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月
摘 要:提問作為教學方法,也是一門藝術,因問而啟、因問而發,有助于學生數學思想和數學方法的提高。文章根據幾個初中數學案例,分別從提合適的問題、把握提問題的時機等幾個方面,研究初中數學提問的有效性。
關鍵詞:初中數學;課堂提問;有效性;探究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6)21-0057-01
初中生隨著年齡的增長,身心特點、性格等的變化,不再像小學生一樣,愛表現自己,喜歡舉手發言,喜歡把自己的想法和看法表達出來,他們似乎“成熟”起來,善于掩飾自己,表現出“沉默”“靜聽”。當問題提出后,“聾”“啞”現象特別嚴重,討論不熱烈,氣氛沉悶,加上老師的“孤軍奮戰”,課堂效果明顯不盡如人意,給數學的發展、互動課堂的構建等帶來障礙,更制約了學生的數學思想和數學方法的掌握和發展。因而,探討提問的藝術,不可小覷。
一、提合適的問題
數學教學實踐中,常聽到教師們這樣談自己的教學:數學課好上,給出一個大題、難題,足以使學生忙上20分鐘,甚至半小時,結果多是“空白”,一節課也就是1~2個難題的解決。且不說有這些思想的教師的做法是否與新課改一致,就說他們設計的問題,多是難度過大,使多數學生無法回答出來,教師就是講再多,課堂也會相當沉悶。其次,數學教學中存在一種“假”行為,如教師給出填空題、計算題等,學生只要“百度一下”,問題便不再是問題,瞞過了老師,欺騙了自己。相比之下,有效問題的設計和提出,可以避免種種弊端,使學生少偷懶、不偷懶,真正使學生積極思考、主動探究。那么,什么樣的問題才是合適的、有效的呢?教師認為,明確、具體的問題就是合適的、有效的。一次數學觀摩課上,執教老師教學的內容是“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這位老師“善于”提問題,從課堂開始的導學,到教學的主體部分,到課外作業的布置等,問題一個接一個,總共問了不少于五十個大小的問題……執教老師的活躍氛圍、調控學習氣氛的能力非同小可,學生們也積極配合,氣氛活躍。但在反饋時,多數聽課教師都感覺“效果不佳”。原因在于執教老師對問題的“多多益善”的誤解上,注重問題的數量,忽視問題的質量。否則,問題教學就會“滿堂問”、缺少目的性和針對性。如對于“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時,對于“移項合并”的方法的運用時,教師創設了一個天平的情境,讓學生感悟:平衡的天平中,從左盤中拿掉一個50g的砝碼,要使天平仍然平衡,我們該怎么辦?(學生:從右盤中也拿掉50g的砝碼)。由此,教師引導學生:那么,我們怎樣用天平平衡的知識和現象,求出4x=3x+8的x的值?這樣的提出問題,比直接給出解方程4x=3x+8更容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把握問題的提出時機
提出什么樣的問題要精心設計,把握問題提出時機更需要教師探討。在凸顯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合作探究的前提下,問題的提出時機,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注意。
1. 自主學習——問題引路
課前預習或者課堂上學生的自主學習環節,預習什么、怎么預習等,問題對學生來說,就猶如黑夜中的指路明燈。仍然以“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為例,學生在預習前,教師可以設計預習任務,預習任務以基礎知識為主,以問題的提出為主,激發學生對知識的構建的興趣。如移項法解方程,應注意什么?對于有括號的方程,我們該怎樣解決?問題提出后,教師可以讓學生解幾個方程,如3x+1=-2、10x+3=7x-3、3-(4x-3)=8、5-(0.2x+6)=0.4……或者讓學生先解這幾個方程,再在此基礎上歸納解方程的一般方法。這樣的問題的提出,會使學生的自學目標更明確。
2. 導入新授提問——引人入勝
在“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的導入環節,設計教學情境——天平平衡,左盤4x的砝碼,右盤3x+50的砝碼,讓學生觀察此時天平是否平衡,平衡的話,你能得到怎樣的方程?(學生:4x=3x+50)教師從右盤中拿出3x的砝碼,讓學生觀察是否平衡,并提問:如果想讓天平再次平衡,我們該怎么做?于是,學生們的思維被點燃:從左盤也去掉3x的砝碼。于是,方程的移項的方法就在學生的心目中烙下深刻的印象。
3. 導學過程中設疑——以疑啟智
課中置疑,激發思維。在教學過程中,根據需要而提出相應的問題,可以促使學生始終處于積極地探索狀態,提高學習效率。如學生接觸和了解了移項合并法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后,教師設計一個活動——“慧眼找錯”,讓學生觀察6+x=8的解題思路:6+x=8,移項后得到x=8+6, x=14。演算:x=14,左邊=6+5x= 6+14=20,而右邊=8,20≠8,那么,這個方程的解出錯在什么地方?你得到什么啟發?這樣的問題,在強化和運用數學方法解決問題時提出,有助于學生對一元一次方程解法的進一步認識和領悟,也避免了以后在移項合并時,不注意變號而出錯的再次發生,降低出錯率。
三、結束語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源頭活水”來自于“問渠清”。因此,教師應注重有效問題的探究,注重提出的方式和時機,問題教學方能起到應有的效果,為激發學生思維、提高學習效率等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農建偉.初中數學課堂提問有效性初探[J].廣西教育,2009(14).
[2]姚璐.提高初中數學課堂提問實效性的探究[D].蘇州大學,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