暢婉潔
“這個法還有很多不足,但是對野生動物的保護進程有重要的推動作用。”
近年來,不斷曝光的非法利用野生動物事件,使公眾對《野生動物保護法》的修訂頗為關注。近日,新修訂的《野生動物保護法》(以下簡稱《野保法》)正式公布,并將于2017年1月1日起施行。這是自1989年《野保法》公布以來的第三次修改,其中不僅首次提出要保護野生動物棲息地,還對野生動物食用、入藥等爭議較大的問題做出明確規定。
7月7日,在“保護地友好驛站”舉辦的《野保法》討論會上,世界動物保護協會中國辦公室野生動物項目經理孫全輝表示:“這個法還有很多不足,但是對野生動物的保護進程有重要的推動作用。”
那么,新修訂的《野保法》究竟有哪些亮點和不足呢?
野生動物放養新要求
新修訂的《野保法》第一條道出了野生動物保護法的立法宗旨:為了保護野生動物,拯救珍貴、瀕危野生動物,維護生物多樣性和生態平衡,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制定本法。
明確提出“野生動物及其棲息地保護”,并規定:國家保護野生動物及其棲息地,禁止任何單位和個人違法捕獵野生動物、破壞野生動物棲息地。
《野保法》對野生動物的放養也提出了明確規定:任何單位和個人將野生動物放生至野外環境,應當選擇適合放生地野外生存的當地物種,不得干擾當地居民的正常生活、生產,避免對生態系統造成危害;隨意放生野生動物,造成他人人身、財產損害或者危害生態系統的,依法承擔法律責任。
新修訂的《野保法》還規定,每五年根據評估情況對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進行調整。關于虎骨、犀牛角、熊膽等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制品能否入藥,近年來爭論頗多。新修訂的保護法做出如下規定:人工繁育技術成熟穩定的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經科學論證,可憑專用標識出售和利用,但“野生動物及其制品作為藥品經營和利用的,還應當遵守有關藥品管理的法律法規”。據相關報道,目前國家林業局正在進行全國第二次陸生野生動物資源調查,調查數據出來之后將會進行相應評估,并出臺相應配套的法律法規。
人工繁育新概念
新法中增加了“禁食”方面的規定:禁止生產、經營使用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及其制品制作的食品,或者食用沒有合法來源證明的非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及其制品制作的食品;禁止食用非法購買國家重點保護的野生動物及其制品。“這是這次野生動物保護法往前邁出的一大步。”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經濟法室副主任岳仲明說。
《野保法》中把“馴養繁殖”改為“人工繁育”。孫全輝表示:“‘人工繁育是一個中性詞,‘馴養這個詞卻很有誤導性。”“人工繁育”首先應當有利于物種保護,對物種保護目的與其他目的的人工繁育,在管理上應加以區別,對前者鼓勵支持,對后者進一步嚴格規范。據此,法律增加規定:人工繁育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應當有利于物種保護及其科學研究,不得破壞野外種群資源。同時,法律明確國家支持有關科學研究機構因物種保護目的從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的人工繁育。
關于引起熱議的“動物福利”,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長、湖南大學法學院教授常紀文表示:“雖然新法沒有明確寫出‘動物福利這四個字,但是在第26條中卻規定了實質性的動物福利保護內容。”規定顯示:根據野生動物習性確保其具有必要的活動空間和生息繁衍、衛生健康條件,具備與其繁育目的、種類、發展規模相適應的場所、設施、技術,符合有關技術標準和防疫要求。孫全輝解釋道:“公眾對這個概念的理解還有差距,和人類的福利還是有區別的。”“動物福利”就是滿足動物生存最基本的需求,和人類的“福利”是不同概念的。
《野保法》把現行法的“合理利用”改成了“規范利用”,即把“國家對野生動物實行加強資源保護、積極馴養繁殖、合理開發利用的方針,鼓勵開展野生動物科學研究”改為“國家對野生動物實行保護優先、規范利用、嚴格監管的原則,鼓勵開展野生動物科學研究,培育公民保護野生動物的意識,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發展”。
實施和監管
對于《野保法》中提出的棲息地的保護,一位環保志愿者提出了這樣的疑問:“對于野生動物賴以生存的自然保護區和國家公園,國家是不是應該統籌管理?”野生動物棲息地應該如何保護和管理?是否應該制定相應的法律法規?都是值得探討的問題。
關于動物虐待的問題,《野保法》里也有相應的說明,比如規定野生動物必須有檢疫證明等等措施。孫全輝說:“人類很多快樂的行為對動物來講是一種傷害,比如大象騎行猴子散步等等,如何能杜絕類似的事情,需要每個人的努力。”常紀文教授在接受采訪時表示:“這個法律在新中國的歷史上第一次提出來,不得虐待動物,對待野生動物要遵守社會公德,這對我們下一步研究制定《反虐待動物法》創造了基礎,我對《反動物虐待法》的出臺充滿了期待。”
《野保法》中對法律責任也作出了嚴厲的規定,如“違反本法第十五條第三款規定,以收容救護為名買賣野生動物及其制品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野生動物保護主管部門沒收野生動物及其制品、違法所得,并處野生動物及其制品價值二倍以上十倍以下的罰款”,如“將有關違法信息記入社會誠信檔案,向社會公布”,對失職瀆職的政府官員,也規定了撤職、開除和引咎辭職等嚴厲的法律責任。這些有利于有關部門依法行使其職責。
常紀文表示:“主要是加強實施、加強監管,包括加強細則的配套,譬如說名錄的制定,包括各個省級人民政府補償標準的制定,以及人工繁育的一些野生動物的福利有哪些具體的標準都要明確,包括狩獵的程序是不是在新的規定之下可以重新做出一些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