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銳歡
(廣東電網有限責任公司江門臺山供電局 廣東江門 529231)
淺析農網線損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優(yōu)化方案
李銳歡
(廣東電網有限責任公司江門臺山供電局 廣東江門 529231)
農網的線損問題已經逐漸成為我國建設資源節(jié)約型社會發(fā)展過程中的一項阻礙,不僅不利于供電企業(yè)自身的發(fā)展,同時還會嚴重影響到整個電力行業(yè)的健康發(fā)展。本文探討了農村配電網存在的線損管理問題,并提出加強管理的相關措施與建議,以供參考。
農網;線損管理;問題;優(yōu)化方案
電力企業(yè)的綜合性技術、經濟指標中,線損率至關重要,能夠反映出電力網絡的規(guī)劃設計、生產技術以及日常運行管理水平,因而決定了電力企業(yè)的經濟效益。而農村供電所針對線損的管理工作中,往往由于管理措施不到位、不合理,導致電能損失問題,嚴重影響了電力企業(yè)的實際效益和農村電力市場的開拓。
2.1 供電概況
近幾年,全國的電力通信事業(yè)飛速發(fā)展,江門供電局臺山地區(qū)也已經建成了調度通信SDH網絡,110kV以上的變電站已經100%覆蓋了光纖網絡,并且還賦予了一定的纖芯資源可以加以利用。變電站與農電所專用的光纖網絡,則可以利用這些纖芯構建骨干網絡;然后云游現有的10kV線路架設110kV變電站,至農電所短距離的光纜,從而完成光纖路由的構建。
2.2 江門供電局臺山地區(qū)現有光纜線路
實際查勘發(fā)現,當前的臺山局目前所有110kV以上的站點、調度大樓等,均使用光纜進行連接,光纜的路如圖1所示。

圖1 臺山局光纜路由圖
2.3 存在的線損管理問題
農網線損管理對于供電企業(yè)是相當重要的,它不僅關乎供電企業(yè)的未來走向,同時對于其經營發(fā)展也相當的關鍵(見圖2)。

圖2 線損管理是農網運行的總體目標
而當前許多農網存在的線損管理問題主要包括以下方面:①農村工業(yè)相對落后,所能夠提供的工業(yè)生產用電負荷水平也相對較低,給農村居民的用電帶來較高負荷,加上農村電網管理水平不夠,導致農網出現線損的概率高于城市;②農村電網建設的整體技術水平較差,電網網架的支撐力不足,所連接的供電設備存在老化、技術落后問題,難以支撐龐大的電能傳輸工作;③農網建設與維護環(huán)節(jié),部分的農村電力人員、維修人員缺乏專業(yè)的素質,且職業(yè)道德較低,甚至常常會出現故意估抄漏抄,直接給農網管理帶來了損失;④部分缺少農網線損管理的地區(qū),其線損率可能高達30%,而供電半徑、配電線路類型均可能嚴重不符,致使電網末端出現電能質量的降低。
線損管理主要是由技術線損、管理線損這兩部分組成的,因此為了加強線損管理,也學要從這兩個方面入手,從管理角度上加以完善。
3.1 線損管理的技術型措施
電能必須通過電力網的送電、變電和配電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傳輸給用戶使用。在這個電能輸送和分配過程中,電網中的各個兀件必然產生一定數量的有功電度損失。如何采取必要的技術措施將這一損失降到合理范圍內,是技術降損的關鍵。
3.1.1 加強電網調整運行管理
電網布局應當盡量使供電電源點其建立在負荷中心處,盡可能減少迂回供電,確保供電半徑不超過經濟合理值。
10kV配變線路經濟供電半徑直接計算公為:
L≈10√K/P(km)
式中:K為10kV配電線路經濟供電半徑計算系數;p為供電范圍內平均電力負荷密度,km/km2

