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雙雙
【摘要】 目的 探討人性化護理在血液科患者中的效果。方法 280例血液科患者, 依照實施護理措施分為A組和B組, 各140例。A組實施人性化護理模式, B組實施常規護理模式。對比兩組臨床療效。結果 A組血液科患者的滿意度為91.43%, 明顯高于B組的80.00%,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人性化護理在血液科中實施, 患者滿意度可以明顯得到提高, 值得臨床進一步推廣。
【關鍵詞】 人性化護理;血液科;效果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20.161
人性化護理是最近幾年興起的一類創新護理形式[1], 其護理理念是以患者為本, 不僅需要嚴格依據護理標準對患者進行護理, 還需要結合患者病情實際采取針對性護理措施, 從而使得患者不良情緒得以調和, 推進患者的依從性, 進而提高治療效果[2]。本院近年來將此護理模式應用于血液科患者護理中, 效果相對較好,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隨機選取2013年2月~2015年11月來本院就診的280例血液科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依照實施護理措施分為A組和B組, 各140例。A組患者中男71例, 占該血液科患者的50.71%, 女69例, 占該組血液科患者的49.29%, 年齡最大76歲, 最小10歲, 平均年齡(38.6±2.29)歲。34例
為小學及以下, 占24.28%;56例為初中, 占40.00%;26例為高中, 占18.57%;24例為大專及以上, 占17.14%;B組患者中男68例, 占該血液科患者的48.57%, 女72例, 占該組血液科患者的51.43%, 年齡最大74歲, 最小14歲, 平均年齡(38.7±3.11)歲。35例為小學及以下, 占25.00%;57例為初中, 占40.71%;有24例為高中, 占17.14%;24例為大專及以上, 占17.14%。兩組患者性別、年齡、學歷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護理方法 B組實施常規護理模式, A組實施人性化護理模式, 具體包括以下幾點:①接近患者, 尊重患者, 知曉需求。及時的多與患者交流, 知曉患者在各個方面的需要, 從而對應地開展自己的工作。每天, 護士長下班之前, 把需求征求卡發到患者的手中, 在護士開展具體的工作時, 充分尊重患者, 包括個人隱私、自由選擇的權利等, 讓患者自己選擇為自己護理的人員, 讓醫院的護理工作更接近民意、更加細心。極力為患者打造一個完整、優化的服務系統。就血液科患者而言, 都有很重的心理負擔, 不能很好地配合醫生開展治療工作, 做為護士, 要及時與患者溝通, 多安慰、激勵患者, 讓其有好的心情, 配合醫生, 開展病情的治療工作。②在健康教育方面的工作要做好。為患者介紹血液科的基本常識, 講解治療的過程, 明確治療的目的及治療的效果。③患者出院后, 及時和其保持聯系, 做好相關回訪工作。患者出院后, 相關護理工作人員要做好回訪工作, 傾聽患者的需求, 提醒患者科學用藥、及時復查, 告知日常生活中應該注意的事項等。
1. 3 滿意度評價標準 評價標準為本科室自行研制, 分數90~100分, 屬于非常滿意, 分數70~89分, 屬于比較滿意, 分數<70分時, 屬于不滿意, 滿意度=(非常滿意+比較滿意)/總例數×100%。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3.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A組中患者中74例為非常滿意, 占52.86%;54例為基本滿意, 占38.57%;12例為不滿意, 占8.57%。B組患者中57例為非常滿意, 占40.71%;55例為基本滿意, 占39.29%;28例為不滿意, 占20.00%。A組血液科患者滿意度為91.43%, 明顯高于B組的80.00%,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就血液科患者而言, 大都有著較急且相對較重的病情, 并且有著相對較高的病死率[3]。針對這種情況, 醫療工作者應該采取及時的治療措施。而患者在接受治療時, 也可能因為身體病痛而伴隨不良心理情緒, 這就需要醫護工作者在及時關注緩解患者疾病的同時, 也要考慮到對其的心理情緒疏通[4]。因而要及時采取人性化護理模式, 這就需要護理人員積極的和患者做好相關溝通, 通過人性化護理模式, 可以充分了解患者病情, 從而采取針對性的護理治療措施, 并且, 患者的心理變化也得到動態的積極調整, 他們也會積極配合治療和護理, 進而保證自身的治療成效。最近幾年, 本院在對血液科患者護理的時候, 實施了人性化護理護理模式, 醫護工作者在重視及時緩解患者病痛并采取合理護理措施的同時, 更在護理過程中充分重視增強患者治療自信心的重要性, 同時結合患者心理變化實際也采取了對癥的心理疏導, 由此, 患者也能夠正視自身疾病, 做好針對疾病的自我應對, 在治療的過程中, 也能積極和醫護工作人員做好相關治療配合, 最終實現了患者身體康復和心理康復共同恢復的效果。本研究結果顯示, A組血液科患者滿意度為91.43%明顯高于B組的80.00%,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可見, 將人性化護理模式在血液科患者中實施, 治療成效較為明顯。
綜上所述, 人性化護理模式在血液科中實施, 患者滿意度可以明顯得到提高, 值得臨床進一步推廣。
參考文獻
[1] 韓洪蘭.人性化護理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性期心理狀態的影響.現代醫藥衛生, 2014(24):3792-3794.
[2] 陳鸞鳳. 人性化護理在精神科臨床護理中的探討與實踐. 中國醫藥指南, 2013(24):691-692.
[3] 陳松燕, 汪里萍, 薛菊蘭. 血液科患者醫院感染監測與護理干預. 黑龍江醫學, 2016, 40(1):90-91.
[4] 銀辰花. 血液科護理工作中潛在的護理風險及防范. 護理研究, 2010, 24(36):3370-3371.
[5] 鄧麗芳. 人性化護理應用于骨科護理管理中的效果評價. 全科護理, 2013, 11(20):1886-1887.
[收稿日期:2016-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