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利戈
(重慶市開縣環境監測站 重慶市開縣 405400)
開縣浦里工業新城的環境影響專題調研報告
石利戈
(重慶市開縣環境監測站 重慶市開縣 405400)
針對我縣擬規劃建設“重慶市開縣浦里工業新城”項目,我局組織專業人員對浦里河流域環境現狀開展調查,分析項目實施的主要環境影響,提出項目實施的環境保護意見及建議。
浦里河流域;環境質量;排污
該項目的實施將最終形成四個組團,即臨港組團、趙家組團、長沙組團、南門-岳溪組團。因臨港組團、趙家組團已在實施建設,本次調研工作主要針對新增的長沙組團、南門-岳溪組團。
1.1 浦里河流域現狀
自然地理及人口:浦里河流域位于開縣南部,緊鄰萬州經開區和開縣縣城,是萬州城區和開縣縣城之間被鐵峰山、南山兩條平行山脈阻隔的槽谷地區。區域地理中心——長沙鎮距萬州城區約15km、距開縣城區約20km。區域內地勢總體較為平坦,以平壩、丘陵、山地三種地貌類型為主,包括岳溪、南門、長沙、趙家、渠口、五通六個鎮鄉街道,總面積750.8km2,2012年末戶籍人口32.82萬人、常住人口19.58萬人,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約41%。
土地利用概況:根據目前土地利用規劃,建設用地40.5km2;農用地610.6km2,其中耕地195.7km2(基本農田123km2),其它土地99.7km2。
城鄉規劃概況:目前城市規劃已覆蓋開縣工業園區趙家園和臨港園,其中趙家園規劃建設用地12km2,已建成5km2,主要布局食品輕工、機械電子、紡織服裝等產業,臨港園規劃6km2,主要布局天然氣綜合開發利用和精品陶瓷等產業。長沙鎮、南門鎮、岳溪鎮目前以糧油、柑桔、生豬等農業為主導。長沙鎮有工業企業32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2戶。
1.2 浦里河流域主要排污、治污現狀
1.2.1 主要排污現狀
主要為岳溪、南門、長沙、趙家、渠口、五通六個鎮鄉街道的集鎮排污、農村面源污染、鄉鎮企業排污,以及趙家工業園排污等。渠口集鎮污水、臨港工業園污水排入澎溪河。
1.2.2 主要治污現狀
廢水:浦里河流域集鎮均有建成或在建的污水處理廠,其中:長沙、南門、趙家(含趙家工業園)、岳溪集鎮污水處理廠已建成并投入運行,五通集鎮、岳溪跳蹬居民點污水處理廠在建。

表1 浦里河流域集鎮污水處理廠建設情況
固廢:浦里河流域現有垃圾處理廠1座,為趙家垃圾處理廠。趙家垃圾處理廠位于趙家街道和平村11社,占地150畝,日處理垃圾114t,總庫容量為74萬m3,計劃使用年限15年,于2007年3月完工。采用衛生填埋工藝,對趙家、渠口、長沙等鄉鎮的垃圾進行收運并處置。
1.2.3 環保監管情況
該區域及其上游集鎮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基本完備,但從日常的環境監管看:在污水收集上,目前除長沙集鎮污水收集相對正常外,其余收集率普遍偏低;在進水水質上,除長沙鎮污水處理廠進水水質較為正常外,其余進水水質普遍偏低(COD都低于100mg/L);在出水水質上,長沙鎮污水處理廠出水水質主要指標COD、氨氮超標。因此,應進一步加快該區域內集鎮(居民點)污水處理廠建設進度,加大污水處理廠二、三級管網建設和處理工藝改造力度,提高污水收集率和抗沖擊能力,強化日常的運行管理,確保穩定達標運行。
1.3 區域環境質量現狀分析
大氣環境質量:區域大氣環境目前執行《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3095-1996)二級標準(從2016年起執行該標準的GB3095-2012二級標準),從收集的常規監測資料(近期區域內例行監測及環評監測等)分析,項目所在區域環境空氣質量尚好,能滿足《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3095-1996和GB3095-2012)二級標準控制要求,有一定環境容量。
聲環境質量:區域聲環境執行《聲環境質量標準》(GB3096-2008)2類標準(園區待聲環境質量功能區劃定報市里審批同意后可執行3類標準)。從收集的常規監測資料(近期區域內環評監測等)分析,除交通道路沿線兩側噪聲略有超標外,其它集鎮區域、農村和農業區域聲環境現狀較好,有一定環境容量。
浦里河水環境質量:浦里河水環境質量執行《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H3838-2002)Ⅲ類標準限值要求。根據開縣環境監測站2012年1~12月對浦里河趙家大橋斷面水質例行監測結果:浦里河流域水質基本滿足Ⅲ類水域標準,COD月均值范圍為17.4~19.8mg/L,已基本接近Ⅲ類水域標準值(COD≤20mg/L)。2013年1月17日三峽庫區蓄水期間浦里河趙家場鎮下游COD、總氮、氟化物一次監測值超過Ⅲ類標準,COD濃度為57.0mgL,已超過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Ⅴ類,屬劣Ⅴ類水質。以上監測結果表明浦里河水環境容量已經較小(以COD為評價指標)。其超標原因主要來源兩個方面:①上游集鎮生活污染源;②農村面源污染,農村面源突出表現在蓄禽養殖和不合理施肥兩個方面。
