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兵霞(西華師范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四川 南充 637000)
當代大學生共產主義理想信念教育應堅持“三個原則”
——基于當代大學生對共產主義存在疑惑的啟示
盧兵霞
(西華師范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四川 南充 637000)
實現共產主義,實現全人類的解放,這是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的最終歸宿,也是全世界無產階級的共同理想和追求。然而,當代大學生作為社會發展的主力軍,對于什么是共產主義、共產主義能否實現、什么時候實現等根本性的問題提出疑問,對共產主義的科學性和合理性普遍存在著不同程度的質疑,甚至對共產主義產生渺茫論。基于當代大學生會對共產主義產生這樣的疑問進行思考,得出啟示:當代大學生共產主義理想信念教育堅持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個人理想和社會理想有機結合的原則、過程性和目標性相統一的原則成為堅定大學生共產主義理想信念的需要。
共產主義;理想信念;大學生
當代大學生作為社會主義接班人,作為共產主義的實踐者,共產主義是每個大學生根深蒂固的理想追求和人生價值指向標。事實并不盡人意,大多數情況我們對共產主義理想避而不談,或者具有共產主義理想的人會被認為是“奇葩”。一旦有人提起共產主義,大家難免就會發問:什么是共產主義?共產主義能否實現?什么時候實現?
目前我國正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社會貧富差距依然懸殊,大學生就業壓力持續不降、就業難,部分黨員干部以公謀私,社會上違反公平正義的事情不勝枚舉,某些企業企圖暴利不顧他人的安危,等等這些社會問題的存在不得不引起大學生的思考,目前我們國家社會主義制度是不是共產主義的一部分?我們有沒有在堅持實現共產主義的最高綱領?到底什么是共產主義?
從最根本理論上來講。首先,社會主義本身不是一種單獨的社會形態,他是共產主義的初始階段。其次,關于共產主義的含義主要從三個方面來理解。第一,共產主義是一種社會制度。在這個“各取所需,按需分配”物質財富極大豐富的社會里,人們各盡其能、物盡其用,達到人的全面自由的發展,正如馬克思、恩格斯指出:“在共產主義社會里,任何人都沒有特殊的活動范圍,而是都可以在任何部門內發展,社會調節著整個生產,因而使我有可能隨自己的興趣今天干這事,明天干那事,上午打獵,下午捕魚,傍晚從事畜牧,晚飯后從事批判,這樣就不會使我老是一個獵人、漁夫、牧人或批判者。”[1]第二,共產主義是發展著的思想理論體系,馬克思主義理論是為什么共產主義會實現和怎么去實現共產主義的科學理論指導,從一定意義上可以說馬克思主義理論就是共產主義理論。馬克思主義理論是科學的、發展的,后來發展成為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在不斷地實踐過程中馬克思主義取得了新成果。這些思想理論是相互關聯、是完整的一套思想體系,而且將繼續發展。第三,共產主義是一項社會運動。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從最開始的歐洲三大工人運動無產階級登上歷史舞臺到如今我們每個人的日常活動都是作為一種共產主義運動的形成過程。共產主義制度在共產主義運動的基礎上形成,沒有共產主義社會實踐活動就不會有共產主義社會制度。
啟示:大學生共產主義理想信念教育要堅持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馬克思主義關于人類社會必然走向共產主義是建立在對人類社會發展規律正確認識的基礎上的,首先我們要對馬克思共產主義科學理論有系統的了解,知道什么是共產主義,以及馬克思恩格斯從1843年開始研究資本主義政治經濟到1848年《共產黨宣言》的提出,再到對空想社會主義的批判以及社會主義由空想變成科學的發展過程。以及后來共產主義運動過程中不斷地發展成為馬列主義,在我國毛澤東思想與中國特色和會主義的理論發展成果。其次,聯系共產主義發展的實際,歷史事實證明只有無產階級才能代表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就我國來看,共產主義理想信念為我們國家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指明了方向。比如,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井岡山精神,中國共產黨人敢于開創革命的新路;社會主義革命時期,三大改造的完成是我們中國共產黨獨立探索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體現;新時期,以習近平總書記為首的黨領導人更是以鞠躬盡瘁的態度履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遵旨,為廣大的人民群眾謀福利。這些偉大的成就是歷史的見證,我們有目共睹。結合理論看實際,只有對社會主義偉大的歷史實踐有了深刻的認識和理解,才能從根本上使得共產主義理論得到認同與信服。
共產主義能實現嗎?有人給與肯定回答的時候,就有人反問,“你真的相信共產主義會實現,那你原意把自己的財產都充公嗎?”對于這樣的疑問,我們是否毫不猶豫舍棄自我利益去成全集體利益?這使得我們大學生難免也心生疑慮。那么,共產主義真的能實現嗎?
