導活動中,學生對采訪前要做那么多準備工作總是不以為然。于是,我與他們分享了楊瀾采訪的故事——在著名訪談電視節目“楊瀾訪談錄”的背后,有策劃人,有研究人員專門搜集某位嘉賓的專業背景資料。在采訪美國前總統老布什時,只有短短一個小時,最多也就問20個問題,但楊瀾團隊準備了60多個問題。這類型案例的出示,使課堂上僵硬化、指責化的語言少了,課堂變得有溫度了!
事例型案例——幫助學生掌握某一理論的原理或基本概念,培養某些思維技能和習慣,往往運用于研究性學習的具體活動階段。其特點是:針對性強,與特定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相對應;可議性強,能引起爭論,且難易適中。比如為了幫助學生了解采訪時需要注意的問題,我給學生展示了一段他們同齡人的采訪視頻作業。該采訪作業還存在一些問題,但同齡就意味著心理、生理諸因素的相通,再加上學生擁有的采訪知識的背景認知,這個教學重難點被輕松攻破了。
同時,學生在研究活動中的典型及非典型表現也能即時生成案例。本學期初,我就給學生呈現過他們自己在“調查超市里的‘鹽”這一活動中的不同表現:有一部分學生自作聰明,他們認為這根本無需自己去調查,問了家長最近買鹽的價格后,直接填了個價格再加上一句“超市里的鹽很便宜”就認為完成任務了。而另一部分學生呈現出來的任務單是填滿的。他們介紹了調查地點選擇原因——家門口的是便利超市,鹽的種類不會多,去大賣場可能收獲會不一樣;介紹了超市里關于“鹽”的發現——鹽的種類太多了,除了普通鹽、營養鹽,還有燒烤鹽,甚至還有精品鹽禮盒。此外,鹽的衍生品也很多,有鹽汽水、浴鹽、竹鹽牙膏等。他們還提出了自己的疑問——營養鹽真的“營養”嗎?泡菜鹽可以用來做菜嗎?……其中還有一位學生提到了她對超市商品擺放與營銷技巧的興趣,她發現價格昂貴的營養鹽都被整齊地放在了貨架中間方便拿取的位置,而價格便宜的普通鹽被胡亂堆在了貨架最低層不起眼的角落里。這一對比案例的出現,關于研究態度的問題基本上也不要老師多提了。
四、在研究性學習中運用案例教學時的注意點
1.注意多渠道案例資料的積累
采用案例教學,教師需要從大量的相關資料中選擇出適當的案例去組織教學。而研究性學習內容的豐富性使教師在這一塊的工作量更大。我的體會是,研究性學習時,“勤快”是一方面,“熟悉”又是另一方面。如果之前我看過魯豫對楊瀾的采訪,我的目標答案就有了,我就不用再繞那么大一個圈了。所以我覺得研究性學習老師如果想用案例說話,積累很重要,應多看看報紙、雜志、電視,多角度思考,我們隨手可用的素材會越來越多。同時沒有針對性案例時,也可以嘗試自己編寫一些案例,但切忌歪曲事實、杜撰新聞。
2.不做“示范式”老師
有時面對自己精心準備的案例,教師總喜歡“拆開揉碎”了一點點地講解給學生聽,唯恐學生理解不了內涵,辜負了教師的一片苦心。其實案例教學的精髓在于學生理解案例的過程,而并非結果。哪怕學生的結果收獲只能實現教師預期目標的60%,這60%也是他自己的。特別在研究性學習中,很多時候沒有標準化答案,教師應放手讓學生去理解,可以采用頭腦風暴法、可以小組討論,學習效果不僅不會差,還會有出乎意料的結果。
3.匯編案例手冊
經典案例需要積累,更需要在實際教學中去比較、篩選與打磨。為了減負增效,我們可以嘗試對應研究性學習的不同活動階段去選擇典型案例匯編成冊,在相應活動中進行選用。這種方法為教師節省下尋找案例的時間,從而更好地關注案例的運用。當然,教師也要注意根據階段使用及根據社會熱點問題的更新及時去調整案例集。
參考文獻:
[1]鄭金洲.案例教學指南[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
[2]余文森,林高明.經典教學法50例[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