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妍
天津外語電子音像出版社,天津 300204
探索出版“走出去”的創新發展之道
李妍
天津外語電子音像出版社,天津300204
隨著我國“走出去”戰略的實施,出版業也迎來了更大的發展空間。如何踐行國家戰略,實現出版“走出去”是我們目前面臨的問題與挑戰。本文首先對出版“走出去”的方式以及“走出去”遇到的問題進行分析,然后對如何落實并推動出版“走出去”提出了有效對策,希望能夠給相關人員提供參考。
出版;“走出去”;發展
近年來,中國出版業在政府的大力倡導和國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下,文化出版“走出去”正在大踏步的進行。如何盡快調整思路,開拓創新,迅速找到一條適合的路徑將中華文化“走出去”,讓更多的人了解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時提升中國的國際感召力,是我們亟待解決的重大課題。
1.1產品模式
這種模式比較直觀,要么就是將出版物直接賣出去,或者通過第三方平臺,授權他人生產,或者通過合作,雙方共同開發編輯出版新產品。
1.2會展模式
這種模式就是通過參加國內外的大型書展,在書展上通過推廣、營銷產品,來開展版權貿易,實現“走出去”。目前,比較有影響力的國內外大型書展主要有:北京國際書展、海峽兩岸圖書交易博覽會、法蘭克福書展和倫敦書展。
1.3渠道代理合作
這種模式主要是通過國外的銷售平臺來代賣國內的本版圖書、音像電子出版物,通過國外的出版集團或大型發行機構,來擴大國內產品的海外市場占有率。
2.1如何突破語言的瓶頸和障礙
目前,中國出版“走出去”中存在的一個重要難題,就是人才的稀缺。即適合于出版行業的翻譯編輯人才和版權貿易人才太少。據有關權威數據顯示,目前全國能勝任出版行業需要的社科類的翻譯總數不足200名,這嚴重的制約了我們“走出去”的進程。我們需要的人才,不僅需要外語好、口語好、形象好,還要具有一定的出版業務能力,不僅要了解中國的市場,還要精準把握國外的市場。因為他們是在前線直接和國外的出版商洽談業務。因此,我想,我們目前的當務之急就是要培養一批出版業務精湛的外語翻譯人才,修煉好內功,只有這樣才能盡快的提高我們在國外的話語權,更好地完成中國出版“走出去”的宏偉大業。
2.2如何讓“走出去”真正“走進去”
出版業“走出去”仍然存在明顯的軟肋。例如,中方熱情高、決心大、投入多,版權輸出的品種和數量也很大,但最終體現的市場反響卻不成正比。這里似乎存在著一個盲區,這么多努力的“走出去”,究竟走向了哪里?走向了誰?
這直面了“走出去”的根本問題:“走出去”的方向和目的是什么?是“走進去”。要努力在“走進去”上下功夫。“走出去”的目的是“走進去”,走進外籍讀者的心靈。“走進去”要解決的根本問題之一是,為外籍讀者量身定制。提煉他們感興趣的點切入,并采用他們喜聞樂見的形式。從基礎工作入手,即針對外籍讀者的實際需要,從題材類型,展示形式、作者隊伍、發行場所等方面,進行深入調研和比較精準的把握。給他們提供真正想看、愛讀、并方便購閱的讀物。
創新是文化的生命本源。文化貴在創新,文化特別需要創新,每一個時代都要留下創新成果。每一個時代都應該創造本時代獨特的文化成果,服務本時代的人民,惠贈后人。世界是這樣,中國也是這樣。
文化創新對整體創新體系(理論創新、制度創新、科技創新等等)發揮著導向功能、激勵功能、催化功能。因此,一個民族的創新,首先是文化的進步。只有從思想上認識到改革創新的必要性,全面提高文化水平,才能有效地帶動、促進文化“走出去”,使出版“走出去”更加容易。實現創新,要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是在合作出版方面的改革。我們可以開拓思維,打破原有的思維模式,從最初的選題策劃就多方考慮,然后強強聯合,在編輯加工、文字處理及設計營銷方案上集思廣益,汲取眾家之長。我們要依靠外籍專家,從外國人的角度出發,為其量身定制,出版他們喜聞樂見的優秀出版物。
