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家平
(重慶橋都橋梁技術有限公司 重慶 401120)
論橋梁體外預應力加固施工
魏家平
(重慶橋都橋梁技術有限公司 重慶 401120)
在橋梁工程的建設施工中,對于橋體結構承受能力和受力情況的改善施工至關重要,而預應力技術的應用,發揮了良好的結構加固作用,其應用的價值非常突出,且其應用范圍較為廣泛。本文重點針對橋梁施工中,體外預應力技術的實際應用進行了簡要探討,以供參考。
橋梁;體外預應力;加固施工
在橋梁鋼筋混凝土結構發生問題時,需要采取必要的加固措施,對其結構的受力加以改善,加固的主要部分是橋梁的梁體結構,從而改善橋梁的整體受力情況,提高其承載能力。應用體外預應力技術,不僅僅能夠加固橋梁的主體結構,還不會對主體結構帶來附加的不良影響,因此是不可多得的優良技術,被廣泛地應用于橋梁加固工程中。
2.1 技術概述
橋梁施工中常見的梁體結構形式有懸臂梁、簡支梁和連續體梁,橋梁經過長期使用之后,往往會出現結構和質量上的病害問題,影響其穩定性,因此需要采用必要的預應力加固技術,提高橋梁的使用安全系數。預應力加固技術應用于橋梁加固中,可使梁體局部明顯減少或避免可能產生的裂縫,并能降低梁體撓度,梁體各結構的受力狀態盡可能達到比較合理的狀態。較為常見的預應力技術包括粘結預應力加固技術、高強負荷纖維預應力加固技術和體外預應力加固技術。
其中,體外預應力技術的施工材料,通常采用的是無粘結鋼絞線、槽鋼及粗鋼筋材料的組合。其原理在于使用體外索,對橋梁上部結構加固,利用張拉體外索在梁下部受拉區,對梁體形成偏心預壓力,梁體基于此作用發生上拱,減小荷載撓度,從而改善梁體的受力情況,提高其承載能力。此方法對于橋梁的正常使用和行車時限等方面幾乎不會產生影響,且不改變梁體原結構構造,因而非常適用于連續箱體大跨度橋梁的加固施工。
2.2 技術優勢
(1)體外預應力鋼筋結構體系可以根據實際需要,設計成可更換、可補拉、固定等不同的形式。這樣,通過可更換的體外預應力鋼筋就能夠更好地對橋梁進行維修、加固和保養。
(2)在對橋梁進行加固的時候,體外預應力加固技術可以讓施工過程變得更加方便。因為體外配筋形式的加固技術本身并不需要灌漿,因此就可以采用全年形式的施工,還可以使承載力消弱的情況消失。即使在寒冷地區進行施工時,也可以避免在梁肋中加設管道的形式,這樣對橋梁施工有著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3)體外預應力加固技術中混凝土的使用能夠提高梁體耐久性,降低鋼筋束出現摩擦問題的幾率。
3.1 縱向施工法
縱向張拉法,等同于橫向張拉法,是將一定的預應力施加到梁體中,將預應力拉桿鋼筋布置在底部,彎起鋼筋的兩端,然后,在梁的頂板或者腹板上進行錨固處理,接下來順著頂梁或者底梁完成縱向的張拉,從而對降低梁的剪力施加作用,進而提升梁體的抗剪能力。
3.2 橫向張拉法
該方法通常適用于兩端距離較短的橋梁工程,主要的施工方法如下:將拉桿在橋底兩側設置出來,是梁體內部存在一定的預應力,以支撐橋梁的額外重力,從而有效提升橋梁的安全性,然后在橋梁兩端的任何一頭,拉近拉桿并使之彎起,將U形錨固板和拉桿焊接在一起,形成張拉。
3.3 豎向頂撐法
該方法的原理是將U形的剛錨固板設置在梁端底部。實際操作如下:將粗鋼筋拉桿沿著梁的底部設置出來,在錨固板上焊接拉桿的兩端,將張緊夾具設置在跨中或者梁跨徑的1/4處,并將其安裝于梁腹板的承托架上,進而提供給鋼筋拉桿提供一定的預應力,在設計要求范圍之內,控制鋼筋拉桿的預應力,然后對梁地面和鋼筋拉桿用鋼筋混凝土砌塊采取必要的穩固處理,這樣就能夠有效穩固鋼筋拉桿,并將張拉力有效的保持在一個合理的范圍之內,在完成了固定環節以后,可以拆除掉承托架和張緊夾,防銹處理鋼筋拉桿。
某大橋全長752m,在結構上采用單箱單室連續剛構,橋面寬度位27m。主橋采用雙肢薄壁結構橋墩,箱梁頂橫坡只有20/a箱梁頂寬14m,底7.2m,懸臂3.3m。支點6.9m高,底板0.9m厚,跨中2.6m高,底板0.35m厚。箱梁懸臂部分為變截面,采用漸變二次拋物線完成箱梁高及底板厚度。
