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弟國
(黃平縣農業局飼草管理站貴州省 黃平縣 556100)
探討標準化養豬場的設計原則與方案
吳弟國
(黃平縣農業局飼草管理站貴州省 黃平縣 556100)
近年來,我國畜牧業技術得到不斷發展,農村經濟日益繁榮,傳統的農村散戶養殖生豬模式已經開始退出歷史,取而代之的是標準化、規模化的集體養殖生豬生產模式。而要完成標準化、規模化的生豬生產,就離不開對標準化養豬場的設計。本文介紹了標準化養豬場的設計方案和原則,期望為廣大的養豬用戶提供借鑒。
標準化;養豬場;設計方案;原則
隨著我國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農村經濟開始進入了新的發展時期,不管是農業發展合適畜牧業發展,都開始運用科學技術科學種植或者養殖。以前,農村的生豬生產多以散戶養殖為主,每家都養有幾頭豬,然后自己營銷,這樣不僅浪費了農戶的農作時間,而且也不能夠形成一定的經濟規模。近年來,我國畜牧業的生產技術不斷發展,生豬養殖也開始從農村散戶養殖,進入了標準化、規模化的養殖[1],而這一趨勢的發展,勢必對標準化養豬場的設計提出來更多的挑戰。養殖戶在建立標準化的養豬場的時候不僅要有一定的選址原則,而且要考慮到生豬防疫、取暖、配種、排污等一系列的問題。筆者從標準化養豬場的設計原則和方案出發,試著探討如何才能夠正確合理的修建養豬場,充分保證生豬的繁殖和健康,進而促進農民收入增加,帶動農村經濟發展。
1.1 選址地勢平坦
如果想要建造一個標準化的養豬場,充分保障生豬的繁殖和健康,首先需要考慮的就是選址問題。考慮到生豬養殖是不僅需要寬廣的場地,而且還要保障生豬的健康,所以標準化養豬場需要選址在地勢平坦,且通風較好的地方[2]。地形平坦整齊、開闊有利于充分布置養豬場,并且能夠減少施工前的準備工作。通風較好,可以有效地保證養殖場環境衛生,另外如果所選廠址有緩坡,角度不宜大于25°,以便減少基建的投入。
1.2 交通便利
標準化的養豬場的建設需要在交通便利的地方。因為養殖生豬不僅要喂養飼料,還要運輸生豬商品進行販賣。比如一萬頭豬平均一天的喂養飼料是20萬t,而每天要運出成品豬30頭左右,交通不便就會對養豬場的生產流水產生很大的阻礙,增加養殖投入。另外,交通不便也不利于養殖場工作人員的生活和工作。
1.3 生態養殖
標準化養豬場最為重要的問題就是對糞便和污水的排放,生豬每天產生的糞尿和污水如果長期不處理會引起瘟疫,而如果處理不當則會引起周圍環境污染,給周邊人們的生活和工作帶來極大的不便,所以必須合理恰當的處理生豬所排放的糞便和污水,進行生態養殖,這樣才能夠促進生豬的繁殖和生長,帶來循環的經濟效益。因此一般標準化的養豬場在選址時也要緊挨著農田和果園,這樣生豬所排放的糞便就能夠直接引流到農田和果園里消化吸收,實現二次利用,不僅解決了養豬場生豬糞便的排放問題,而且也增加了土壤肥力,造成農田和果園的雙豐收,實現經濟效益。而如果養豬場沒要靠近農田或者果園,則要將生豬糞便集中處理,運輸到較近的農田,當做農作物的肥料,這是目前我國國內最為劃算和經濟的糞便處理方式。
1.4 注意防疫
標準化、規模化的生豬養殖勢必會都周圍的環境造成污染,所以標準化的養豬場應該遠離村莊、居民區、交通干線,要設置在河流的稀有,以免造成水污染。另外還可以選擇在養豬場的周飛設置圍墻,以便減少對周圍環境的污染[3]。除了養殖場選址上的考量,最佳的防疫措施就是定期為生豬打理疫苗,較高頻率的處理生豬所產生的糞便和污水,每天對生豬進行沖洗和消毒,保證生豬安全、干凈的進行繁殖,保證它們有一個清新的生長環境,不僅可以減少生豬死亡的損失,而且能夠提高生豬質量,帶來長遠的經濟效益。
1.5 養豬場面積合適
建立標準化的養豬場要根據養殖戶計劃養殖的生豬適量進行合理的規劃,養豬場面積的設置要考慮到每天的新豬產量,保證生豬能夠在養豬場活動開。按照慣例,每出欄一頭肥豬的占地面積為2.5~4.0m2,生產建筑面積應該符合年出欄一頭肥豬需要0.8~1.0m2的要求。因此,如果是一個一年出欄一萬頭肥豬規模的養豬場需占地面積月3.3km2,生產建筑面積需要1km2左右。
1.6 水電便利
現代化的養豬場,必然需要用現代化的科學技術進行養殖,通過現代化的設備為生豬進行喂料、清理、取暖等,所以標準化養豬場的設立必須考慮到水電情況。一個養豬場必須要有清潔量多的水源提供,充分保證生豬的水分補充,一般來說一個萬頭養豬場每天所需要的用水量在150~250t之間,所以養豬場的選址要在取水方便的地方。另外現代化的養豬場有著成套的電氣設備,供水、通風、保暖、飼料加工、消毒、沖洗等生產工藝都需要有電力作為支持,養豬場職工生活也需要電力,所以養豬場應該配備有較大的發電機,以便電網不穩定時應急使用。
2.1 養豬場面積規劃和內部布局
標準化的養豬場的設計要通過合理的規劃保證養豬場內的不同區域布局合理。具體來說,一個標準化的養豬場可分為管理區、生產區和隔離區三大主要區域。根據養豬場的選址、風向和水流的具體情況,管理區應該建立在水流的上游、上風向或者地址較高的地方,隔離與應該建立在常年盛行風的下風向和水流的下游或者地勢較低的地方,把養豬場對周圍環境的污染指數降到最低。在生產區各種舍類的排序應該按照公豬舍、配種母豬舍、妊娠母豬舍、分娩母豬舍、保育舍育成舍、育肥豬舍從上至下排列(如圖1)[4]。另外,育肥豬舍應該安置在靠近大門的地方,方便肥豬的出欄和運輸。

