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媛 劉孜儀
摘 要:在環渤海地區,滄州市是一座長期被忽視、被低估的城市。2014年3月26日京津冀協同發展正式上升為國家戰略,為河北省各地市,尤其是處于沿海經濟區的滄州帶來了全新的發展機遇,因此,滄州要抓住機遇,正確認識自身的產業結構演進歷史和發展現狀,進而做出調整及優化,加快促進滄州的產業結構升級
關鍵詞:滄州;產業結構;優化
一、滄州市所處經濟發展階段與產業結構變動分析
1.滄州所處經濟發展階段
2014年,滄州市地區生產總值3133.38億元,比上年增長8.0%,在2014年河北省11個地市GDP排名中名列第三位,其經濟發展水平在河北省中發展較高。2014年滄州三次產業結構比例為10.1:51.9:38.0。因此,目前滄州的產業結構是以第二產業為主的“二三一”型。
2.滄州三次產業結構變動分析
根據2005年—2014年滄州三產的占比數據可知,滄州市三次產業的變動規律符合產業結構演進的一般趨勢。目前,第一產業所產比重比較穩定,所占比重基本維持在10%以上,主要是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所占比重的變動。滄州的第二產業發展與全國基本一致,除2008年奧運會所造成的2009年二產比重有所降低之外,其余年份都發展相對穩定,基本維持在50%以上,但相較于2005年二產比重還是有所下降。滄州的第三產業發展態勢良好,還有逐步增長的趨勢,說明滄州的第三產業發展雖與發達城市相比尚有差距,但仍有發展潛力。
二、滄州三次產業結構的變化與對比分析
1.第一產業內部結構
國際第一產業發展的一般規律就是,隨著地區經濟水平和農業現代化水平的不斷提高,種植業所占比重將會逐步降低,而畜牧業和漁業的比重將逐步提高。根據滄州2014年統計公報的數據顯示,第一產業內部結構的顯著特征呈現出種植業所占將近60%的比重,種植業比重偏高;而其區位商較高的畜牧業與其所占比重也不相符。除此之外,滄州位于環渤海的核心位置,屬于臨海經濟發展區,然而其漁業發展所占比重卻只占5%,區位商也只有0.4,可以看出,滄州沒有充分發揮其臨海的優勢而大力發展漁業。由此可知,滄州目前的第一產業結構還存在一些不合理的因素。
2.第二產業內部結構
滄州是重工業發達的地區。2014年滄州的石油化工、管道裝備及冶金、機械制造、紡織服裝、食品加工等主導行業共完成工業增加值1132.9億元,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的87.0%,增長8.9%。滄州素有“石油之城”和“管道之都”的美譽,根據2014年滄州第二產業比重及區位商數據顯示,石油化工所占第二產業比重最高,區位商也最高,分別為34%和2.5,除此之外,滄州的管道裝備制造和機械制造所占比重和區位商也較高。相比之下,滄州的紡織服裝和食品加工等輕工業發展水平相對較低,所占比重和區位商分別為4.9%,0.6和3.1%,0.5,較重工業數據偏低。
3.第三產業內部結構
滄州的第三產業內部結構存在基礎型、傳統型產業比重偏大,現代型、高科技型產業比重偏小的結構缺陷。交通運輸、倉儲及郵政業是第三產業主導產業,所占比重最高,為27.30%,區位商也較高為2.6,這主要是依賴其優越的地理位置,天然優良的港口條件。除計算機服務業外,所占比重為14.85%,區位商為3.1,其他相對高端服務業,如金融(比重4.82%,區位商0.4)、科技服務業(比重0.85,區位商0.2)、文化娛樂業(比重0.44%,區位商0.3)等發展程度較低,專業化水平也較低。
三、滄州產業結構存在的問題
通過以上分析可知,滄州市整體產業結構偏向于工業經濟,農業發展和服務業發展相對比較落后,整個城市正處于工業化中期階段。
從第一產業看,首先,種植業比重偏高,畜牧業及漁業比重偏低,產業內部結構不合理;其次,在農業生產中,生產集約度不高,一些滄州主導產業中的龍頭企業對小企業的帶動作用相對不足;第三,從農業產業結構來看,也存在一些問題,如相關農業項目的產業鏈條延伸不足,而且某些項目也只能進行簡單加工,深加工能力欠缺,導致產品附加值低下等等。