橋梁投入使用以來,在多種原因的影響下,主箱梁的連續剛構產生如下病害:斜裂縫產生于邊跨內箱梁現澆段腹板內外表面,裂縫迅速增長,已修補裂縫重新產生較多開裂情況,并逐漸擴展,最大裂縫可達0.2mm寬。因此,擬在箱體內采用鋼束布置體外縱向預應力,使橋梁提高承載力,以達到一級公路標準,降低腹板主拉應力,控制裂縫產生。
4.1 維修加固方法
采用腹板彎起束的體外預應力鋼束進行加固,將防腐材料、外護套和環氧鋼鉸線、轉向裝置及錨固體系構成體外預應力索(見圖1)。高密度聚乙烯外護套具有防腐作用,轉向鋼管設置在轉向塊部位,采用可進行換索調索的錨具組成錨固體系,取450/a鋼絞線標準強度的張拉應力。

圖1 體外預應力加固示意圖
4.2 施工流程
施工準備完成后,進行體外預應力鋼束預放線,對隔板、齒板所在部位進行放樣,在橫隔板進行開孔并將其鑿毛,安裝鋼筋及鋼束穿束錨具,鋼束張拉應保持對稱均衡,對橋梁線型進行測量后,安裝減震器及保護罩。
4.3 施工方法
4.3.1 鋼束預放線
體外預應力鋼束預放線應根據圖紙設計尺寸進行,確保原箱梁中是否存在無法處理的障礙。根據圖紙,現場將箱梁內隔板及齒板部位放出,從箱梁分別向橋墩中心線兩側進行放線,校核應參考距箱梁端部尺寸。墩頂橫隔板及跨中橫隔板由鋼束穿越,因轉向鋼管應安裝至穿越橫隔板部位,可采用16cm最大外徑轉向鋼管,因此,可取直線段對橫隔板進行20cm直徑開孔。根據設計圖紙要求,應將預埋件位置在安裝鋼筋時預留。采用雙面焊接方法連接植筋與齒板鋼筋,16mm鋼筋需焊接8cm,12mm鋼筋需焊接6cm。
4.3.2 穿鋼束
體外預應力鋼束長度應結合錨墊板問曲線、外露錨杯長度、張拉撐腳高度、錨板厚度、工具錨厚度等進行確定,在工廠下料加工完成鋼束成品索運到施工地。穿束的步驟如下:①運到橋面的鋼束及散索架,在散索架上安裝新鋼束并固定;②提示標志及防護措施應增設在鋼束存放區,避免發生不必要的損壞;③檢查在制作及運輸中鋼束拉索是否發生損傷,對驗收相關資料進行歸檔;④將所需鋼束編號在安裝前查明,散索牽引裝置應設置在橋墩頂附近橋面,將轉向定位滾輪設置在第一個預埋鋼管與散索區之前,使鋼束順利從預埋鋼管進入;⑤根據產品要求將密封裝置和錨具依次穿入,以免發生鋼絞線打絞,并在支撐筒中鎖定鋼束螺母。
4.3.3 安裝預埋件和模板
采用搭接方法連接植筋與隔板鋼筋,搭接長度應達到規范要求。對錨墊板、轉向鋼管中心部位確定后,轉點采用中心位置,對錨墊板、縱向姿態的轉向鋼管及其角度進行相應調整,以確保鋼束豎彎平順。若鋼束距離頂板較近,在放線時可將頂板作為基準面,距底板較近鋼束基準面可采用底板,確保鋼束與原箱梁之問最小距離達到設計施工實際需要。安裝完成預埋件后,一定要對兩端開口進行封閉處理(避免進入混凝土),并焊接固定植筋或鋼筋骨架,確保混凝土澆注過程中不產生移位或變形。
4.3.4 混凝土澆筑
安裝完成模板,并且驗收合格之后,可進行混凝土的澆筑施工。在模板內箱梁的最高頂面,確定為齒板和隔板開孔部位,然后對隔板、齒板實施澆筑成形。澆筑齒板時,應對兩端錨頭部位先澆,依次澆筑中間部位。澆筑密實混凝土應對澆筑速度進行合理控制,澆筑應慢速不可過快,但也要保證混凝土流動性及擴展度達到相應要求。不可采用振動棒在澆筑過程中直接振搗,以避免發生混凝土離析現象,可利用木糙或橡膠錘對模板進行敲擊以確保混凝土達到一定密實度。混凝土達2.5MPa強度后,將側模板予以拆除,通過灑水養護方法實施養護,養護應超過一周時問。張拉體外預應方定要在混凝土超過一周養護期,并達到95%設計強度后才能繼續操作。
采用體外預應力技術對公路橋梁結構進行加固施工,明顯提高了公路橋梁的結構承載力,改善其受力狀態,從而保證加固處理的實際效果,增強公路橋梁結構的行車安全。由于體外預應力加固技術操作簡單、便于執行,應用于原有道橋結構改良中,可減少施工成本,且不會對交通正常通行產生嚴重影響,對提升整個橋梁改造的經濟社會效益具有推動作用。
[1]周 鋒.淺談橋梁預應力連續梁施工技術[J].建材與裝飾,2015(4):45~46.
[2]龍瑤,周桂珍.淺談公路橋梁中預應力施工技術的應用[J].江西建材,2014(18):161~162.
[3]楊雷.橋梁工程預應力混凝土施工質量的控制措施[J].建筑工程技術與設計,2015(6):56~57.
U445.57
A
1004-7344(2016)10-0144-02
2016-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