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在建立人口承載力評價指標體系的基礎上,運用熵值法和綜合評價法對2004年-2012年人口承載力水平進行了測算。并采用單位根檢驗、面板協整檢驗,通過面板數據模型對人口承載力水平與區域經濟增長關系進行了研究,研究成果可以為以后的政府決策提供參考。
關鍵詞:人口承載力水平;區域經濟增長;DPSIR模型;面板數據模型
一、引言
承載力是一個與資源稟賦、技術手段、社會價值觀念等密切相關的倫理特征的概念。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對人口承載力的定義是:一國或一地區在可以預見的時期內,利用該地的能源和其他自然資源及智力、技術等條件,在保證符合社會文化準則的物質生活水平條件下,所能持續供養的人口數量。本文認為,人口承載力是指在一定時期內,某個區域在利用現有的資源環境、社會經濟條件下,能夠持續穩定供養的最大人口數量。
同時,不同的生產要素投入比例會導致不同的人口承載力水平。這是因為不當比例的要素投入會影響效用的發揮,不利于區域經濟發展,降低人口承載力水平。由于區域經濟增長與人口承載力水平密切相關,承載力大小一定程度上能夠反映社會、經濟、環境資源配置和區域經濟增長的狀況,要實現區域經濟快速發展,就需要對人口承載力進行研究。
二、文獻綜述
人口承載力水平的高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城市對自然、經濟和社會資源利用的充分程度。京津冀地區作為我國三大經濟增長極之一,以占全國2.3%的土地容納了全國8%的人口,城市病問題本就存在。而在京津冀一體化規劃出臺后,京津冀經濟發展即將邁進快速發展階段,城市人口問題將日益突出。
此前已有學者對地區人口承載力進行過研究,2007年學者郭艷紅對北京市土地承載力進行分析,通過建立土地人口承載力評價指標體系,得出如今北京耕地承載力在34.9萬人左右,不能滿足北京農業人口糧食需求;現有人口已超出1000萬人的城鎮建設用地承載力范圍等結論。2014年學者嚴然對濟南市人口承載力進行了研究,論文從自然資源、生態環境、經濟水平、基礎設施四個方面構建了濟南市人口承載力指標體系,采用可能-滿意度多目標決策方法預測到濟南市2020年的人口承載力范圍為643.55萬人-762.32萬人低于2020年濟南市人口規劃規模。
由此可見,已有研究大多專注于對影響人口承載力的因素進行分析,卻鮮有學者關注到人口承載力與區域經濟之間的關系。本文將基于DPSIR模型建立人口承載力評價指標體系,并采用面板數據模型研究京津冀人口承載力與區域經濟增長之間的關系,為未來人口擴容提供科學依據。
三、對人口承載力的評價與測算
1.DPSIR模型的建立
DPSIR模型(Driving Force-Pressure-State-Impact-ResponseFramework,驅動力-壓力-狀態-影響-響應框架)是一種在資源、環境與農業發展領域中廣為使用的評價指標體系的概念模型,模型具有了系統性、綜合性和靈活性的特點。其中,驅動力和壓力分別是指造成人口承載力變化的潛在原因和直接原因;狀態是指在各類影響下的人口狀況;影響是指人口狀況反過來對社會經濟的影響;“響應”表明社會在努力增大人口承載力過程中采用相關措施。
人口承載力評價指標體系分為三個層次,首先是目標層,即為人口承載力水平;其次為影響因素層,包含了驅動力、壓力、狀態、影響和響應五個影響因素;第三層為指標層。本文的驅動力因素包含四個指標:人均GDP、第三產業增加值、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城鎮居民家庭恩格爾系數;壓力因素包含:耕地面積、道路面積、水資源總量、城市建設用地面積;狀態因素包含:常住人口、總人口數和人口密度;影響因素包含:工業廢水排放量、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公園綠地面積和能源消費總量;響應因素包含:教育經費和城市污水處理率。
2.人口承載力水平的綜合評價
本文以DPSIR模型為基礎,選取了人均GDP、第三產業增加值等17個指標構建人口承載力指標體系,采用熵值法確定指標權重,得出各指標綜合評價值,測算人口承載力水平。
為消除指標性質和量綱的影響,要先對指標進行標準化處理。指標屬性分為正向指標和逆向指標兩大類。正向指標值越大,便越有利于人口承載力的提高,其標準化計算公式為■;逆向指標標準化計算公式為■,得標準化矩陣B=bij。
確定指標權重可以分為主觀賦值法和客觀賦值法兩種方法。由于客觀賦值則是根據數學方法計算權重的,具有客觀性,為避免權重計算中的局限性,本文采用熵值法對指標進行賦權。其主要步驟為:(1)指標信息熵值ej的確定,即第i年的第j項指標權重的確定■ ■(2)指標權重wj的計算,指標信息效用價值αj值越大,其評價重要性越大aj=1-ej ■(3)計算指標綜合評價值,■其中,Yi是各指標的綜合評價值,也是人口承載力評價水平;n為指標值個數,本文中為17;Wj則是第j個指標的權重。由此計算出京津冀各年度的人口承載力大小。
