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永
(樅陽縣環境保護局 安徽樅陽 246700)
水污染現狀及其治理措施探究
周永
(樅陽縣環境保護局 安徽樅陽 246700)
水資源作為人類賴以生存的重要資源,在人類的發展過程中是任何資源都不能替代的。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和工業的發展,國際社會開始意識到環境污染的嚴重危害,國際社會也逐步的開始加強合作,致力于共同保護地球環境。社會經濟的發展使得水污染越發嚴重,人類賴以生存的重要資源開始受到嚴重威脅。本文對主題的研究首先分析了我國水污染的現狀,在此基礎上對水污染治理措施進行了分析介紹。
水污染;現狀;治理措施
我國水環境問題主要有三個方面,其中最為嚴重就是水污染,長期以來我國出臺了很多關于水環境保護的措施,旨在改善居民用水安全,降低水污染狀況,盡管如此,長期以來,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和工業的不斷進步,水污染現象越來越受到國際社會的關注。圖1顯示的是2014年世界主要國家人均可更新淡水量比較。

圖1 世界主要國家人均可更新淡水量
從圖1中可以明顯的看出,和世界上很多國家相比,我國水資源人均可更新淡水量排水非常靠后,可見我國水資源現狀不容樂觀。
1.1 水污染的主要表現
水資源的污染主要體現在生活污水、工業廢渣、廢油以及化學品等通過不同渠道流入江、河以及湖泊中,在地表水受到污染的同時,逐漸的開始污染地下水資源。同時農業生產對水資源的污染程度也在逐漸加深,圖2顯示的是目前我國主要水污染所占的比重分析。

圖2 我國水污染類型比重分析
從圖2可以明顯的看出,目前我國水資源污染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分別是工業污水、生活污水以及面源污染,而工業污水對水資源的危害所占的比重最大,可見工業發展盡管能夠促進社會的發展,同時也對生態環境造成了很大的危害。
1.2 農業面源污染導致的水污染
所謂農業面源污染是相對于點源污染而言的,指的就是農村地區農業生產生活產生的沒有經過合理處理的污染物對水造成的間接污染,同時農業面源污染還會通過土壤、空氣等其他途徑對水資源以及其他資源造成污染。
農業面源污染主要來自于農業生產使用的化肥農藥等,同時還包含水土流失造成的土壤養分流失。大量化肥用于農業生產中,逐漸的導致耕地土壤出現板結現象,土壤和化肥養分逐漸流失,間接的影響地表水和地下水質量。同時農業生產用藥對于水資源的危害也是不容小覷的,根據《2014年中國國土資源公報》相關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我國農業生產農藥的總產量已經超過了140萬t,同時近些年來,農業生產中每年農藥的使用量都保持在100萬t以上,根據數據統計,通常農業生產中使用的農藥只有15%左右能夠留存在農作物上,而剩余的將近75%都通過不同的途徑滲入土壤、空氣中,然后再通過降水直接的污染地表水以及地下水資源。
1.3 工業生產導致的水污染
工業生產導致的水污染主要通過工業排污以及廢棄物排放引起的,而工業生產污水排放對水資源的危害最為嚴重,相對生活廢水排放來說,盡管工業污水排量相對較少,但是對于水環境的危害和污染卻遠遠的超過了生活廢水污染。從1995年到現在20多年的時間,盡管我國工業污水處理率逐漸提高,但是隨著工業的發展,污水排放量卻在逐年上升,圖3顯示的是我國2006~2014年工業廢水排放量變化趨勢。

圖3 2006~2014我國工業廢水排放量變化
從圖3中可以看出,2006~2010年我國工業廢污水排放量逐年上升,盡管在隨后的兩年時間內有所下降,但是2014年有大幅度的上升,所以從近10年的變化趨勢來看,我國工業廢污水排放量整體還是呈上升趨勢的。同時隨著工業企業廢污水排放量的逐年上升,工業企業廢水廢氣處理率、達標率以及符合標準率這三項指標普遍都非常低,工業廢污水排放一方面會嚴重的污染生態環境,另一方面會通過流入海洋、河流以及湖泊來間接的污染水資源,影響水資源的利用。
1.4 生活垃圾引起的水污染
我國是世界上第一人口大國,龐大的人口數量勢必會產生大量的生活垃圾,截至2015年底我國全國城鎮常住人口已經達到了7.7億人,如果按照每人每天產生生活垃圾1kg計算,僅我國城鎮常駐人口每天造成的生活垃圾就是77萬t,再加上生活垃圾的利用率相對較低,龐大的生活垃圾露天堆放一方面會占用大量的耕地資源,另一方面還會間接的傳播病毒、細菌等,而這些通過空氣、降水的間接流通又會對地表水以及地下水造成嚴重的污染,破壞生態環境和水資源,所以生活垃圾污染對于水資源的危害也不可忽視。
1.5 地下水質污染嚴重
目前人類生活飲用水主要是地下水,相對于地表水來說,地下水資源更適宜引用,但是就目前我國地下水質現狀來看,形式不容樂觀,圖4顯示的是《2014年中國國土資源公報》公布的我國地下水水質狀況,從圖4中可以明顯的看出,我國地下水水質良好的成分僅僅占到了42%,也就是說有一半以上的地下水水質是急需治理的。
同時2013年在對我國三大水系受污染狀況進行調查的過程中發現,我國目前黃河水系污染相對比較嚴重,其中主要的支流表現為重度污染,而其他兩大水系也有不同程度的污染。
2.1 強化工業污染治理

