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東旭
【摘要】 目的 探討無創呼吸機對老年急性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臨床應用效果。
方法 90例老年急性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 隨機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 各45例。對照組接受臨床常規治療, 研究組在常規治療基礎上加用無創呼吸機, 記錄兩組動脈血二氧化碳分壓(PaCO2)、pH、動脈血氧分壓(PaO2)等血氣分析指標治療前后變化情況。結果 兩組治療前血氣分析指標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研究組pH(7.38±0.04)、PaCO2(49.47±9.35)mm Hg(1 mm Hg=0.133 kPa)、PaO2(79.54±9.81)mm Hg;對照組pH(7.31±0.05)、PaCO2(63.75±13.42)mm Hg、PaO2(62.92±7.88)mm Hg, 治療后研究組血氣分析指標改善效果優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老年急性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給予常規治療基礎上加用無創呼吸機可獲得更為理想的臨床療效, 最大限度地保障了患者呼吸暢通性, 改善患者心、肺功能, 有利于降低死亡率, 保證患者生命安全, 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詞】 急性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無創呼吸機;老年患者;應用效果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20.078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臨床常見及多發病, 若患者處于急性期常并發呼吸衰竭增加致死率[1]。病癥主要特征是患者氣流持續受限, 并發肺通氣功能障礙。機械通氣是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主要措施, 因此臨床治療時無創呼吸機使用普遍, 通過機械通氣增加患者通氣量, 改善肺功能。本文為提高急性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臨床療效, 特選擇2013年12月~2015年12月本院收治的90例老年急性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探討無創呼吸機對老年急性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臨床應用效果, 以期為推廣無創呼吸機治療老年急性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提供理論支撐。現總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12月~2015年12月本院收治的90例老年急性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 隨機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 每組45例。對照組男27例, 女18例;年齡61~82歲, 平均年齡(65.37±6.18)歲;病情嚴重程度分級:Ⅱ級11例、Ⅲ級25例, Ⅳ級9例;13例首次住院, 32例多次住院。研究組男29例, 女16例;年齡60~82歲, 平均年齡(65.31±6.22)歲;病情嚴重程度分級:Ⅱ級10例、Ⅲ級27例, Ⅳ級8例;15例首次住院, 30例多次住院。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病情等一般資料對比,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對照組接受臨床常規治療, 內容包括吸氧、利尿、補液(維持內環境平衡)、強心、抗感染(抗菌藥物)、營養支持(腸外、腸內)等。研究組在常規治療基礎上加用無創呼吸機, 儀器選用美國偉康公司提供BiPAP Vision無創呼吸機, 調整至S/T通氣模式治療3~5次/d, 3~4 h/次。具體參數:初始吸氣壓力8~10 cm H2O (1 cm H2O=0.098 kPa)、初始呼氣壓力0 cm H2O、氧流量5~8 L/min、呼吸頻率12~18次/min、開始后逐漸上升吸氣壓力至12~20 cm H2O, 呼氣壓力則上升至4~6 cm H2O, 記錄兩組血氣分析指標(PaCO2、pH、PaO2)治療前后變化情況。
1. 3 觀察指標 對比分析兩組患者PaCO2、pH、PaO2變化情況。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 ± 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研究組與對照組治療前各項血氣分析指標分別為:pH(7.23±0.09)、(7.24±0.06), PaCO2(102.03±19.88)、(104.71± 21.09)mm Hg, PaO2(48.96±5.35)、(47.89±5.37)mm Hg;兩組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研究組pH(7.38±0.04)、PaCO2(49.47±9.35)mm Hg、PaO2(79.54±9.81)mm Hg;對照組pH(7.31±0.05)、PaCO2(63.75±13.42)mm Hg、PaO2(62.92± 7.88)mm Hg。治療后兩組患者血氣分析指數均較治療前有所改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研究組血氣分析指標改善效果優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急性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將表現出不完全可逆的氣流受限狀態, 且病情呈進行性加重趨勢, 若合并呼吸衰竭將顯著增加患者致殘率及致死率, 嚴重威脅其生活質量及生命安全。近年來, 由于壓力、習慣、環境等各項生活因素不斷改變, 加之我國人口老齡化進程加快,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發病率呈顯著上升趨勢, 及時診斷并給予積極治療是保障其療效及預后的關鍵因素[2]。隨著病理研究的深入, 發現患者電解質紊亂或者感染比較容易出現氣道阻塞、呼吸不暢等癥狀。