本文選取了2004年-2012年的數據,記錄了人口承載力綜合評價指標值在京津冀地區變化趨勢。能夠發現京津冀地區的人口承載力經過社會經濟等領域的改革,分別增加了5倍、8倍和8倍。其增長趨勢大致可以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階段是在2009年之前,京津冀地區的人口承載力有所發展,但處于起步階段,促進承載力水平增長的經濟動力不強。第二個階段是在2009年以后,新的經濟發展戰略推動基礎設施建設、科技人才培養、產業扶持等方面的發展,為承載力水平的提升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人口承載力水平也得到了快速提升。
四、各地區的人口承載力水平與區域經濟增長的關系研究
本文采用區域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即人均GDP,來代表區域經濟發展狀況。根據以上測算的人口承載力結果,以京津冀地區為例,使用面板數據模型,來研究人口承載力水平與區域經濟增長之間的關系。
1.模型構建
用面板數據建立的模型通常有三種,即不變系數模型、變截距模型和變系數模型。由于面板數據獲取的是同時在時間和截面上的二維數據,相比而言,面板數據增加了觀測值數目,提供了更多信息量。并且提高了估計精度,避免錯誤結論的出現。
2.實證研究結果分析
為了避免經濟現象中的偽回歸,確保估計結果的有效性,要對面板序列的平穩性進行檢驗。本文首先對人口承載力綜合評價指標和人均GDP原序列進行LLC和Fisher-ADF單位根檢驗。檢驗結果都無法拒絕原假設,即是非平穩數據。但在人口承載力綜合評價指標值和人均GDP一階差分單位根檢驗中,人口承載力綜合評價指標LLC和Fisher-ADF檢驗的P值分別為0.0000和0.0014,人均GDP指標的檢驗P值分別為0.0000和0.0303,認為人口承載力綜合評價指標值和人均GDP均為一階單整。由于單整階數相同,符合面板數據協整檢驗的要求,可以進行協整關系檢驗。
本文采用pedroni檢驗和Johansen檢驗這兩種方式對序列進行協整檢驗。根據檢驗結果,除了Grouprho-Statistic的P值大于顯著性水平0.05外,京津冀地區人口承載力綜合評價指標值和人均GDP的面板數據存在協整關系的,即長期穩定關系,回歸分析是可行的。
由于回歸分析具有有效性,下一步就需要通過F檢驗確定模型形式。計算出各模型估計殘差平方和,分別為S3=0.099418,S2=0.033983,S1=0.01577。由此計算出F3,F2的值F3=5.385139,F2=49.48021,分別大于F3臨界值F0.05(6,28)=2.45,F2臨界值F0.05(3,28)=2.95,因而拒絕H3認為模型系數之間沒有顯著性差異,模型不應被設定為混合回歸模型;拒絕H2,得出樣本數據符合變系數模型的結論。接下來,根據Hausman檢驗結果,確定應建立個體固定效應模型。
依據以上的平穩性檢驗和模型設定檢驗,人口承載力綜合評價指標值和人均GDP的面板數據可以建立固定效應變系數模型,模型形式為:Fit=ai+biGDPit+uit,i=1,2,3;t=2004,...,2012,其中,Fit為人口承載力得分,GDPit為年人均GDP值,uit為不可觀測的隨機變量。
通過對模型進行參數估計,可決系數達到了0.884,擬合效果非常好;DW統計量的值為2.3216,無自相關。從模型的估計結果中還能看出:第一,人均GDP系數值均為正值,說明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是有助于城市人口承載力水平的上升;第二,估計方程的截距不同,不同地域的城市承載力存在差距。具體來講,京津冀地區人口承載力水平都表現不好,尤其是北京,城市承載力水平最低;第三,京津冀地區每增加一單位人均GDP所帶來人口承載力水平的提升是有限的,因此政府應當采取更為有效的措施,使生產要素充分發揮效用。
五、結論與建議
研究結果表明:第一,經過社會經濟等領域改革,京津冀地區的人口承載力綜合評價指標值呈逐年上升狀態。并且,人口承載力的增長趨勢大致可以分為兩個部分:2009年之前的起步階段和2009年以后的快速提升階段;第二,人口承載力與區域經濟增長之間存在長期穩定的協整關系。人口承載力水平的提高是可以利用區域經濟快速發展的聯動優勢。第三,由于京津冀面臨著資源匱乏、環境問題突等問題,盡管在各項政策措施下,區域經濟增長對于人口承載力有一定促進作用,但其影響十分有限,政府應該選用更適合于京津冀地區的經濟戰略措施。
資源短缺是導致京津冀人口承載力低水平的重要原因,國家應更加重視京津冀地區水資源的統一管理和調度,加大用于污水處理的資金投放力度。通過綜合整治農村土地、提高建設用地準入門檻來提高土地利用率。做到物盡其用,使生產要素充分發揮其效用,最大限度地提高人口承載力水平;并且,要解決基礎設施建設不完善的問題,注重城區基礎設施配套設備的提升和公路、鐵路、水路和航空設施的完善;還要,注重產業結構的優化,通過發展對勞動力吸納能力強的第三產業,提高就業率,提升人口承載力水平。
參考文獻:
[1]郭艷紅.北京土地人口承載力[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07.
[2]嚴然.濟南市人口承載力研究[D].濟南師范大學,2014.
[3]任樂.人力資本承載力與區域經濟增長動態關系研究[J].經濟問題探索,2015,(9).
[4]王蕾.面板數據分析法在我國居民收入消費關系中的應用[D].蘭州交通大學,2012.
作者簡介:陳若曦(1995- ),女,漢族,籍貫:河北衡水,河北大學經濟學院經濟統計專業在讀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