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黃 珺 賴斯捷
守住教育的質樸與純凈
——訪郴州市第四完全小學校長謝鳳華
本刊記者黃珺賴斯捷

謝鳳華,中學高級教師,郴州市第四完全小學校長,曾被評為“蘇仙區十佳校長”“郴州市優秀校長”。
謝鳳華的每一步都走得很踏實。
沒有什么高深的理論,沒有什么費解的詞匯。說起教育,就像在說她自己的人生。
外表質樸,人生也質樸。一如小時候的她只知道要好好讀書,青春時的她只知道奮力打好中師生的基礎,現在的她——只知道要做好一名校長。
這不禁讓我想起一個故事——一位施主問一位高僧得道前后的區別。高僧說:我得道之前,砍柴的時候想著燒水,燒水的時候想著做飯。得道之后,我燒水的時候想著燒水,砍柴的時候想著砍柴,做飯的時候想著做飯。
“得道”太遠,道理卻近。譬如謝鳳華聽到這個故事后的疑惑:“這不就是事物本來的樣子嗎?”
的確,世界繽紛而浮躁,我們大都忘了事物本來的面貌,我們把它復雜化甚至極端化。看不到事物的本質,也就邁不出前進的步伐。
“那么,教育的本質是什么呢?”我問。
“教育本來就質樸。或許會有東西蒙住它的本來面貌,但我們不能忘記且一定要堅守這片凈土。”謝鳳華說。

記者:您1986年就進入了教育行業,至今已整整30年。請談談您的心路歷程。
謝鳳華:在我們這一代,小時候是很少有樹立什么遠大理想的,至少我就是如此。唯一清晰的想法,就是要多讀書。因此,考上中師,應該算是讀書較為用功的一個證明。也就是在中師,樹立了我當教師的信念。師范的教育對于我們如何扎根小學教育發揮了很大的作用——從基本功上培養,從思想上熏陶,從技能上提高,等等。因此,3年下來,我成為了一名優秀的中師畢業生。毋庸置疑,這為我后面的教育生涯打下了一個很好的基礎,最重要的就是我明白了“如何當好一個老師”以及“怎樣當好老師”。后來,我常常會想:為什么現在我們教語文的老師就不會唱歌?也許,很多時候,我們漸漸忘卻了教育,特別是小學教育的真正所需。
雖說從事教育行業已經30年,但是我的教育經歷一點也不復雜。中師畢業后,我去了一所鄉鎮學校。在那里,我是大隊輔導員,也是教研組長。更重要的,我開始學會以全局的眼光去看待教育中的事物。5年后,我調到了郴州市一完小。當時的校長對我有知遇之恩,對我的影響很大,首要的便是讓我逐漸變得嚴謹、注重細節,且做事更考慮長遠發展。作為一名數學老師,從1996年到2000年,我自告奮勇地帶了五屆奧林匹克比賽。那時我常常解題到深夜,也不知道什么是苦。當然,帶奧林匹克也讓我成長了很多,最重要的就是更加提升了我的數學思維。曾經看到過這樣一句話:“一流老師教思想,二流老師教方法,三流老師教知識。”從我的個人感悟出發,我也希望我現在帶的老師都是有教育思想且能傳播教育思想的一流教師。工作要么不做,要么就盡力做到最好。這是我的人生信條,也是我的教育信條。
記者:您如何理解“教育的質樸”?對于教育工作者來說,“質樸”又體現在何處呢?
謝鳳華:如同《三字經》中所說,“人之初,性本善”,我一直認為,教育之初,本就質樸。試想,如若孩子在從小檢驗自身知識的時候不誠懇,那么,以后進入社會,他會誠懇嗎?作為教育工作者,你自身在公共場合插隊而不守秩序,你還希望你教出的孩子是講文明、守禮儀的嗎?——教育本就是質樸的,摻不得一丁點假。教育的非功利性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教育工作者的清貧,但是,清貧而樂道,我們既然選擇了這項工作就該堅守。我相信,只要我們守住了學校教育這塊陣地,整個社會就不會失去純真的凈土。
記者:您在郴州市四完小已工作15年。這是一所歷史悠久的老校,請談談它的歷史沿革。
謝鳳華:四完小是郴州人自己辦的最早的學校,它創辦于1930年,由郴州商界開辦,原名“開智小學”。1944年,日寇侵占郴州,學校停辦;1945年恢復;1946年更名為“啟商小學”。毋庸置疑的是,四完小為培養郴州本地各個方面的社會人才做出了卓越的貢獻。他們不一定都大富大貴,但是都能在自己所從事的領域兢兢業業。我想,這就是四完小對于整個郴州市的意義所在。2001年,我調到了郴州市四完小,我首先做的一件事就是讓老師們了解學校的歷史。根據歷史,我們提出了“個個成人,人人成才”的辦學目標。我們所要做的,就是不放棄每一個孩子,相信每一個孩子。教育是需要傳承的,我們要不斷接受新的東西,但也絕不能割斷與過去的聯系。現在,學校里面有兩棟教學樓分別命名為“開智樓”和“啟商樓”,我們把中英文解釋全部印刻在那里。我想,如若我離開了四完小,后來的校長也可以沿襲這樣的命名,理解和傳承四完小的精神。
記者:在郴州市四完小,我們可以真切地感受到教師團隊的凝聚力。毋庸置疑,教師的發展處于學校發展的關鍵位置,而如何帶好團隊則需要學校管理層特別是校長做出一些深度思考。
謝鳳華:的確,在學校管理崗位上多年,對于團隊的建設,我也做了一些思考。其實,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提高隊伍的凝聚力、戰斗力和執行力應是各校永恒的一個工作課題。我個人理解,凝聚力、戰斗力和執行力是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從所針對的內容來說,應是分指思想層面、業務層面和管理層面的工作。凝聚力是思想層面,是讓老師們覺得這里是可以付出的地方;戰斗力是業務層面,是讓老師們走出去,真正提高自身的專業水平;執行力是管理層面,也就是團隊的行動力,是將優秀的東西固定下來,用制度來管理,以文化來約束。
令行禁止,老師們不是不懂這些道理,關鍵是在執行過程中沒能結合這些道理去要求自己,特別是與個人利益有沖突的時候,就更難做到了。因此,在定了計劃、下了承諾后,我們一般不會輕易去變動。只要堅持原則,老師們一定會口服心服。而正因為有了計劃,老師們內心也不會慌亂。我一直認為,學校辦學是一定需要計劃和總結的,它并非只是寫在紙上的、給領導看的東西,而是實實在在的針對學校發展的規劃。
記者:“個個成人,人人成才”,就需要不放棄每一個孩子,需要學校密切關注每一個孩子的動態,關注每一個孩子的成長。而這也是我們教育的初衷所在。
謝鳳華:是的。教育應該是對每一個生命的關切。我們可以回溯到中國古代教育,都是一對一進行師生的交談、解惑。如大教育家孔子的課堂,皆是以“侍坐”的方式,與學生一一對答,因材施教得以很好體現。現在,我們沒有條件一對一,但是,我們應該清楚教育的本來面貌,力圖在學校教育中關注每一個孩子的成長。
多年來,針對學生來源復雜和年齡特點,學校一直致力于構建適應學校發展、適合每一位學生成長的校本課程。在切實執行國家課程、地方課程的同時,校本課程開發、探索與研究工作也全面有序地進行。近幾年,學校先后開發了《小學主題閱讀》《禮儀》《每周一詩》《每周一歌》等校本教材。如今,學校還加入了“湖南省國學經典示范學校”種子教師培訓行列,接下來還會致力于開發國學課程。以傳統滋養生命,這也是我們的教育所不可或缺的。

