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源
摘 要:同伴教育作為能夠幫助高校教師對大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種全新的教育方法,在最近一段時間內一直受到教師的廣泛關注,事實證明同伴教育能夠讓大學生更好的接受心理健康教育,并且大學生在同伴教育的引領下能夠通過同伴的模范帶頭作用建立起正確健康的心理。本文將結合同伴教育的概念,簡要分析同伴教育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運用。
關鍵詞:同伴教育;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運用
大學生正處于學生向社會過渡的重要時期,大學生還是現(xiàn)代社會中最為年輕的勞動力,他們的心理健康狀況尤其要受到重視。因此,為了幫助大學生更好地認識自己,快速完成學生向社會人士的角色轉變,各大高校應該將目光和重點放在對大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當中。
1 同伴教育的概述
1.1 同伴教育的含義
同伴教育顧名思義,就是人們利用與學生相似的同伴來進行具體的教育活動。同伴教育是英文Peer Education的中文翻譯,同伴就是指與學生年齡相差無幾、所受到的教育基本一樣、擁有同樣的興趣愛好的人,學生更容易接受和聽取與自己差不多的人的意見和建議。與高高在上的教師相比,同伴和學生處于完全平等的地位,與學生的關系更加緊密,教師正是利用了學生的趨眾傾向,在同伴教育過程中選擇一個具有一定模范帶頭作用的“領頭羊”式的人物來幫助教師完成對學生的教育工作,在選擇完人物目標之后需要對其進行系統(tǒng)專業(yè)的培訓,在其掌握一定的知識就技能之后再傳達給其他學生,最后成為一個完整的教育過程[1]。
1.2 同伴教育的方法
同伴教育的方法最常見的一種是教師在眾多學生當中挑選出一些擁有較強影響力和號召力的學生,在同伴教育中充分發(fā)揮其模范帶頭作用,然后對其進行專業(yè)系統(tǒng)的知識技能培訓和教學,再讓“領頭羊”們運用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比如說多媒體技術、小游戲、開展競賽活動等方式對學生進行教育,幫助教師完成教育工作,實現(xiàn)教育目標。出了這種方式之外,同伴教育還能讓被選擇的同伴帶領全體學生圍繞教育內容展開自由的辯論,比如說被選擇的同伴可以把全體學生分為若干個學習小組,然后在小組中選擇一名帶頭人,在多名帶頭人的配合幫助下,被選擇的同伴完成教師交與的教育任務。最后一種方法不太常見,即被選擇的同伴完全通過開展一個大型的教育活動,例如相關的宣講會、社區(qū)志愿活動、參觀文化展覽或者舉辦班級聚會等等活動讓學生們在實踐活動中自由討論和交流,相互分享自己的心得和經驗從而完成教育任務[2]。
2 同伴教育的好處
同伴教育中最大的好處就是讓與學生真實情況相近的“同伴”充當教育者的角色,學生相比教師更能夠接受同伴的意見和話語,由此可見同伴教育能夠讓學生更加容易接受教育,同時通過同伴發(fā)揮其本身擁有的模范帶頭作用能夠號召廣大學生一起學習、一起接受教育,能夠讓被教育者自主自覺的接受教育。另外,同伴教育將教師的教育工作量壓縮至最低,原先教師需要對全體學生進行教育,現(xiàn)在教師只要完成對一小部分學生的教育和培訓即可,通過已經接受培訓的學生將所接收到的全部的教育內容再傳授給其他學生,從而幫助教師完成教育任務,教師的工作量被大大降低,教育的成本也被壓縮至最低,但是教學效果卻得到了空前的提高。
3 同伴教育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運用
3.1 組建大學生心理健康管理體系
同伴教育運用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首先就是要構建一個完整的教育體系,即各大高校需要建立一個專門管理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部門,然后在教師中成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委員會,最后落實到班級當中,從班級中選拔合適的學生作為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實際教育者,由此我們可以看出,班級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委員隸屬于教師層面的大學生心理健康委員會,委員會則直接隸屬于學校專門設立的大學生健康教育部門,三者形成一個穩(wěn)定的三角關系,將任務進行層層分配和落實,而最終的教育結果也是由最直接的班級委員一層層的進行上報最后傳達到學校的專門設立的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部門[3]。
3.2 選擇同伴教育中合適的同伴
