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茂菊
(貴州省安順市關嶺自治縣頂云街道辦事處農業服務中心貴州 關嶺 561300)
農業技術推廣站在玉米新品種田間試驗中掌握的技術
王茂菊
(貴州省安順市關嶺自治縣頂云街道辦事處農業服務中心貴州 關嶺 561300)
農業新技術的推廣和普及需要經過田間試驗的過程,這也是農業應用科研成果的重要體現環節。田間試驗開展的目的是將小范圍內的科學實驗放大進行試驗,從而保證農業新技術能夠在更大范圍內應用。本文在闡述農業技術推廣重點介紹農業技術推廣站在玉米新品種田間試驗中需要掌握的技術。
農業技術推廣站;玉米新品種;田間試驗;技術
農業技術推廣站是對當地農作物的引進品種、農藥類型、肥料使用等進行引進、分析、試驗、示范和推廣及與之有關的配套技術基層推廣單位。在一個地區的農業發展中,農業技術推廣站的應用和農民自身的利益實現具有密切的關聯。農業技術推廣站通過農業試驗研究,能夠在實踐中總結出適合當地發展的配套高產、高效率農業栽培技術,進而促進當地農業的增產增收。因此可以發現,農業技術推廣站下新品種田間試驗的優劣對農民農業發展以及農業品種的推廣具有重要的意義。文章以阜陽市潁州區玉米新品種田間試驗發展為例,對農業技術推廣站在玉米新品種田間試驗中掌握的技術進行分析。
1.1 農業技術
根據我國1993年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技術推廣法》規定,農業技術主要是指能夠被應用在種植業、林業、畜牧業以及漁業等多種領域的科研成果和試驗應用技,主要包括良種繁育、化肥施用、病蟲害防治和栽培技術等。農業技術的定義主要是從農業推廣的角度上展開的,因此具有一定的權威性。一方面,關于農業技術的內涵定義不完全。另一方面,農業技術的內涵中沒有將農業技術推廣應用和農業科研技術進行有效的結合。
1.2 農業技術推廣
農業技術推廣的含義和農業技術擴散含義之間存在密切的關聯。傳播論的代表人物認為農業擴散是指創新在一定的時間內,通過一定的渠道,在社會系統成員中對農業技術進行推廣和創新,是一種有意識的社會影響形式,通過這種有意識的信息交流能夠引導人們形成正確的觀念,做出正確的決策。
在某種程度上,農業技術推廣可以分為狹義的和廣義的兩種,其中,狹義的農業技術推廣主要是技術的指導和宣傳指導為主,主要包括農業物化技術和一般操作技術。在對技術應用的同時能夠幫助農民了解和掌握農業推廣技術。廣義農業技術推廣是農業生產技術發展到一定時期的產物,具體包含農業技術的擴散與遷移、多種途徑對農民素質和技術的提升、改善農村生產條件。
玉米是阜陽市潁州區夏種主要作物之一,為了為當地的玉米生產選擇出適合的玉米新品種,根據當地的農業計劃安排,2012年阜陽市潁州區農業技術推廣站對多個玉米品種進行了田間試驗,經過試驗確定了2013年阜陽市潁州區玉米的良好品種。
根據阜陽市潁州區當地的自然條件和農業生產條件,玉米田間試驗地應該選擇具有代表性的地塊,這種地塊的選擇要求試驗地前茬相同,地面平整,還要具有良好的光熱條件和土壤肥力支持,農地的選擇要求灌溉排水要方便,且要遠離人們的日常居住地。
3.1 播種安排
這次試驗應用的玉米品種有13個,分3個密度組,高密度組每畝種植4500株,中密度組每畝種植4000株,低密度組每畝種植3500株。試驗地點設在潁州區九龍鎮葉寨村種糧大戶葛浩新承包地,在試驗區每個品種的占地為長55.5m,寬12m,行距都是67cm,高密度組株距22cm,中密度組株距25層面,低密度組株距28cm。
3.2 試驗地的準備
田間試驗進行之前,根據翻耕,在播種的土地需要施加充分腐熟的有機肥,翻耕的深度保持在一般范圍內。整地之后需要根據玉米試驗方法來劃分不同的試驗區,對于試驗小區,觀察道的周圍需要留有一定的保護行。玉米試驗小區要用插牌標注試驗的時間、地點和具體操作人員和試驗之后的處理工作。
3.3 玉米種子的精選編號和排序工作
播種之前的玉米種子需要在陽光下面暴曬2d左右的時間,通過太陽的暴曬直接殺死玉米種子表皮內的細菌,防止細菌的再生,提升玉米種子的發芽率和發芽態勢。在暴曬玉米種子的同時還需要剔除粒、霉粒和破粒。根據實驗的要求對各個區域內玉米種子的用量進行稱量,并將玉米種子裝入紙袋中,標準與之對應的品種編號和小區的序號等。
