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信息產業具有較強的活躍性、帶動性和滲透性,是引領未來經濟、科技和社會發展的重要產業力量。本文基于報酬遞增的視角,在相關理論分析的基礎上,解釋了信息產業報酬遞增的原因,結合報酬遞增視角下市場的特性總結了企業競爭與產業發展的關系,并提出促進信息產業發展的對策建議,以期對我國信息產業的發展和升級有所啟迪。
關鍵詞:報酬遞增;信息產業;路徑依賴;鎖定
伴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全球已逐步跨入大數據時代,以集成電路、計算機、互聯網、光纖通信、移動通信為代表的信息技術的發展深刻地影響了人們的生產和生活方式,新一輪的信息化浪潮將重塑信息產業生態鏈,拉開新產業革命和技術革命的序幕。發展信息技術產業具有很強的戰略意義,信息產業一方面會對經濟增長產生直接的推動作用,另一方面信息產業通過與其他產業進行滲透和融合,促進產業升級和轉變發展方式,從而推動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加快發展信息產業,促進信息技術廣泛滲透到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各個領域和環節,成為推動一國現代化建設的重要力量。與傳統產業不同,信息產業的發展主要依賴的是信息資源和智力資源,具有報酬遞增的性質,報酬遞增使正反饋機制發揮作用,使得信息產業具有不同于傳統產業的行業特點和發展路徑,探尋信息產業的發展對策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報酬遞增理論的回顧
亞當·斯密在《國富論》中以制針工廠為例分析了專業化分工帶來的報酬遞增現象,首次完整地闡述了報酬遞增原理。馬克思認為勞動分工促進技術變遷,并在此認識基礎上深層次地分析了推動資本主義演進發展的內在動力為報酬遞增。馬歇爾運用新古典均衡的分析框架,從外部經濟的角度解釋報酬遞增的形成機理,認為報酬遞增的唯一源泉在于外部經濟的自然增長。楊格(1928)分析了報酬遞增與經濟進步之間的關系,提出“分工決定分工”的著名理論,借用迂回生產的概念來分析報酬遞增的來源,指出由專業化引起的產業之間的供求交叉是導致報酬遞增的重要因素。
自此在報酬遞增理論的發展上形成了兩條不同的思路,報酬遞增逐漸成為經濟學研究的重要主題之一。一條思路是采用經過修正的新古典主義研究方法,在不完全競爭的均衡框架之中分析外部經濟的重要作用,如以Arrow、Romer和Lucas為代表的“新增長理論”運用模型說明“干中學”和知識或人力資本外溢是產生規模報酬遞增的源泉;另一條思路是以楊格為代表,主要從分工和迂回生產過程來解釋報酬遞增的源泉。兩種觀點都強調技術進步和創新對報酬遞增的重要作用,盡管認為技術進步的來源方式不同,但實質都是由專業化分工引起的。進入20世紀80年代,以David和Arthur等為代表的經濟學家針對報酬遞增與路徑依賴理論進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將報酬遞增的路徑依賴效應形式化。
二、報酬遞增視角下企業競爭與產業發展的關系
1.信息產業報酬遞增的原因
網絡經濟被稱為報酬遞增經濟,在網絡經濟條件下,報酬遞增成為普遍的現象和規律,信息資源和產品作為網絡經濟的對象,其邊際報酬和規模報酬都是遞增的。信息產品邊際報酬遞增的根本原因在于邊際成本遞減,其規模報酬遞增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知識資源的特點。信息產業發展所依賴的主要資源是知識和信息,這類生產要素具有累積效應和外溢效應,邊際生產效用呈現遞增的特點;二是信息產品的成本結構為高固定成本、低變動成本,可變要素可以無限增加,從而促進產量不斷增加;三是廠商的干中學效應。廠商通過在生產過程中積累經驗和接受用戶反饋的意見和建議,產生干中學效應,進而促進整個行業的報酬遞增;四是用戶因素。產品用戶的習慣效應和需求方規模經濟也對整個信息產業的報酬遞增起促進作用。
2.報酬遞增視角下企業競爭與產業發展的結構關系
在網絡經濟條件下,報酬遞增使得正反饋發揮作用,企業競爭者呈現強者越強,弱者越弱,贏家通吃的局面,即經濟中的馬太效應。在報酬遞增作用下,市場主要呈現出以下特性:路徑依賴與鎖定、形成競爭性壟斷、標準競爭成為企業競爭的重要手段。企業競爭與產業發展的結構關系表現為:在報酬遞增和正的網絡外部性的作用條件下,在最初的競爭中占據市場優勢的勝出者將不斷擴大市場份額,通過鎖定策略和標準競爭,不斷擴大用戶基數,努力爭取在標準的制定中的主導地位,這些策略又將進一步增強路徑依賴性,使勝出者取得市場的獨占地位,同時通過企業間鎖定與反鎖定策略和標準競爭策略的實施,技術不斷進步,這一過程推動了產業發展。
