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福泉
【摘要】 隨著時代的發展,聊天工具的種類愈來愈多。目前,微信普及的范圍最廣,越來越多的人開始使用微信來與朋友進行聯系。微信公眾平臺是一個完全開放的平臺,微信公眾平臺的用戶包含了多種類型,可以是單獨的用戶,也可以是一個完整的企業,他們都可以通過這個渠道,將帶有自己思想與公司的利益的廣告以文字、圖片、音頻的方式發布在微信公眾平臺當中,以此來與微信的使用群體進行交流和互動。本文將以降低開發微信公眾號信息服務的成本為目標,提出了一個快速構建和管理功能豐富的微信公眾號的信息服務平臺的設計與實現方案。
【關鍵詞】 微信 公眾號 信息服務 公眾平臺 設計與實現
一、微信公眾平臺
根據騰訊對2015年時的微信用戶量的調查顯示,每月在微信上活躍登錄的用戶人數已經達到五億多,微信已經成為了大多數人與朋友和家人進行聊天的軟件。2012年,微信公眾平臺首次出現在用戶面前,將聊天軟件擴展為一個包括訂閱號等賬號類型[1]。個人或者企業可以通過微信公眾平臺來發布文字、圖片、聲音以及視頻等信息,方便微信用戶的獲取信息。微信公眾平臺可以利用相關的搜集信息的技術來根據不同的用戶發送信息編程,這個信息將會通過微信服務器作為中轉站來回復問題。通過微信公眾平臺的接口為起點,第二步走入服務器當中,將收到時的格式轉變為自己的格式,再將轉變后的格式文件傳遞到的信息服務平臺上,該平臺對收到的信息進行讀取,將信息打包后傳遞到微信公眾平臺的服務器中,最后再傳遞到用戶的移動客戶端,這個過程就完成了在微信信息服務平臺中的數據信息的一個循環過程。
二、相關技術分析
1、公眾平臺開發者模式的數據交互方式。微信信息服務平臺的消息傳送的過程對于開發者而言很重要,它提供了公眾平臺與粉絲進行互動的基礎,雙方可以互相發送和回復消息。在公眾帳號順利地與消息接收點銜接的基礎上,當公眾號的粉絲對其發送消息時,微信公眾號信息服務平臺的服務器會通過 HTTP向對應的網址發送請求,然后再對其推送相應的消息,那么公眾號信息服務平臺就可以自動地回復這些消息了[2]。2、Smarty 模板引擎技術。微信公眾號信息服務平臺通過采用Smarty模版引擎技術,可以將界面和業務完成邏輯分離,從而實現了PHP的MVC框架。該技術通過分離顯示層與邏輯層,提供了一種方便管理微信公眾號信息服務平臺和操作簡單方便的方法,將原本嵌入到HTML代碼中PH邏輯語言分離出來[3]。 3、響應式網頁設計。該思想是設計與開發一個頁面應當根據用戶表現出的行為及對相關設備環境進行相應的回應與適當的調整。這一技術是讓頁面能夠有能力去自動響應用戶的終端設備,讓同一個網站能夠在同一時間內兼容不同的設備終端。運用響應式網頁設計,開發者就可以避免重復為新設備進行專門的版本設計與開發了。
三、微信公眾號信息服務平臺的設計
在設計微信公眾號信息服務平臺時,可將其分為四個部分:數據通信子系統、微站可視化編輯子系統、消息處理模塊庫、以及粉絲行為數據分析子系統。主要采用了MVC思想對其進行整體上的架構。消息處理模塊庫方面是微信公眾號信息服務平臺設計的關鍵,主要負責在處理邏輯上封裝微信后臺發送過來的消息;微站可視化編輯子系統,其中主題風格庫是設備模擬器和微站屬性管理工具的基礎模塊,先讓用戶選擇其喜歡或是需要的主題風格,在其進行選擇后微站數據會自動傳至設備模擬器,然后對用戶所選擇的對象進行可視化地處理;數據通信子系統主要利用微信后臺提供的API 進行微信后臺與本文所設計的信息服務平臺進行通信,由兩個部分組成:第一部分是和微信的后臺進行Token驗證、第二部分是對數據的解析和再封裝[4]。
四、微信公眾號信息服務平臺的實現
首先,通過上文對微信平臺的具體設計的內容中可以得出,系統的各個模塊之間相互密切聯系。并且如上文所提,良好的架構設計是十分重要的。其次,為添加消息回復規則用例的時序圖,這一方面主要是由規則管理模塊、規則屬性編輯器、關鍵詞管理模塊和消息回復處理模塊四部分一起完成。最后,微站可視化編輯子系統用于提供用戶進行選擇微站風格,添加導航菜單,對風格屬性和菜單屬性進行編輯,另外還可以實時在設備模擬器上預覽效果[5]。
總結:微信公眾號信息服務平臺的設計與實現是現階段計算機網絡技術在服務領域的一個重大的突破,微信用戶可以通過移動手機等多種客戶端設備對微信公眾號信息服務平臺發送消息,并得到相應的回復,操作方式簡單易懂,也拓寬了用戶接受實時消息的渠道。
參 考 文 獻
[1]謝遠超. 微信公眾號信息服務平臺的設計與實現[D].中山大學,2014.
[2]蘭欣. 微信公眾平臺CMS的設計與實現[D].南昌大學,2015.
[3]楊杰. 基于微信公眾平臺校園服務公眾號的設計與實現[D].華中師范大學,2015.
[4]白京. 基于微信與Moodle的移動學習平臺關鍵技術研究[D].云南大學,2015.
[5]吳霖. 分布式微信公眾平臺爬蟲系統的研究與應用[D].南華大學,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