2.1 生態環境
項目對生態環境的影響主要體現在施工期的水土流失、占用土地、破壞原有的生態系統、改變景觀格局及局部地貌和土壤理化性質等方面。
園區建設應依山就勢,注重個性化設計,避免高挖深填;凡施工或用地可能造成林地破碎化和島嶼化的地方,應進行生態學設計;山體開挖、土地平整、棄石棄渣場地應先行采取護坡工程,嚴禁在無水土保持措施的條件下直接將棄土推倒于低地、河溝,任其沖刷流失;園區建設占用的山林綠地通過區內公共綠地、企業綠地和區外異地撫育方式予以補償。以盡可能消減園區建設對生態環境的負面影響。
2.2 施工期
主要是施工期產生的廢水、廢氣、噪聲及渣土對周圍環境有一定影響。加強施工管理,做到文明施工與裝卸,防止灰土和施工物料如水泥、石灰等的飛逸;施工場地應修建良好的排水溝,防止泥水與施工污水進入漁塘、水庫和農田,混凝土拌合、澆灌、保養等施工的廢水采用沉沙池沉淀后排放;含油污水嚴禁隨意傾倒,應經除油凈化裝置處理后排放;地塊施工結束后及時實施綠化工程,恢復植被;灰土攪拌站布置盡量遠離居民點;靠近居民點的工地夜間10∶00至翌日凌晨7∶00禁止機械設備施工等。
2.3 營運期
浦里工業新城定位為渝東北發展示范區、生態宜居產業新城。近期規劃用地約20km2,遠期約50km2(75%為商住用地,25%為工業用地)。根據項目定位及用地規劃,項目建成后排放的主要污染物為居民、工人產生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等。
2.3.1 主要排污預測
廢水:
按近期入住20萬人計,日廢水產生量約4萬m3(含工業用地,主要為工人生活污水),COD產生量約18t/日,COD排放量約2.4t/日(按達標排放計)。按遠期入住50萬人計,日廢水產生量約10萬m3,COD產生量約45t/日,COD排放量約6t/日(按達標排放計)。
報告認為:預計浦里河流域集鎮污水遠期(2020年)排放量約1.9萬m3/日。浦里工業新城的實施,近期浦里河新增廢水排入量4萬m3/日,遠期將達到10萬m3/日。浦里河水環境容量已經較小(以COD為評價指標),如浦里河流域排污、治污情況維持現狀,該項目的實施將使浦里河水質超過Ⅲ類水域標準(以COD為評價指標),在三峽庫區蓄水期間浦里河水質會進一步惡化。
固廢:按近期入住20萬人計,日固廢產生量約300t(含工業垃圾、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等),年產生量約11萬t。按遠期入住50萬人計,日固廢產生量約750t,年產生量約27萬t。
報告認為:目前,浦里河流域現有垃圾處理廠1座,為趙家垃圾處理廠,距本項目約20km,日處理垃圾114t,不能滿足本項目近期及遠期的垃圾處理,故本項目應配套建設垃圾處理廠。
2.3.2 主要防治措施
(1)配套建設“污水處理廠”、“垃圾處理廠”等環保基礎設施。市政排水系統采取“雨污分流制”。
(2)企業排放的工藝廢水和生活污水,經企業處理后再排入污水處理廠處理達標后外排。
(3)企業產生的生產廢氣、生活設施燃氣廢氣和機動車尾氣,主要影響項目周邊的環境空氣質量,各企業排放的廢氣均應處理達標后排放。
(4)噪聲主要包括生產噪聲、交通噪聲和生活噪聲等,可能影響園區內居民區和園區周界的聲環境質量,各企業廠界噪聲均應達標排放。
(5)固體廢物主要有一般工業固廢和危險廢物、生活垃圾等,生活垃圾委托市政環衛部門清運處理,一般工業固廢按不同的物化性質采用綜合利用、回收或填埋的處置方式,有毒有害危險廢物交有資質、能力的單位利用或處置。
3.1 明確園區產業定位
明確禁止入園行業:電鍍、化工、涉危、涉重金屬和有機污染物排放量大企業(如大型食品加工、畜禽屠宰等);明確限制入園行業;明確鼓勵入園行業。
建議入區企業必須符合科技含量高、技術附加值高、生產過程自動化程度高、產污系數較低、清潔生產水平較高的企業。園區應注重清潔能源的開發與使用,禁止高硫煤和燃煤鍋爐的使用。
3.2 優化園區布局、合理利用土地
在工業與居住區置地分配時,可以使無污染的高科技工業將普通工業和居住區分開;非居住用建筑物可建設在工業用地的緩沖區內;河道兩岸、道路兩旁、住宅區與工業區的空地部分應建立一定的綠化緩沖帶。對產生噪聲和大氣污染的項目要進行合理規劃布局,留足衛生防護距離,遠離環境敏感保護目標(如居民集中居住點、醫院、學校等)。
3.3 優先、合理規劃布設園區環保基礎設施
如污水處理廠,雨污管網,垃圾處理廠等。
3.4 加大對浦里河流域集鎮生活污水和農村面源污染治理,改善流域水質,減輕園區壓力
①盡快完善上游集鎮生活污水收集系統建設,提高集鎮污水收集率,并強化污水處理設施的日常運行管理,確保有效穩定運行。②加大現有畜禽污染治理和限制集約化畜禽養殖發展。
3.5 嚴格執行相關環境保護管理制度
如“環境影響評價制度”、“三同時制度”、“總量控制制度”、“排污許可證制度”等。
X937
A
1004-7344(2016)09-0297-02
2016-3-12
石利戈(1976-),男,工程師,大學專科,主要從事環境監測方面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