4.1 播種細節
每畝地施有機肥400kg,三元復合肥氮、磷、鉀的比例是15:15:15,化肥重量是60kg。在播種之后要應用大型拖拉機深耕25cm,之后還要連續旋轉耕地兩次,之后起壟寬20cm,壟高78cm。6月14號開始進行人工穴播。
4.2 檢查小區號和種子的編號是否一致
在試驗的過程中,要根據不同區域種子的處理順序來插好相應的小區牌子,分發各種玉米種子袋,并對袋子的質量進行檢查,在保證無誤之后來進行播種。
4.3 安排專人負責玉米的分種、檢查和記載工作
在玉米播種之前需要開挖5cm的溝,并要保證溝的深淺一致,在試驗之后應用人工播種的方式進行播種,并要按照之前計劃好的株行距進行,保證玉米播種的精確。在具體的玉米播種中要求每人專門負責一個小區,播種之后要及時檢查玉米種子和試驗區的情況,保證無誤之后再玉米種植圖上面做好相應的記載。
5.1 玉米苗期要及時查苗補苗,做好相應的記錄
在試驗期間內,玉米出苗之后需要對小區出苗情況進行檢查,并做好相應的記載工作,如果發現缺苗的問題要進行及時的補苗。玉米新品種田間管理選擇6月15日進行灌水,6月17日對水30kg均勻地噴灑噴霧劑除草,6月19日出苗,6月28日間苗,7月2日定苗,7月15日玉米9~12葉使用玉米調控劑玉米黃金50ml,對水30kg均勻噴霧,7月30日每畝追施尿素10kg,8月2日進行日噴灌,8月15日畝用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50ml對水30kg進行均勻地噴施。10月2日田間調查及測產取樣,,10月3日收獲。
5.2 及時定苗、中耕除草
試驗田間管理需要根據當地的農時情況繼續擰,要抓好田間的定苗、中耕培土、水肥管理、病蟲妨害等工作,要求每個環節的工作都需要在當天完成。在追肥的工作中,需要根據小區的面積株行數計算用量,在最大限度上減少因為施肥帶來的玉米播種壓力,并要將試驗的信息記錄。
本試驗對不同品種的生育期及植株性狀、抗病性狀、室內考種性狀、產量等進行了統計,具體如表1所示。根據表1可以得出如下的結論。①高密度組。在高密度組的中單909平均畝產732.1kg,比對照單的958增產了3.3%,位居第一位。田間播種表現出了良好的耐密、抗病、出籽率,綜合性能表現良好,適合在本區域范圍內對該技術進行推廣。②中密度組。206展示田中平均畝產659.14kg,比對照的增產10.7%,田間綜合表現良好,因此可以大面積地在當地進行推廣種植。中等水肥的條件適合種植密度為3500~3800株每畝的玉米,滑玉15在展示田中的平均畝產是658.7kg,比對照組增產,綜合表現良好,適合推廣。③低密度組。泰隆14在展示中平均畝產值達到了670.57kg,比對照組增產3.5%。但這種品種屬于大穗型,果穗較粗,千粒重較高,出子率較低,適合在種植密度為3200~3500株每畝的土地上進行耕種。

表1 各品種產量及位次統計
綜上所述,農民在田間試驗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田間試驗不僅是科研人員作為主導力量,農民也可以發揮自身的主導力量。為此,需要有關部門注重提升農民對農田試驗的參與熱情,讓農民和農業科研人員之間形成一種良好的關系,從而促進農業的發展。
[1]曹忠喜,葛田,李強,李福林.農業技術推廣站在玉米新品種田間試驗中應掌握的技術要點[J].現代農業科技,2011,22:117.
[2]索艷青,曹雪梅,田彩娟,吳文靜.衡水市六個夏播玉米品種展示試驗研究[J].農業科技通訊,2012,11:26~29.
[3]任少軍.阜陽市潁州區玉米新品種田間對比試驗[J].中國農技推廣,2013,04:19~20.
[4]袁涓文.田間試驗類型與農業技術推廣探討[J].江西農業學報,2010,03:169~170+174.
S513
A
1004-7344(2016)16-0186-02
2016-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