同伴教育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最主要的環(huán)節(jié)就是在眾多的大學生中選擇最合適的人員,也就是充當教育者角色的學生,這類學生將直接影響到整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因此廣大高校教師在選擇的過程當中應該本著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并且在此原則下,選擇的學生必須在班級具有非常強的影響力和號召力,同時在班級中擁有非常好的人緣,學生們都愿意與之交流,因此被選擇的學生需要擁有較強的溝通和表達能力。同時教師選擇的學生是需要對其他同學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因此被選擇的學生自己就需要擁有高尚的情操和綜合修養(yǎng),有健康積極的心理、樂觀向上的人生態(tài)度和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思想觀,在遇到突發(fā)狀況時能夠冷靜對待,運用隨機應變的能力來解決問題,教師選擇的學生一定要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才能在學生日后的教育中充分發(fā)揮出自己的模范帶頭作用,充當好“領頭羊”的角色,引領其他學生一起學習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選擇學生代表的過程中教師需要明確一點,很少能夠有學生完全具備以上所有條件,因此教師可以選擇不止一名學生作為教育者,也就是說同伴教育中的“同伴”并不僅僅局限于一個人。
3.3 對同伴教育中的同伴進行培訓
在選擇好學生代表之后,教師需要對被選擇的學生進行系統(tǒng)全面的培訓,使得學生擁有一定專業(yè)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識和輔導溝通能力。首先,教師可以采用傳統(tǒng)的講座式教學,通過現(xiàn)代信息技術如多媒體、幻燈片等形式將要講述的理論知識做成圖文并茂的形式來展現(xiàn)給其余學生,在講座式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著重培養(yǎng)學生代表的溝通和交流能力;其次,教師還可以采用小組討論的形式對學生代表進行培訓,教師將所有被選中的學生代表聚集起來,圍繞如何幫助大學生建立健康良好的心理狀態(tài)進行討論和交流,學生在探討過程中集思廣益,貢獻出個人全部的能力和智慧,共同尋找出最適合大學生、最容易被廣大大學生所接受的教育方法和教育途徑[4]。
3.4 對同伴教育的結果進行檢驗
同伴教育運用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最后一步就是需要教師對教育結果進行檢驗,首先被選擇的學生代表需要將教育的成果以報告的形式反饋給教師,教師在聽完學生的匯報之后要深入到群眾學生當中,仔細觀察學生最近的行為動態(tài),看一看同伴教育是否真正落實到了實處;再或者教師可以制作一份大學生心理健康調查問卷發(fā)放給學生讓其填寫,通過分析學生所填的調查問卷來系統(tǒng)的評估最終的教育結果。
4 結論
總而言之,同伴教育能夠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同理心,同伴是大學生學習成長道路上的重要伙伴,運用同伴教育能夠讓大學生之間更有共同語言和共同話題,教師可以同時對擁有同一心理健康問題的眾多學生進行心理疏通和心理健康教育,不僅大大優(yōu)化了教師的教育效率,還能使得大學生更加容易接受教師的教育內容和教育模式,教師通過在同伴教育中樹立一個模范形象,號召全體學生向他學習,充分發(fā)揮同伴“領頭羊”的作用,完成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幫助大學生培養(yǎng)正確的三觀,用積極健康的心態(tài)面對自己的未來。
參考文獻
[1]朱瑞峰,宮梅玲. 對大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與實踐——以閱讀療法和同伴輔導相結合為例[J]. 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08,11:100-102.
[2]常春,呂姿之,鈕文異,孫昕霙,R-V-Short,高源. 同伴教育在理工科大學生艾滋病/性病/安全性行為健康教育中的應用研究[J]. 中國健康教育,1999,11:16-19.
[3]歐陽丹. 淺析團體心理輔導活動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中的運用[J]. 高教論壇,2009,02:127-129.
[4]王美珠,黃郁健. 學分制條件下朋輩教育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實踐——以蘇州大學為例[J]. 新西部(下旬.理論版),2011,03:8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