從第二產業看,從2014年滄州的統計年鑒數據來看,重工業完成增加值1105.66億元,輕工業完成增加值197.18億元,重工業是輕工業的5.6倍。由于,滄州的重工業發展水平較高,導致當地形成了耗能高、污染大、效益低的企業集群,并且這些企業的技術、資本含量較低,大多都是勞動密集型的傳統企業。并且目前,滄州的一些新興企業發展規模較小,還沒形成一定規模的影響力,所占比重也相對較低,造成了滄州地區的工業水平低下,創新能力較弱,環境污染嚴重,城市化水平較為落后等一系列問題。
從第三產業看,滄州的服務業發展較為落后。交通運輸、倉儲及郵政業,批發和零售業,住宿和餐飲業等傳統性服務業所占比重較大,一直占據著主導地位;而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件業,金融業,科學技術服務和地質勘查業等現代服務業所占比重較低,發展較為不足,有待進一步加強。
四、滄州市產業結構優化
1.優化原則
(1)根據京津冀協同發展中的滄州定位,堅持創新和特色原則。
結合滄州在京津冀協同發展中的定位,即環渤海地區重要沿海開放城市和京津冀城市群重要產業支撐基地,將滄州作為全國、全省整體產業結構中的一個部分,合理地規劃滄州一二三產之間的分配關系和每一個產業內部的結構關系,重點加強產業結構內部之間的質量,實現和強化城市功能的產業結構,而不要只注重外部形式和規模擴張。
(2)客觀認識滄州區位優勢,堅持因地制宜原則。
滄州市地處河北省東南,東臨渤海,是沿海開放城市之一,也是北方重要陸海交通樞紐,屬于環渤海經濟區和京津冀都市圈重要組成部分。因此,滄州的產業結構優化要根據自身的優勢特點,找出對特定產業發展的約束和促進條件,堅持因地制宜的原則發展。除此之外,還要考慮滄州的開放性程度及產品競爭優勢來優化產業結構。
2.主導產業選擇
一般而言,主導產業應有廣闊的市場前景和市場競爭力。滄州市主導產業的選擇,應重點考慮以下幾點:一是選擇滄州區位商大于2的產業,這代表當地該產業的專業化水平較高,如石油化工、管道裝備及機械制造業等,區位商都比較高;二是選擇滄州產業增加值在工業增加值中的比重大于15%的產業,這類產業通常在當地生產總值中的比重都較高,且會給當地政府帶來較高的稅收收入;三是要選擇具有較強關聯度的產業,這類產業通常能帶動上下游產業的共同發展,促進產業鏈的延伸,能將自身的技術進步和規模效應擴展在真個產業結構中;四是要選擇代表未來城市發展發現的產業,認清楚未來城市發展是依靠資源導向還是技術、知識導向,這對于促進城市產業結構升級具有重要意義。
3.滄州市產業結構調整優化的方向與重點
(1)依靠高新技術,發展現代農業
農業是維持國民生計最重要的產業,因此要保持第一產業的區位競爭優勢,加快第一產業發展的現代化步伐。對于農業發展,要借助科學技術,壓縮糧食作物面積,提高單位面積產量,而且要保證農產品的質量,提高農產品的層次和水平,發展面向京津的高檔食品;對于滄州的漁業,要積極探索漁業發展的新技術和新思路,大力推廣鹽堿地水產養殖等等。
(2)注重節能環保,推動新型工業化
由于滄州是以重工業主導的城市,高污染、高耗能的產業居多,因此要加快產業結構升級,促進新型工業化發展。滄州被譽為“石油之城”和“管道之都”,因此,在發展其傳統優勢產業的同時,注重提高其科技含量,改善高污染、高耗能的現狀。并且在目前全國主張去庫存,全省鋼鐵產業沿海轉移的形勢下,加快產業轉型升級,發展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的新興產業,走出一條適合滄州的新型工業化道路。
(3)構建物流通道,促進臨港經濟發展
滄州作為河北省重要的物流樞紐,其區位優勢和交通條件不言而喻。因此,要充分利用其臨港優勢,加快構建冀中南物流通道,以黃驊港為龍頭,覆蓋冀中南等市,連接晉中南、魯西北、豫北等廣闊腹地。并且加快黃驊港港口升級,不斷拓展港口功能,加快臨港產業聚集,促進滄州臨港經濟發展,并依靠臨近天津濱海新區的區位優勢,以天津自貿區帶動滄州沿海經濟走出低谷,使其實現綜合發展。
參考文獻:
[1]2014年滄州統計年鑒.
[2]任秋艷.滄州臨海區域經濟發展優勢分析[J].瞭望環渤海,2008.
作者簡介:呂媛(1993- ),女,漢族,河北保定,碩士,河北經貿大學,區域經濟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