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娜
(河源職業技術學院,廣東 河源 517000)
惡搞視頻中的女性形象初探
袁娜
(河源職業技術學院,廣東 河源 517000)
2006年初,自由職業者胡戈對當時大熱的電影《無極》進行惡搞,改編成短片《一個饅頭引發的血案》,由此掀起了一股網絡惡搞的熱潮。“惡搞”所指對象不僅有對游戲、照片的移植、拼湊和修改,還表示人們用調侃、嘲諷或是游戲的心態對喜歡或不喜歡的作品進行解構的另類創作風格。[1]惡搞短片是網友個性的展現平臺,是表達長期受壓抑的個人思想和情緒的渠道。它不會被主流的精英價值觀所束縛,因而更能真實地表現通俗的大眾文化。
在大眾媒介的傳播中,女性有著與男性不同的刻板印象。社會性別理論認為,傳媒中的女性形象同樣也經過了男權文化的調整,表現了男權文化對女性角色的期待,即男權文化通過大眾傳媒參與并完成了對女性形象的塑造。社會性別理論將其概括為大眾傳媒的女性形象模式化(角色定型)。[2]
網絡惡搞;傳播媒介;女性形象;電影;視頻
(一)研究對象。
本文以“惡搞”為,通過百度視頻搜索,按發布時間排序,抽取將女性為主角或惡搞對象的視頻110個作為樣本,以內容分析的方法,對其中選取的題材、惡搞的內容、人物角色等方面進行分析,以探討惡搞視頻中的女性形象。
(二)研究方法。
根據研究目的,筆者按以下六個指標對樣本進行分類和編碼:1.視頻的題材,包括歷史事實、文藝作品、日常生活、節目賽事等等;2.主角的年齡,分為少年兒童、青年、中年和老年;3.對相貌的描述,是否說明了主角的美丑;4.主角的社會角色,包括學生、教師、藝人或運動員、企業員工等等;5.惡搞的內容,包括愛情、被觀摩、主角做不雅動作、出現尷尬狀況等等;6.惡搞的性質,是單純為了娛樂還是在娛樂中諷刺某種行為或某種社會現象。
(一)題材以日常生活為主。
樣本統計分析發現,以日常生活為題材的視頻高達63.7%,這說明網友更喜歡調侃普通女性在日常生活中的“反常”狀況,如發生意外事件或做出某些不合常規的行為等。而以文藝作品、公眾人物及節目賽事為題材的視頻僅有三成左右,多是對已有電影、電視劇、節目等的改編主要有三種形式。
(二)主角絕大多數是年輕美女。
視頻中的主角有九成以上是年輕的成年女性,且通過對主角年齡和相貌進一步交叉分析,惡搞視頻對于年輕美女的興趣要遠遠大于其它女性群體。美女一直就是媒體的寵兒,不管是在電影、電視劇還是廣告中,美女總是更能吸引人的眼球。惡搞視頻中的美女同樣也能吸引眼球,而且它所展現的美女不同于其他媒介所塑造的美好形象,而是出糗、被騷擾等一些尷尬的行為,這就更能滿足人們的娛樂、好奇等心理。
(三)主角的社會角色不明確。
占69%的視頻并未指明視頻中主角的社會角色和社會地位,多以普通人的形象出現。在表明主角社會角色的視頻中,藝人、運動員是最受大家關注的對象(19.5%),學生、教師以及企業員工這些角色也有少量描述。藝人和運動員在惡搞視頻中,都是出糗的對象,要么是在日常生活中做出某些與屏幕上完美形象大相徑庭的行為或動作,要么是在節目中出現了搞笑的失誤。
(四)視頻內容以美女遭遇尷尬事件為主。
占六成以上的視頻關注女性的美色及其尷尬行為,女主角多處在被圍觀、被非禮、被欺負的境遇中。關于女主角相貌描述,多數視頻標題注明“美女”,或通過“體操妹妹”、“女播音員”等字眼間接暗示主角是個美女。部分視頻即使標題沒有描述該女性的相貌,從主角的角色和長相來看,也是大眾審美觀下的美女。在遭遇尷尬事件(包括自己失誤和被他人設計以致出差錯)的視頻中,比如“美女餓了什么都敢吃”、“美女找不到廁所以后”、“美女在地鐵里的尷尬”等等,這些不雅或尷尬事件原本并非大事,但是發生在美女身上,就成了比較稀奇的事情。
(五)惡搞的性質大多只是娛樂。
有61.9%的視頻只是為了娛樂,而沒有借此來諷刺現實的意思。在有諷刺意味的視頻中,諷刺的內容主要是調戲異性,結果自己被整,不僅包括男人調戲女人,而且還有女人勾引男人。男人調戲女人,隨后會遭遇各種令人捧腹大笑的意外或者受到女人的惡搞,這似乎是在暗示,此類無禮的行為是會遭報應的。
