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國際貨幣制度是支配各國貨幣關系的一系列共同標準、國際協議、規章制度、組織機構和由此產生的協調機制的總稱。近代國際貨幣制度歷經了金本位制到以美元為主導的世界貨幣體系的過程。現行國際貨幣制度是無本位制,即沒有真正的世界貨幣。隨著經濟一體化的加快,世界各國都在謀求一種更為合理的貨幣制度。亞投行的建立或將引領人民幣成為世界貨幣。
關鍵詞:國際貨幣制度演變;金本位制度;關鍵貨幣國
一、近代國際貨幣制度的演變
1.國際貨幣制度的含義
國際貨幣制度(International Monetary System),即國際貨幣體系,是支配各國貨幣關系的一系列共同標準、國際協議、規章制度、組織機構和由此產生的協調機制的總稱。在全球經濟一體化時代下,一國的貨幣匯率、國際收支等已經不是一國單獨決定,而是各個國家共同作用的結果,如果沒有良好的國際貨幣制度的運行,各國經濟政策難以協調,會導致金融業的震蕩,甚至引發金融危機。
2.國際貨幣制度的演變
國際貨幣制度主要是為世界貿易支付清算和國際金融活動提供統一的運行規則,協調匯率,使得世界各國的交易結算有標準可依。它的形成并不是一蹴而就,歷經了從無到有,從最早的金、銀本位制到現在的牙買加協議漫長過程。
現代貨幣制度與金融安排起源于地理大發現,由于英國的殖民,帶動世界各角落的貿易往來頻繁,加速了現代化金融業的成長。之后英國出現了金融革命,金融革命為隨后的工業革命奠定了基礎,也成為當今國際貨幣制度的藍本。歐洲各國及美國,它們之間的競爭和博弈也引領著金融貨幣制度的演變,霸權博弈和夾縫中求生存成為國際貨幣金融史的映照。在貨幣制度演變過程中,成王敗寇,發達國家總是統領著不發達國家的貨幣制度,這是國際經濟秩序的本質。發達國家確定了這一制度安排,又主導著這一制度的運行。
二、金、銀本位制度到牙買加協議
1.金、銀本位制度的形成
近代以來,中國、俄國、英國等大多數國家幾乎都采用了以金、銀等貴金屬為貨幣體系的制度。
在中國,明清之后幾乎都以銀本位為主,世界著名經濟學家安格斯·麥迪森(Angus Maddison)認為,中國銀本位制的確立是由于永樂皇帝大量發行紙幣增加國庫收入,由此形成的通貨膨脹導致紙幣的消失,白銀逐步成為主要貨幣;同時,鄭和開辟的海上貿易航線也為白銀運輸創造了條件。在明代,制除了民間貿易對白銀的使用,政府的稅收和官俸也多以白銀支付。明正德以后,官吏的俸給十分之九用白銀,十分之一用銅錢。嘉靖以后,白銀在中國幣制中是主要因素,各種銅錢都是同白銀發生聯系,規定比價。萬歷九年,推行一條鞭法,于是各種租稅都使用白銀折納。可見,白銀是當時明朝的主要貨幣主體,不論民間還是官方,均以白銀作為其主要交易和流通方式。在清朝,由于貿易往來頻繁,再加上外國銀幣的流入,銀錢的地位更是不可撼動。
俄國最早也是以銀幣為主,當時的盧布是用歐洲的三馬克銀幣改鑄而成。1810年,俄國沙皇決定實行銀本位,所以當時官方貨幣是銀盧布。但在克里米亞戰爭之后,俄國建立的銀本位制由于盧布在國際市場上的貶值不得不宣告崩潰。在1897年之后,俄國開始建立金本位制。
由于銀幣的泛濫,使其在英國也迅速貶值,為制定一種更加合理的流通貨幣,英國委派牛頓(Isaac Newton)任英國皇家鑄幣廠廠長,對黃金和白銀的兌換比例關系進行重新計算,由于牛頓的一個計算錯誤,把黃金對白銀的價格確定的過高,使得被低估的銀幣逐漸趨于輔幣地位,甚至不再流通。未曾想到,牛頓的一個錯誤,竟讓英國確立了近代以來的世界通用的金本位制度,并且在這個制度中收益頗豐。工業革命之后,英國掌握了世界貿易的大權,其他國家和民族都及其推崇英國,把這個國家及其黃金本位制看作自己貨幣制度的藍圖予以效仿。在1868年之后到一戰間,幾乎所有大國都從白銀貨幣制或者復本位制轉向了金本位制。
2.虛金本位制度