三、信息產業發展的對策
1.突破鎖定
當市場鎖定于某一技術、產品或標準占主流的均衡狀態時,自我強化機制形成的原因成為突破這一鎖定難易程度的重要決定因素。當自我強化機制主要是由專業化固定成本和學習效應引起時,轉移的成本較高,很難實現系統的重新定位;而當鎖定的原因是合作效應時,轉移的成本相對較低,通過談判或行政命令手段就可以以較低的成本轉移到新的均衡系統中。鎖定對產業的發展會產生一定的負面效應,如阻礙技術進步,加固進入壁壘,對產業升級形成桎梏等。競爭對手和用戶從實現自身利益最大化出發采取必要的反鎖定策略,對產業的發展起間接的推動作用。
2.防止潛在的低效率
由于報酬遞增和正反饋機制作用的發揮,先行者在市場中往往會獲得先動優勢,產業的發展可能會被鎖定于次優的發展路徑中,技術的變遷存在較強的路徑依賴性,起初發展緩慢但長期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的技術易于被排斥,從而產業的發展會被鎖定于較差的路徑,這在一定程度上會削弱創新的積極性。政府應通過制定適當的產業政策對產業的發展進行引導,積極鼓勵創新,以防止潛在的低效率。
3.實施開放的技術創新發展戰略
在信息產業中實施技術封閉戰略將會使企業喪失技術優勢和市場優勢,企業必須實施開放的技術創新發展戰略。因此,企業在堅持技術領先戰略時,應當在加強對其核心技術保護的基礎上靈活調整開放技術的比例,例如企業努力實現在核心技術上保持領先優勢,而在產品平臺上實行盡可能廣泛的開放與合作,以形成具有廣泛用戶和廠商支持的產品系統。平臺作用的有效發揮依賴于擁有統一的技術標準,這有助于產生不斷放大的擴散創新效應,進而推動整個產業的發展。同時,開放的技術創新戰略要求企業與企業、高等院校、科研機構等加強合作,積極推動建立技術戰略聯盟,加快信息在各創新主體之間的流動,推動產業共性技術的發展和共享,帶動信息產業在標準制定、產學研合作及關鍵技術攻關等領域整體提升,進而提升產業技術水平。
4.注重發展信息產業需求側培育模式
與普通產品相比,信息產品的更新換代更加迅速。蓋茨說:“微軟只有十八個月的生命?!边@反映了信息產品報酬遞增和超競爭行業的特征。信息產業如果想牢牢鎖定目標顧客,實現產品標準化,應從經營者主導的生產方式向消費者主導的方式轉變,對目標市場和消費群體進行細分,提高用戶參與程度,及時接受需求方的反饋信息。在信息產業中,需求方反饋信息的速度、質量和效率對產業創新的吸收與擴散產生直接的影響,產業需求側培育模式的實行應注重市場反饋和用戶訴求。
5.大力培養創新型科技人才
信息產業的持續健康發展必須有高科技的技術人才、高素質的員工隊伍和高水平的現代化管理人才作支撐,應加強創新型科技人才的培養,為產業的發展向高端產業鏈領域進軍提供人才支撐和智力保障。具體來說,一是要創新人才培養機制,推進校企合作辦學,建立人才培養和實訓基地,鼓勵采用“訂單制”培養方式,培養適應市場需求的實用型人才;二是實施企業家培育工程,加強對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經營管理者培訓,提高企業經營管理者隊伍整體素質和水平;三是優化人才發展環境,完善人才激勵機制,注重高端人才的引進。
參考文獻:
[1]馬歇爾.經濟學原理(上卷)[M].商務印書館,1964.
[2]阿林·楊格,賈根良.報酬遞增與經濟進步[J].經濟社會體制比較,1996,02:52-57.
[3]賈根良.報酬遞增經濟學:回顧與展望(一)[J].南開經濟研究,1998,06:29-34.
[4]白燕.知識經濟中報酬遞增性的分析[J].黑龍江對外經貿,2009,05:66-68.
[5]熊鴻軍,戴昌鈞.技術變遷中的路徑依賴與鎖定及其政策含義[J].科技進步與對策,2009,11:94-97.
[6]任劭喆,孫秋碧.基于網絡效應的高新技術產業技術標準形成機制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0,06:190-192.
[7]林善波,蔡秀玲.產業集群跨區域網絡構建研究--以福建電子信息產業集群為例[J].當代經濟管理,2006,03:63-66.
[8]王明明,陳禹.信息產業中的收益遞增機制及發展戰略研究[J].中國人民大學學報,1999,04:13-18.
作者簡介:陳書燕(1990- ),女,河南安陽人,經濟學碩士,南京財經大學產業經濟學專業,研究方向:產業組織與產業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