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首先指出我國企業人力資源管理過程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并簡析了統計分析對于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的重要作用,其次通過列舉三個實例具體闡述了統計分析方法在企業人力資源管理中的應用。本文的分析表明,統計分析方法在現代企業人力資源管理中具有十分廣泛的應用。隨著我國現代企業制度的逐步完善,統計分析方法在人力資源管理方面的重要性將逐步凸顯。
關鍵詞:統計分析;人力資源管理;應用
一、統計分析對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的作用
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和現代企業科學管理的不斷完善,人力資源已成為企業的核心資源,人力資源管理在企業管理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我國現代企業制度建立相對較晚,部分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尚未建立起完善的人力資源管理評價分析制度。許多企業人力資源部門在人力資源的評價分析方面不夠重視,使得企業人力資源管理體系缺乏一定的規范性,亟待加以改善。
要進行科學有效的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就必須要建立一套完善的人力資源量化分析體系。統計學作為一門以收集、整理和分析數據為主的方法論科學,在現代經濟管理中應用十分廣泛。統計分析方法的應用,使得現代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工作逐漸趨于科學化、精確化和合理化,對于人力資源管理決策意義重大。
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統計分析的作用主要體現在:首先,能定量地反映和分析企業人力資源的現狀、構成和利用情況,以及時發現企業當前人力資源配置的不足,實現人力資源的優化配置;其次,通過建立一系列統計指標來分析企業人力資源的變動規律,為改進人力資源管理工作提供可靠的依據;最后,將統計分析和企業人力資源的實際情況相結合,對人力資源的發展趨勢進行科學預測,幫助人力資源管理部門制定科學的人力資源戰略規劃。
二、統計分析方法在企業人力資源管理中的應用分析
1.回歸分析用于預測企業人力資源需求
企業人力資源需求預測是人力資源規劃系統中一個必不可少的環節,它既能幫助企業明確未來人力需求趨勢,做好人才儲備工作,又能幫助企業合理預測未來各部門、各職位人員的需求情況,做好企業定崗定編工作。建立回歸分析模型的基本思路是:先找出對企業人力資源需求影響最大的因素,進而研究過去一段時期員工人數隨這種因素變化而變化的數量規律,最后結合實際情況,根據這種規律趨勢預測未來的人力資源需求。回歸模型主要有一元線性回歸模型、多元線性回歸模型和非線性回歸模型。本文以一元線性回歸模型為例,假設人力資源需求量Y僅取決于產量X。
利用企業過去一段時間的數據,通過上述回歸模型可以求解出企業人力資源需求量Y與產品產量X之間的函數方程式,進而以預計產量為依據,預測出企業未來人力資源的需求情況。回歸模型的建立與分析將使得人力資源部門在制定人才招聘需求計劃時,更加科學、合理,從而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招聘指標的隨意性和盲目性。
2.統計指數用于企業勞動生產率變動分析
統計指數在經濟管理領域應用十分廣泛。勞動生產率指數是兩個不同時期的勞動生產率水平的比率,反映勞動生產率水平的變動趨勢,它可以分解為企業各部門勞動生產率變動以及各部門員工結構組成變化對勞動生產率變動的影響程度,從而為人力資源部門進行勞動生產率考核和分析提供依據。勞動生產率指標體系是由勞動生產率可變組成指數、固定組成指數和結構影響指數等構成,三者的關系為:
勞動生產率可變組成指數即企業勞動生產率總指數,它可以反映企業勞動生產率總的平均變動情況。它包含了企業各組成部門勞動生產率水平的變化以及企業各組成部門人員結構的變化對總體勞動生產率的影響。
其中q1,q0分別表示報告期和基期企業各組成部門的勞動生產率水平;分別表示報告期和基期企業各組成部門的員工數。
通過上述的統計指數分解分析,人力資源管理者不僅可以測度企業總的勞動生產率變動,而且可以分析其成因,進而以此為依據,對企業勞動生產率的提高采取具有可行性和針對性的決策措施。例如,有的企業勞動生產率的下降主要是由于組成部門員工結構變動的影響所致。企業人力資源管理者就可以據此調整不同部門之間的人力資源分配情況,從而提升總體勞動生產率。
除了勞動生產率指數體系外,人力資源管理中的其他方面也涉及到統計指數的分析。如在分析企業工資總額的變動時,有如下關系式:
通過對工資指數的統計分析,可以幫助企業恰當處理工資分配,優化人員配置,從而節約勞動投入,這對于企業降低生產經營成本、提高經濟效益意義重大。此外,工資指數還能反映企業不同部門工資水平的差異及變動方向,這對于企業管理者正確處理員工利益關系、促進企業工資薪酬制度的改進都極為重要。
3.動態分析法用于企業人力資源的發展變化分析
動態分析法又稱時間序列分析,是把統計數據按時間順序排成一個動態數列后,用其中一個數或幾個數列進行對比,研究事物的發展速度和變化規律。動態分析法主要包括兩個方面。第一,編制時間數列,觀察客觀現象發展變化的過程、趨勢及其規律,計算相應的動態指標用以描述現象發展變化的特征;第二,編制較長時期的時間數列,在對現象變動規律性判斷的基礎上,測定其長期趨勢、季節變動的規律,并據此進行統計預測,為決策提供依據。動態分析法在企業人力資源的發展變化中有著十分廣泛的應用。
要對時間序列進行定量分析,就需要計算各種動態分析指標。一類是反映速度特征的指標,主要有發展速度、增長速度;一類是描述水平特征的指標,主要有發展水平、增長量。
以計算企業平均出勤人數為例。企業人力資源管理者可以通過員工考勤表數據,來分析企業人力資源平均出勤情況。假設某公司員工考勤的時間單位是1天,但只在出勤人數發生變動時才記錄一次。可以采用加權算術平均的方法來計算某月度平均出勤人數,權數為各個出勤人數所對應持續的天數,這可以為企業人力資源考勤情況分析和員工績效考核提供有力的依據。
除了出勤人數因素外,工資水平、工傷事故頻數、人工成本等人力資源相關因素都可以通過動態分析法構建動態分析指標來分析其發展變化的過程、規律及趨勢,從而幫助人力資源管理者做出科學有效的分析決策。
三、結論
隨著現代企業人力資源管理水平的日益提升以及量化分析方法在經濟管理領域的不斷滲透,統計分析方法在企業人力資源管理中具有十分廣泛的應用。統計分析方法能幫助人力資源管理者進行科學分析,并做出合理的決策。未來隨著我國現代企業制度的逐步完善,統計分析方法在人力資源管理方面的重要性將逐步凸顯。
參考文獻:
[1]宋利.心中有“數”--論定量統計分析在人力資源管理中的應用[J].企業研究,2002(10):46-48.
[2]王琪延.人力資源統計學[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9.
作者簡介:李正一(1993- ),女,漢族,河南信陽人,碩士研究生在讀,重慶工商大學,研究方向:人力資源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