一戰前夕,各帝國主義為了備戰,加緊對黃金的掠奪和儲備,使黃金的流通受到嚴重限制,加之不斷發生的經濟危機使得各國的商品輸出減少,導致金幣自由無法自由兌換,這直接導致了金本位制的崩潰。一戰后,世界各國實行了一種虛金本位制度,它盛行于一戰結束到30年代經濟大蕭條開始,1922年,意大利熱那亞召開的國際貨幣金融會議上確立了此種制度。但是,由于世界經濟大危機,加之黃金缺口仍然存在,20世紀30年代,虛金本位制度也宣告瓦解。從20世紀30年代到二戰前,國際貿易體系進入了長達十幾年的混亂時期,其間形成了英、美、法三大國為中心的三個貨幣集團(英鎊集團、美元集團、法郎集團),三大集團以各自國家的貨幣作為儲備貨幣和國際清償力的主要來源,同時展開了世界范圍內爭奪國際貨幣金融主導權的斗爭,這種局面一直持續到二戰結束。
3.布雷頓森林體系后的美元霸權
由于二戰主戰場在歐洲,太平洋以西的美國未受到太大的戰爭打擊,這給了美國一個“大發橫財”的機會。在二戰中,美國大量借債給英法德等國,導致上述國家在戰后依賴美國經濟和美元貨幣。當歐洲大陸的主戰場還在炮火連天、廝殺不絕的時候,為了就戰后金融新秩序達成共識,44個國家代表齊聚美國新罕布什爾州的布雷頓森林,召開了“布雷頓森林會議”,形成了美元本位制的新貨幣制度。
4.沿用至今的牙買加協議
美元霸權并沒有帶來世界貨幣制度的和平,美國從1950年代起國際收支出現逆差,國際市場上美元大量過剩,從60年代到70年代曾發生多次美元危機,布雷頓森林體系也在這樣的情況下宣告瓦解。在這之后各國相繼實施了自由化的經濟政策和浮動匯率,直接加速了資本的跨境流動并推動了金融全球化的進程。1976年,世界各國齊聚牙買加,在牙買加會議上,經過對黃金和匯率的討論,最終建立了沿用至今的牙買加協議。
三、現行貨幣制度的弊端及未來啟示
1.關鍵貨幣國能夠以發行貨幣的方式掠奪他國財富
在《牙買加協議》之后,就沒有一國貨幣能夠成為國際貨幣。目前,在各國經濟活動中,主導的貨幣主要是美元、歐元等。但這些貨幣又被稱為信用貨幣,其并不如金本位制貨幣體系穩定,信用貨幣的使用,常常可以讓這些國家為彌補財政赤子而超量發行,易言之,美國可以通過印鈔來購買他國辛苦生產的產品,變相的掠奪他國財富。
2.無本位制會導致金融局勢的不安定
現行國際貨幣制度是無本位制,即沒有真正的世界貨幣,但無本位制也有其弊端。各國沒有了價值尺度,匯率極為不穩定。幣值不穩定不僅不利于發達國家的發展,同時也不利于發展中國家的發展。因為發展中國家的外匯儲備主要是五種國際通用貨幣,由于匯率的頻繁波動,不僅影響到外貿和資本活動,而且使他們的儲備和外債問題更加復雜。
3.現行貨幣制度的啟示
隨著經濟一體化的加快,世界各國都在謀求一種更為合理的貨幣制度,如1999年歐洲建立歐元區,在區域內實行統一發行的貨幣;拉美地區也在實行美元一體化,甚至在中亞阿拉伯地區也有其可以通用的貨幣。由此可見,在很難達到建立一種通行世界的貨幣制度的情形下,各區域聯合體制定自己的區域貨幣未嘗不可。歐盟的良好發展給了亞洲國家啟示,隨著中日韓三國在貿易往來更為密切,合作建立一種在東亞地區甚至包括“四小虎”、東南亞國家通用的貨幣制度或將是一種選擇。亞投行成立之后,亞洲的投資開發,必將相應帶動地區貨幣的流通,由于中國是亞投行主導國,不排除人民幣將來成為亞洲地區乃至世界通用貨幣的可能。金本位制雖然已經廢除,但也絕不能輕視黃金在世界貨幣中的地位。
參考文獻:
[1]丹尼·弗格森[英]著,高誠譯.《貨幣崛起》.中信出版社,2009.
[2]宋鴻兵著.《貨幣戰爭》.中信出版社,2007.
[3]安格斯·麥迪森〔英〕著,伍曉鷹,許憲春,葉燕斐,施發啟譯.《世界經濟千年史》.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11):1.
作者簡介:婁禺軒(1992- ),男,江西新余人,上海大學研究生,法律碩士專業,研究方向:經濟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