出軌被配偶發現,之后產生一連串尷尬事件的視頻也有諷刺的意味,然而這些視頻中所描述的全部都是妻子出軌然后被丈夫發現,對于男性的出軌卻沒有描述。學生在考場的作弊行為、女性在求職過程中的劣勢地位通過視頻中的夸張表演,也展現在公眾眼前。
(一)在惡搞視頻中,女性仍然是“被看”的對象。
在惡搞視頻中,男女性的形象仍然是不平等的。惡搞的內容中,女主角遭遇尷尬事件,以及被觀摩、被非禮、被欺負等情況占據了大部分比例。這就說明,女性在惡搞視頻中主要是“被看”,她們的美貌、性感不僅吸引了片中的男人,同時也吸引著觀眾。她們的種種尷尬、不體面行為也成為觀眾的笑柄。
阿里森·M·賈格爾認為,女人對于何時、何地、用何種方式、由誰來使用她的身體,幾乎或者完全沒有發言權。因為她的身體可以被男人的各種行為擅自取用,被男人強奸或男人的目光凝視,男人“站在角落里打量所有路過的女孩子”。[3]在惡搞視頻中,這種情形表現得尤為突出。在此類視頻中,女人尤其是美女,不僅隨時會被人觀摩,而且還經常受到男人的調戲和挑逗,這一角色就如供男人娛樂的寵物。
(二)在惡搞視頻中,女性與男性有著不同的形象和行為準則。
根據簡·英格里希的分析,像性角色、社會性別特征這些說法,都意味著“兩性被社會化、受到鼓勵或威脅去采納的行為模式,它的范圍從合適的性人格到合適的興趣愛好與職業都包括在內”。男孩受到要有男性氣質的指導,女孩受到要有女性氣質的教育。[4]因此,對于男人來說無傷大雅的行為,發生在女人身上就有可能讓人難以接受。
自古以來,社會對于完美女人的標準不僅是青春貌美,還應該舉止優雅,尤其是在公共場合,更不能做一些不雅觀的動作。在惡搞視頻中,女性也被賦予了這樣的形象和行為準則。原本無傷大雅的事情發生在女性身上就成了不能接受的事。
(三)女性作為男性附屬品出現。
在男權制社會,女人地位低下,甚至是從屬于男人的。目前社會仍未完全摒棄這種思想,把女性看做男性的一個附屬品,大眾似乎也并未覺得有何不妥。在一些惡搞視頻中,女性也很自然地作為男性附屬品出現。在視頻《你打我女友,我也打你女友》中,女人就僅僅如同男人的一件物品:兩對情侶在路上散步,一男無意間打到了對方的女朋友,被打者的男友為了報復,也打對方的女朋友,就這樣來來回回,雙方都不斷地打對方的女朋友,最終的結果是女人都被打得傷痕累累,而男人卻毫發無傷。
(四)“悍婦”形象在惡搞視頻中也有體現。
對于丈夫或男友的出軌,惡搞視頻中的女性并非忍氣吞聲或無可奈何,不是傳統文化中的“寬容大度”,而是對丈夫或男友進行懲罰、報復。《爆笑!當女友懷疑你出軌》中,當女主角懷疑自己男友有出軌行為時,她的反應立馬變得激烈,對其男友進行“嚴刑拷打”和審問,大有不審出結果不罷休之勢。其形象是比較典型的“悍婦”,與傳統文化中的“賢妻良母”截然不同。
總之,惡搞視頻在內容上比傳統的媒介更出格,它所展現的女性形象不同于傳統媒介上的女性形象,但其中的女性仍然沒有擺脫長久以來的刻板形象。
[1] 徐福坤.新詞語“惡搞”[J].語文建設.2006(8):55
[2] 吳飛.大眾傳媒的女性形象模式化[J].新聞與寫作.2007(4):21
[3] 阿里森·M·賈格爾.Feminist Politics and Human Nature,Totowa[M].N.J:Rowman & Allanheld,1983:309
[4] [美]羅斯瑪麗?帕特南?童著,艾曉明等譯.女性主義思潮導論[M].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43
l206
A
1671-864X(2016)07-0201-02
袁娜(1986-),性別:女,民族:漢,學歷:碩士研究生,單位:河源職業技術學院新聞采編與制作專業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