啟示:大學生共產主義理想信念教育堅持個人價值與社會價值有機結合的原則。人作為社會的一個組成部分,總會與社會有千絲萬縷的聯系,是帶有社會性質的,我們個人要發展就離不開對社會的依賴,社會的發展也是每個個人的進步使然。因此,在共產主義理想信念教育過程中我們要辯證的看待這兩者之間的關系。共產主義社會以人的全面自由發展為基本原則,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所有人全面自由發展的條件,這是共產主義與以往只為少數人發展考慮的社會形態得斗爭。反而就每個單獨個體來看,正如恩格斯合力論指出,每個人受經濟利益和價值觀念的制約,個人理想均不同,每個人的理想和追求形成一種單一的力,許多人的理想形成多種多樣的、甚至互相沖突的力,參與到社會的總過程中,就成為總的合力,每個人的理性和追求都對合力有貢獻。共產主義理想能否實現需要大家的合力作用,每個個體勁往一處使合力越大,推動我們社會向前發展,同樣,每個單獨個體個人價值追求越是符合社會的價值,其價值也越高。
物質財富極大豐富、社會關系高度和諧、每個人自由而全面發展是共產主義社會的主要特征表現。部分大學生認為,目前就我國的資源狀況是極度匱乏,人均分配更是少的可憐;醫患矛盾、治安矛盾、權錢交易屢見不鮮;社會上更是人為刀俎,我為魚肉。何時才能實現共產主義?
每當提及共產主義什么時候實現的問題,就好像是共產主義的一大詰難,我們無法回答具體什么時候,五十年,一百年,甚至更久遠。看不到眼前的希望,就容易使得大學生對共產主義的信仰熱情消退,對共產主義失去耐心。
啟示:大學生共產主義理想信念教育堅持過程和目標相統一的原則。人們很容易把理想著眼于現實,由于現實與理想的差距存在從而消退他們對理想的追求。之所以會產生這種現象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人們對理想的追求過于看重目標,而忽視了追求的過程與目標的結合。馬克思指出“新思潮的優點恰恰就在于我們不想教條式的預料未來,而只是希望在批判舊世界中發現新世界”[2],人們的認識受到現有條件的限制,“現實的實踐發展還不能給我們提供充分的認知材料來詳細的制定共產主義進程的時間表和刻畫共產主義具體細微的面貌”[3]。在我國歷史上,急于求成,違背社會發展的規律而慘遭失敗的教訓我們永遠要銘記于心。馬克思提出“兩個決不會”的判斷,“無論哪一個社會形態,在它所容納的全部生產力發揮出來之前,是決不會滅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產關系,在它的物質存在條件在舊社會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決不會出現的。”[4]共產主義作為一種社會制度,它本身就是由不同的社會階段組成,它的實現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現實運動的不斷推進過程,是目標與過程的統一。只注重目標只會導致急于求成,事倍功半,事與愿違。只講過程不講目標,很容易使得大學生對共產主義信仰失去熱情、失去耐心。因此,對共產主義我們要有“攀越”的長足準備,并為之奮斗。
結語:共產主義作為馬克思主義依據人類社會發展規律提出的科學學說,絕不是憑空產生的渺茫理論,自我國共產黨成立起,共產主義作為科學指導依據在不斷地進行共產主義運動,共產主義運動是一個很長的歷史過程,如何使大學生做到對共產主義“知、懂、行”,還需要我們的教育者發現大學生共產主義理想信念問題的存在,找到解疑釋惑的辦法。任重而道遠,除了上述提到的三個原則以外,還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1]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37.
[2]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4:243.
[3]王曉廣、王炳林,共產主義信仰教育要把握好三個關系[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6年第4期。
[4]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92..
G411;G641
A
1671-864X(2016)08-0129-02
盧兵霞,(1991-),女,甘肅天水,碩士研究生在讀,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