圖1 標準化養豬場平面示意圖
2.2 養豬場的排污問題處理
養豬場的污染物主要為是生豬所排放的糞便和污水,目前我國養豬業的糞便和污水處理均采用沼氣工程或者堆積發酵的形式,通過消滅生豬糞便和污水中的有害微生物,而變成可以給農田或者果園灌溉的肥料,從而促進周圍地區糧食增產果園豐收(如圖2)。有條件的養豬場還可以通過三級發酵池做沉淀發酵處理,從而可以作為魚塘的肥料。

圖2 標準化養豬糞污處理示意圖
2.3 豬舍取暖和防疫問題處理
為了防止生豬發生疫情,造成死亡,所以標準化養豬場豬舍社要充分保證生豬冬暖夏涼,其舍頂要有一定的厚度,具有隔熱性,舍內要利于通風、采光,舍外要設立消毒池和喂料槽(如圖3),每個豬舍的肥豬量應在10~13頭之間,充分保證生豬生長的空間。

圖3 標準化養豬場豬舍結構圖
2.4 養豬標準化流程和飼養技術
目前我國國內的生豬養殖都已經實現了流水線生產,即配種→懷孕→分娩→哺乳→育成→育肥→銷售,形成一條連續流水式的生產線,有計劃、有節奏地安排全年養豬生產。飼養技術要根據每個養豬場的實際情況進行選擇,可以選擇雜交、早期斷奶、平衡日糧的方法進行養殖,從而強化飼養管理,抓好防疫工作,加強制度化管理,保證生豬的繁殖和安全。
總之,標準化養豬場的設計需要先做好選址工作,充分保證養豬場對周圍環境的污染降到最低,同時要合理規劃養豬場內部設計,管理區、生產區和隔離區要安排在適當的位置,要做好生豬的防疫和糞便處理工作,在保證生豬繁殖的同時,也要保證其存活率,從而實現更大的經濟效益。
[1]桂昌勝.談標準化規模養豬場的設計原則與方案[J].現代農業科技,2009,07:227~229.
[2]王洋.標準化養豬場的設計原則與方案[J].養殖技術顧問,2012,02:17.
[3]張玉梅.基于循環經濟的生豬養殖模式研究[D].中國農業大學,2015.
[4]崔小年.城郊生豬養殖業發展研究[D].中國農業大學,2014.
S828
A
1004-7344(2016)16-0204-02
2016-5-20
吳弟國(1963-),男,黃平縣人,畜牧師,主要從事生豬標準化飼養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