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久銀江蘇省興化市供銷合作社主任
?
構建新型組織體系 密切與農民利益聯結
張久銀
江蘇省興化市供銷合作社主任

2013年以來,江蘇省興化市社按照全國總社關于進一步加強基層工作的統一部署,以成為全省供銷合作社綜合改革試點縣為契機,因地制宜,多措并舉,推進基層組織、服務、經營創新。
興化市社采取盤活資產、企業帶動、領辦農民合作社等多種方式分類推進基層社改造,增強為農服務功能。
一是改造9家薄弱基層社,全部實現有注冊登記、服務場所、供銷標識、服務隊伍、經營項目和服務營收,恢復為農服務陣地。二是通過基層社與農民共同出資、社有企業帶動等方式,大力領辦農民合作社及聯合社,提升服務水平。合陳基層社領辦的興高豐生豬合作社聯合社,獲得政府生豬定點屠宰資質,去年實現產值4億多元,為養殖戶增加收益上千萬元。三是組建鄉鎮農民合作社聯合社,增強對合作社的服務帶動能力。按照“供銷主導、農民主體、行政助推、市場運作”原則,組建15家區域性、綜合型鄉鎮農民合作社聯合社,與基層社合署辦公、一體運作,積極發展生產合作、供銷合作、信用合作,拓展服務功能和領域。
依托基層社、農民合作社聯合社、農村綜合服務社等基層服務載體,上聯社有企業網絡、下接農業經營主體和農民群眾,創新開展綜合服務。
一是創新農業生產服務方式。依托基層社組建農機、植保合作社,開展大田托管、統防統治等全程生產服務30萬畝。陶莊基層社組建綠蛙植保合作社,開展播種、耕作、施肥、打藥、收割一條龍服務,托管土地6800畝,確保600多戶社員每畝收獲水稻1200斤、小麥750斤,不足部分合作社補足,超出部分二次分配。戴南基層社牽頭組建常發農機合作社,購置各類農機、烘干設備317臺套,為各類新型主體提供農機作業、糧食烘干儲存等服務,去年農機作業面積10萬畝次,覆蓋全鎮90%的耕地。二是提升現代流通服務水平。推動社有連鎖企業與基層社合作,在農村綜合服務社建立日用品超市、農資超市和莊稼醫院,為農民提供日用品、農資和科技咨詢服務,打造三星級以上綜合服務社417家。在每個基層社設立電商服務站,與全國總社“供銷e家”和省社“地平線”等電商平臺對接,為村民提供網上代購、代銷、代辦、扶貧等服務,去年電商銷售額達5億元。三是穩步開展農村信用服務。市社所屬農信擔保、農村小貸公司在基層社設立代辦點,為農民提供資金擔保和小貸代辦服務達6億多元。與中國供銷集團中合聯公司合作,選擇4家有條件的鄉鎮農合聯開展農民資金互助
試點,按照“封閉運行、不對外吸儲、不支付固定回報”和“市基一體、直接監管”的原則,為各類農業經營主體投放互助資金1500多萬元。與太平財險江蘇分公司合作,依托基層社為農民合作社及農民個人辦理各類保險,2015年實現保費收入300多萬元。

將密切與農民的利益聯結作為推進基層社改造的落腳點,多層次推進。
一是密切組織聯結。基層社和鄉鎮農合聯領辦的農民合作社及聯合社占全市總數50%以上,80%的農業經營主體加入鄉鎮農合聯。二是密切利益聯結。農民合作社、農合聯通過共同采購、品牌共享、聯合加工銷售等方式,增加農民收入6億多元。安豐鎮農合聯組建的泓膏生態大閘蟹合作社入社農戶500多戶,養殖5.2萬畝,統一購買飼料、注冊品牌和組織銷售,畝均節省投入300多元、增加銷售收入500多元,戶均增收8萬元。三是密切服務聯結。基層社和鄉鎮農合聯開展農機、植保等服務,在確保服務質量前提下,收費標準低于市場15%,去年降低農戶種植成本1500多萬元,實現農社共贏。
為確保各類為農服務組織可持續運營,市社著力加強政策協調和工作保障。
一是爭取賦予職能。借助綜合改革試點機遇,爭取到市委、市政府明確賦予基層社現代農業生產服務、流通服務、信用合作服務和合作經濟組織服務等新職能。戴南等鎮黨委政府還明確將原農村工作局(辦)有關農民合作社申辦、項目報批、農資經營管理等職能劃歸基層社。二是落實政策配套。市委、市政府明確要求有關部門全力支持基層社和鄉鎮農合聯申報各類項目,對其開展農資、日用品、農產品生產經營以及農業生產服務等給予稅費減免;市農發基金、服務業引導資金全力向基層社和農合聯傾斜;市農委、農機部門農機補貼重點支持基層社和農合聯領辦的農機合作社。三是加強考核督導。市委將基層社綜合改革、農合聯建設等列為對鄉鎮黨委政府年度工作目標考核,并將分值由過去的1分提高到8分;市供銷合作社綜合改革領導小組定期召開聯席會議,進行督導過堂并通報全市,促進綜合改革工作整體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