二是注重內容的創新。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這是我們的文化底蘊,怎么才能夠抓住其精華,這就需要選擇。要突出我們的精神、學術和理念。再就是內容上的新穎,給傳統典籍注入新的內容。例如,我們最近策劃的《孫子兵法與商戰》,《孫子兵法》是傳統的,國內外有很多版本,但我們融入新的理念,請國學專家進行新的解讀,以現代故事來講述歷史事件,這就如同給傳統內容注入了新的活力。
三是講求出版形式的創新。要深入海外市場做調研,充分了解國外讀者的需求,站在對方的角度,既不違背原意、準確地道的表達,又要符合外國人的思維方式,滿足國外讀者的閱讀需要,實現無障礙對接。裝幀設計上要改變我們原有的傳統觀念和思維定勢,變繁為簡,不要過分裝飾,把握形式符合內容的原則,簡潔大方環保的表現作品。
出版單位要為創造中華文化新輝煌做貢獻,必須大力推進出版創新,并自覺為中華文化走向世界服務。編輯作為文化產品內容的選擇者、策劃者、加工者和推薦者,要特別注意做好以下4個方面:
1)增強為創新服務的職業自覺。就是要深刻認識編輯出版工作在國家創新體系中不可替代的作用,發揚開拓創新、傳承文明的精神,時刻牢記編輯的職業責任,充分發揮自身能動性,把優秀成果集中展現,高效優質地完成出版任務;2)深入創新第一線。編輯人員要做到勤動腦、邁開腿,把讀萬卷書與行萬里路有機的結合在一起,深入到社會的各個層次去挖掘選題,發揮出版社的優勢,并結合自身的特長,開拓創新,為出版服務;3)大力推動原創出版工程。當前我國的出版物有一個非常致命的弱點就是原創的內容太少,跟風出版嚴重,要不就是娛樂消遣類的產品占主導。編輯作為文化產品的直接策劃者與參與者,要非常敏感地洞察熱點話題,本著“人無我有、人有我精”的原則,選擇優秀的作者,共同策劃一批能代表本時代特點和水平,并能夠流傳后世的精品力作;4)提高編輯自身的創新水平。由于編輯在整個出版工作中的重要位置,決定著出版工作的成敗,所以出版要創新,關鍵是作為中心環節的編輯要創新。現在是新媒體時代,各種新技術沖擊著傳統出版業,作為編輯一定要站在科技最前沿,學習各種新技術,應對數字出版大潮。例如,點讀技術。就是通過在出版物上鋪設二維碼,然后用特定的點讀筆進行點讀,即可實現邊學邊聽邊讀的全方位的學習體驗。因此,作為電子音像出版社,要想在數字出版中占有一席之地,必須要加強人才培養,盡快培養出一批善動腦、愛創新、懂技術、懂市場的復合型編輯人才,才是實現出版“走出去”的第一要務。
通過上述分析可知,今后我們必須加倍努力地把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弘揚出去,讓我們更多的文化產品進入世界各國,包括發達國家的主流渠道。只有走出去,才能讓國外更多的人了解中國和中國文化,增強我國文化的國際影響力;只有走出去,才能更加有效地抵御敵對勢力的文化滲透,在全球化背景下維護國家文化安全;只有走出去,與強手合作和競爭,才能真正把中國文化產業做大做強。作為小型出版社,我們有自己的使命,我們要有實事求是的分析態度、腳踏實地的工作精神,并結合自己的優勢特色。通過實施國家“走出去”戰略,實現出版社的華麗蛻變。
[1]郝振省.中國出版“走出去”,還得“走進去”[N].人民日報,2010-04-13.
[2]何克勇,劉立.中國文化走出去:對比研究[M].江蘇人民出版社,2015-5-1.
[3]劉燕飛.中國傳統文化圖書“走出去”研究[M].人民出版社,2015-12-1.
[4]中國出版集團公司戰略發展部.文化“走出去”與出版創新.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2010-9-1.
G2
A
1674-6708(2016)166-0157-01
李妍,編輯,天津外語電子音像出版社,研究方向為經營情報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