常規藥物治療是既往最常用的治療方法。研究表明, 多數老年急性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接受臨床常規治療后將獲得理想療效, 但由于患者間存在個體差異, 仍有部分患者經常規治療后效果并不理想;而且有的患者由于長期服用抗感染藥物、呼吸興奮劑、支氣管擴張劑等藥物, 導致發生呼吸衰竭的幾率增加, 需加用其他輔助措施[3]。無創呼吸機是近年來于臨床推廣使用的急性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輔助治療方法, 已廣泛應用于此類患者臨床治療工作中并取得顯著效果。無創呼吸機可以明顯增加患者通氣量, 減小氣道阻力;改善氧合功能, 緩解患者肺內氣體不均勻分布情況;可以提升肺內氧氣向血液的彌散率;有效減少無效腔;使用無創呼吸機后, 可以有效避免患者發生肺泡萎縮, 加速排除肺泡中的二氧化碳, 用時降低二氧化碳分壓, 提高氧分壓。研究表明, 使用無創呼吸機后可通過提供正壓輔助通氣從而使其機體潮氣量得到有效增加, 二氧化碳排出量隨之上升, 有效提高機體氧容量, 達到改善氣道過早閉塞的不良情況, 對治療老年急性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具有積極意義[4, 5]。本次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與對照組治療前各項血氣分析指標分別為:pH(7.23±0.09)、(7.24±0.06), PaCO2(102.03±19.88)、(104.71±21.09)mm Hg, PaO2(48.96±5.35)、(47.89±5.37)mm Hg;
兩組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研究組 pH(7.38±0.04)、PaCO2(49.47±9.35)mm Hg、PaO2(79.54±
9.81)mm Hg;對照組pH(7.31±0.05)、PaCO2(63.75±13.42)mm Hg、PaO2(62.92±7.88)mm Hg。治療后兩組患者血氣分析指數均有所改善, 與治療前比較,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研究組血氣分析指標改善效果優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研究結果表明研究組在常規治療基礎上加用無創呼吸機后, 該組各項血氣分析指標改善效果均顯著優于僅接受常規治療的對照組, 提示此法治療有效性較為滿意, 與國內外相關研究結論一致[6, 7]。無創呼吸機治療老年急性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 避免了手術切開氣管, 減少了治療并發癥;采用面罩或鼻罩, 患者心理壓力小, 治療依存性強;機械通氣減少了患者自行呼吸引發的體能消耗、氧量消耗, 增強了肺內氣體含氧量, 血氧濃度高, 減少了酸中毒的發生;通氣效率高, 心、肺功能改善效果明顯, 可以快速、有效的控制呼吸衰竭癥狀, 降低了病死率。
綜上所述, 對老年急性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給予常規治療基礎上加用無創呼吸機可獲得更為理想的臨床療效, 最大限度地保障了患者呼吸暢通性, 改善患者心、肺功能, 有利于降低死亡率保證患者生命安全, 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 王偉麗. 無創呼吸機對老年急性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臨床效果分析. 健康必讀旬刊, 2012, 11(7):167.
[2] 劉顯峰. 無創呼吸機對老年急性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療效分析. 中國醫師進修雜志, 2012, 35(1):61-63.
[3] 趙曉平, 徐圣君. 雙水平無創正壓通氣呼吸機治療急性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30例. 中國老年學雜志, 2012, 32(18):4054-4055.
[4] 李霞, 魏青梅, 常念歡. 無創呼吸機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療效及安全性分析. 中國基層醫藥, 2015(19): 2956-2958.
[5] 代海云. BIPAP無創呼吸機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療效探討. 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 2015(29):5977.
[6] 崔紅, 瑪依拉·阿不都克力木. 沐舒坦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期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臨床療效觀察. 現代預防醫學, 2011, 38(17):3574-3575.
[7] 黃云芬, 吳光舟. 無創呼吸機治療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呼吸衰竭的臨床療效研究. 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 2014(8):74-75.
[收稿日期:2016-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