圖4 我國低下水水質狀況
對工業水污染的治理重點要放在工業企業污水、廢氣的排放管理上,對于一些重點的工業企業要加快清潔生產改革步伐,降低廢氣污水的排放強度。
(1)要對于一些技術落后的、污染嚴重的企業要嚴格整頓,如果沒有改進就要立刻關停,減少對環境的污染;
(2)要實踐循環經濟,發展可持續經濟。具體的可以按照以下三個步驟進行:
①實行清潔生產
清潔生產要注重把握企業生產的源頭,同時注重全過程生產,保證資源的充分利用,逐步確立工業企業生產責任制延伸制度,加快企業生態設計建設,讓工業廢氣污水排放最小化,實現資源的循環利用,通過循環利用提高資源利用率,減少污染;
②發展生態工業
生態工業發展主要是針對工業群相對集中的地區,要積極的開展生態循環工業,實現上下游企業的資源循環利用,例如上游企業的工業生產廢棄物能夠成為下游企業的生產原料,通過循環經濟來延長企業生產鏈,盡可能的實現“零污染、零排放”,通過資源的循環利用逐步的加快生態工業園區建設,加快區域企業聯系,實現資源可持續利用;
③統籌規劃發展
統籌規劃包括農業和工業、生產和消費、城市和農村,利用產業間的聯系,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實現資源的循環利用,逐步的推行生產和消費的可持續發展,國家要加大資金和政策的投入力度,對于一些重點產業、領域以及產業園區要選擇合適的企業來開展循環經濟試點,積極的防范突發環境污染事件。
2.2 加強對農業農村污染治理力度
國家要積極的推動生態縣區發展建設,首先針對農業養殖來說,對于農業規模化的養殖場要建設專業的污水處理設施,農業養殖廢嚴格的按照達標標準排放,國家要通過資金和政策支持農業養殖生態系統建設,鼓勵發展生態循環經濟;其次農業種植要推行“兩減三保”政策,減少農業化肥、農藥的使用,保證農業產量、產品質量以及環境。實現農業種養結合、立體養殖和循環利用,引導農村發展綠色生產、綠色生活,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協調。
2.3 加快產業結構調整
產業結構調整要結合生產指導、水資源保護以及污染防治管理,建立清潔生產研究、實踐以及推廣高度一體化的機構;通過國家政策補貼,扶植重點企業發展,對于一些重點工業企業,加快生產結構改善和調整,通過國家政策支持,提高生產技術,加快技術革新,促進凈經濟效益的提高;同時國家要加快制定飲用水水質標準,加大對飲用水清潔治理資金和技術的投入力度。
綜上所述,我國目前水資源現狀相比國際社會來說,非常不樂觀,水資源作為人類賴以生存的重要資源,作為人口大國的我們,面對如此嚴峻的水資源現狀,要從國家層面、社會層面以及個人層面出發,全民保護水資源,提高水資源保護意識,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協調生活、生產以及生態用水,逐步的改善我國水資源現狀,促進水資源可持續循環。
[1]陳茜,李世榮,孟巖.北京市農村污水處理方法及效果[J].南水北調與水利科技,2012.
[2]白明英.農業非點源污染及控制對策研究[J].安徽農業科學,2010,38(8):4228~4230.
[3]阮雪琴,高燕.農村水污染的社會原因分析[J].電力環境保護,2011.
[4]孫瑞敏.我國農村生活污水排水現狀分析[J].能源與環境,2012.
[5]周正,周穎輝.我國農村水污染現狀及防治方法[J].北方環境,2013.
X52
A
1004-7344(2016)15-0303-02
2016-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