當然,為了培養學生的廣泛興趣和愛好,學校還開設了特色課程,采用必修和選修的形式,為孩子們插上一對騰飛的翅膀。如特色必修課為禮儀課、游泳課、書法課、閱讀課、勞動實踐課;特色選修課是根據學生的需要,設置各類興趣小組,供學生選擇參加,如輪滑組、繪畫組、田徑組、舞蹈小組、合唱組等。特色必修課納入課程表,根據學生年齡和心理特征,分段開設,每周一節課,以一個學年為一個周期。而特色選修課程則打破年齡界限和班級次序,按興趣進行分組,學生可根據自己的興趣、意愿和學習狀況選擇不同的項目,讓學生學有所得、各展所長。
記者:家長,如今越來越成為學校辦學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其實,教育本來就應該是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的共同體,這才是“教育”二字本身所蘊含的全部社會意義。

謝鳳華: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言,沒有家庭教育的學校教育,和沒有學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養人”這一極其細微而復雜的任務。自古以來,中國社會都是十分重視家庭教育的。古人6歲左右學“小學”,其實就是家庭教育,以灑掃、應對、進退為主。家庭教育之后才會送到老師那里進行學校教育。但是,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家庭教育似乎越來越薄弱。因為家長工作忙碌、意識淡薄,家庭教育也越來越被學校教育所代替。而事實是,學校教育永遠替代不了家庭教育。擺在我們眼前的現實就這樣,怎么辦?最關鍵的就是要讓家長參與到學校辦學中。在郴州市四完小,老師人人都是校長,家長人人都是教師。在教育中,沒有人是旁觀者,每一位家長都是親歷者。學校組建了家長督學團隊,讓家長幫助維持學校治安、察看學校環境、對學校設施設備進行巡查;家長督學還能走進課堂,他們或是坐下來靜靜地聽一堂課,或是了解學生的課堂表現,或是幫著老師檢查學生作業,等等。正因為有了家長的傾情加盟,有了家長對學生成長和學校發展的密切關注,我們的教育變得更加純粹而美好。
記者:在教育中,沒有人是旁觀者。這其實就是告訴我們,無論對學生、教師,還是家長,只要是我們學校教育的一分子,我們都該以誠相待,這也是質樸的意義所在。
謝鳳華:是的。這就是教育行業,是心與心的觸碰。學校中需要解決的問題很多,如何以最好的方式去處理就需要更多的思考。最好的方式是什么?我認為,那就是真正地站在對方的角度去設身處地為其著想。最樸實的方法往往就是最優的方法。學校曾有位老教師主動提出要做圖書管理員,所想的是此項工作相對來說比較清閑。可是,一段日子后,這位老師開始有些后悔了。原來,圖書管理員的工作并非他所想的那樣,圖書上架、歸還登記、閱讀培訓、圖書管理軟件的學習等,都不是輕松地事。且學生一般借閱圖書都是在課余,這就需要管理員老師花費更多的時間。于是,在一次檢查后,我召開了一次管理人員的會議,之后把圖書管理員單獨留下來說:“我聽到了無數次對你的表揚,但這次我卻聽到了對你的批評,我很驚訝。這是我的不對,是我對你的關注不夠……”聽了這番話,那位老教師也感覺到了自己工作的不足。接著,我就告訴他需要改進的地方,條分縷析。在接下來的省、市圖書工作檢查中,這位老師還自己想辦法解決了一些工作難題,得到了上級領導的充分肯定。從此之后,這位老師的工作更加認真和嚴謹。對每一位教師用心激勵和關懷,這就是我應該做的;而這延伸到教師們身上,便是對每一位學生的用心和關懷。這便是教育質樸的本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