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蕾

【摘要】 目的 探討采用無創呼吸機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療效。方法 6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 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每組30例。兩組患者均給予抗感染、解痙平喘、保持水電解質平衡、糾正酸堿失調、化痰等常規治療, 觀察組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加用無創呼吸機治療。觀察兩組治療前及治療后24 h、72 h的癥狀、動脈血氣分析指標、住院時間及臨床表現等。結果 治療后24、74 h觀察組各動脈血氣分析指標均明顯優于對照組,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平均住院時間為(23±3)d, 短于對照組的(29±4)d,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無創呼吸機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 可迅速糾正缺氧及二氧化碳潴留, 療效顯著。
【關鍵詞】 無創呼吸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療效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20.09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為呼吸內科的一種常見病, 其急性加重期常并存呼吸衰竭, 因肺部氣體存在嚴重交換障礙常造成全身組織器官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 若不能及時得到有效處理, 隨時可危及患者生命。近些年來, 臨床采用無創呼吸機治療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療效肯定[1]。本文選擇本院2010年10月~2013年12月采用無創呼吸機治療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30例, 取得了良好療效,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擇本院2010年10月~2013年12月診治的COPD合并呼吸衰竭者共60例, 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每組30例。其中男37例, 女23例, 年齡58~78歲, 平均68歲, 診斷均符合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修訂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治指南》診斷標準及呼吸衰竭的診斷標準準[2];血氣分析結果均符合國內Ⅱ型呼吸衰竭的診斷標準[3]。
1. 2 治療方法 兩組均常規給予吸氧、抗感染、解痙平喘、保持水電解質平衡、糾正酸堿失調、化痰等治療。觀察組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加用無創呼吸機治療。采用美國偉康公司生產的無創呼吸機, 依據患者臉型, 選著合適的口鼻面罩, 經口鼻面罩正壓通氣, 模式采用BiPAP通氣, 吸氣壓(IPAP)為10~25 cm H2O(1 cm H2O=0.098 kPa), 呼氣壓(EPAP)為2~5 cm H2O, 壓力調解由小到大至患者感到舒適, 氧氣濃度30%~50%, 通氣時間為4~6 h/d, 觀察治療前后血氣分析指標的變化。
1. 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治療前及治療后24 h、72 h的癥狀、動脈血氣分析指標、住院時間及臨床表現等。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 χ2 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血氣分析指標比較 與治療前比較, 治療后24、72 h兩組患者血氣分析指標均有改善, 且觀察組患者血氣分析指標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 2 住院時間比較 觀察組平均住院時間為(23±3)d, 對照組平均住院時間為(29±4)d, 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 3 臨床表現 觀察組治療過程中患者通氣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呼吸困難緩解, 嗜睡消失, 心率平均下降13次/min, 5例意識模糊患者, 治療后神志轉清;對照組治療過程中, 呼吸頻率及心率下降不明顯, 4例意識模糊患者治療后神志轉清2例, l例加重, 1例死亡。
3 討論
COPD急性加重期因支氣管平滑肌痙攣、黏液分泌顯著增多及黏膜水腫等原因, 導致呼吸道阻力明顯增加, 以及外周小呼吸道提前關閉引起內源性呼氣末正壓增高, 二者均增加吸氣功耗, 致使呼吸肌產生疲勞[4], 出現缺氧及二氧化碳潴留, 最終導致呼吸衰竭。機械通氣因需建立人工呼吸道, 不但增加患者的痛苦, 而且易致院內感染及產生并發癥, 死亡率較高, 無創呼吸機的使用緩解了以上矛盾[5]。
無創呼吸機與建立人工氣道比較, 具有操作簡單, 患者痛苦小, 可隨時上機及撤機, 可避免氣管插管或切開, 以及減少嚴重并發癥的發生。其機理是在吸氣時給予患者一個較高的壓力, 以克服氣道阻力、增加肺泡通氣量, 同時還可增加血氣交換, 減少無效死腔氣量。呼氣時因無創呼吸機呼吸末正壓可對抗內源性呼氣末正壓, 可有效防止肺泡萎縮, 改善彌散功能, 有利于肺泡內二氧化碳排出, 從而起到提高氧分壓及降低二氧化碳分壓, 以達到糾正呼吸衰竭的目的。此外, 無創呼吸機還避免了患者出現自主呼吸與機械通氣相對抗的現象, 有效地降低了患者呼吸做功及氧耗量。
本文觀察結果顯示, 觀察組采用無創呼吸機治療后各項動脈血氣分析指標及臨床表現均較治療前有顯著改善, 且明顯優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觀察組無一例死亡, 進一步證實無創呼吸機治療COPD合并呼吸衰竭療效顯著。也說明了采用無創呼吸機可迅速改善患者呼吸困難, 降低病死率, 減少了患者痛苦, 減輕了其經濟負擔。而采用無創呼吸機治療的關鍵就是指導患者如何正確使用[6], 達到人機配合, 并及時把呼吸道分泌物清除掉, 以及加強呼吸道濕化護理, 防止發生并發癥。
綜上所述, COPD合并呼吸衰竭者, 采用無創呼吸機輔助呼吸后, 可明顯改善缺氧狀態及有效排出體內潴留的二氧化碳, 有利于病情恢復, 并易為患者及其家屬所接受, 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開賽爾·艾則孜, 木尼拉·亞爾買買提, 楊曉紅. 無創呼吸機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療效觀察. 醫學綜述, 2011, 17(15):2371-2372.
[2] 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學組.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治指南(2007年修訂版). 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 2007, 30(1):8.
[3] 中華醫學會重癥醫學分會. 機械通氣臨床應用指南(2006). 中國危重病急救醫學, 2007, 19(2):65-72.
[4] 朱元玨, 陳文彬. 呼吸病學. 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 2003:611.
[5] 李海峰. Bi PAP無創通氣治療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臨床研究. 中國現代醫生, 2010, 48(35):35.
[6] 段素花. 無創呼吸機臨床應用影響因素分析和護理對策. 醫藥論壇雜志, 2005, 26(7):76.
[收稿日期:2016-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