表1 10kV配電線路經濟供電半徑計算系數表
(1)當前的農網一般負荷密度不大,且較為分散,通常是按照經濟電流密度、電壓損失合理等因素來選擇導線的截面,以達到降低電能損耗和線路壓降的目的。
(2)隨著城鎮(zhèn)用電負荷的不斷增長,原有的35kV、10kV高壓配電線路高壓負荷越來越重。按照電網規(guī)劃,建立新的電源供給點,縮小35kV、10kV高壓配電線路的供電半徑,是一項很重要的技術降損措施。
(3)將高壓供電點引人負荷中心,建立110kV或220kV變電站,直接出10kV架空配電線,減少35kV電能輸送等級,也是一項很重要的技術降損措施。
3.1.2 線路施工質量管理
線路施工過程中,要提高線路施工人員的素質和責任心,按照設計要求,依照線路施工質量標準要求,嚴把施工質量,保證設備安全運行。假定一條線路的平均運行電流為200A,一個接頭的電阻因接觸不良而導致電阻增加0.00lΩ,其運行一年的電量損失為:200×200×0.001×365× 24/1000=347kVh。可見,施工質量沒保證,就不能保證線路的經濟運行。
3.2 線損管理型措施
3.2.1 健全線損管理網絡,健立線損管理檔案
縣公司從部室到供電所建立健全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的線損管理網,供電所配置專(兼)職的線損管理員,以自上而下順序進行網絡管理,為線損管理工作的組織安排提供保障,建立并落實線損管理責任制,實現常態(tài)化的管理模式。
線損管理檔案應當包括負荷資料、電網設備各項基礎參數等,這些數據時實現線損理論計算的基礎。這份檔案必須詳細地計算、考核與記錄到每類電壓、每條線路,情況特殊的直至每臺配變。
3.2.2 進行線損理論計算,科學制定線損指標
工作人員應當重視線損狀況的實時計算,以有效降低線損程度。通常情況下,計算配電網線損的方法很多,常見的包括最大電流法、均方根電流法、等值電阻法及平均電流法等,其計算的基本原理是等效的。
3.2.3 合理控制線路損耗
①降低接觸電阻是非常重要的,它存在于電氣連接的接觸面,接觸電阻的消除或減少,對于頻繁有大電流流過的導線是特別重要的;②降低渦流損耗。對于部分用電設備如電焊機的二次端屬低電壓、大電流電路,將電纜線繞成線圈狀放在鋼板上,會導致非常嚴重的渦流損失,為了使電損得到有效的降低,保持電弧的穩(wěn)定,應該在離施焊最近的地方放置電焊機;③對供電線路的負荷進行調整,使供電線路上的電流得到降低,達到有效節(jié)電的效果;④降低空載損耗。為了降低線路上的空載運行損耗,在空載的時候,可以通過定時控制的方式,使電源線路自動斷開。
4.1 充分利用各種先進技術
(1)改造當前供配電系統(tǒng),使線損得到大幅度降低。因為在線路上有電阻的存在,在有電流流過時,有功功率損耗就會產生。應該采用電導率較小的材質做導線,比如銅芯。與此同時,通過不走或少走回頭線等方法來盡量縮短導線長度。為了縮短供電距離,對于變壓器的放置,應該靠近負荷中心。
(2)同步抄表,精確計算。優(yōu)化抄表工作,通過引入現代化的抄表模式,改善招標工作的準確度,從而能夠精確計算出相應的線損率。而依據所計算獲得的線損率,即可更加精確地分析管理低壓用戶方面的漏洞,以采取必要的措施校正措施,最終達到控制線損的目的。
(3)提高功率因數。為使電動機的無功消耗得到降低,對電動機的容量應當進行適當的選擇。為了防止電機或設備空載運行,對平均負荷小于其額定容量百分之四十左右的輕載電動機,應該把線圈改為三角形接法(或自動轉換)。另外,也要進一步改進配電線路布局,防止走彎路帶來的線損。
4.2 制定線損管理PDCA模式
以三相四線制低壓供電為例,由于三相電壓負荷的分配不均,導致三相電流出現不平衡問題。如果能夠合理制定PDCA模式,可有效加以控制,具體如下:①分析現狀,明確質量問題所在;②分析產生該問題的原因,及其影響因素;③制定針對性的改善措施,并編制相應的行動計劃;④執(zhí)行并落實該計劃;⑤檢查執(zhí)行該計劃所獲得的成果與效果,并通過自檢、互檢、工序交接檢、專職檢查的方式,進行成果的評估與對比;⑥總結經驗,對于所檢查出的各種問題,加以適當的處理,對正確的需要給予肯定,總結成文,制定標準;⑦提出以待解決的問題,通過檢查,對效果還是顯著,或者效果尚不符合相關要求,未能得到解決的質量問題等,都不可以回避,而應當以實事求是為原則,將其列為遺留問題,反映至下一個循環(huán)中,以待解決。
通過以上幾個方面的措施,多措并舉,群策群力,希望能夠切實加強農網線損管理,實現節(jié)能降耗的目標,解決解決農村人口用電問題,使農村電網的現代化水平得到前所未有的提高,把我國的電網供電能力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
[1]廖進賢.加強農網線損管理的有效措施[J].華東科技:學術版,2014(1):255.
[2]馬明.某農網線損管理模式探討[J].經營管理者,2014(21):291.
[3]溫云飛.農村電網線損管理現狀與降損方法研究[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4(34):75.
TM73
A
1004-7344(2016)29-0086-02
2016-9-17
李銳歡(1972-),男,助理工程師,本科,主要從事電力營銷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