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姍(甘肅省酒泉中學)
開展對話式課堂教學的必然之路
吳 姍
(甘肅省酒泉中學)
在英語課堂中,強調以問題為紐帶,通過主動探究和小組合作學習,使學生積極獲取知識,最終提高教學質量。
對話實際;問題;課堂
陶行知說過:“只有問題,才能引起思考;只有思考,才能解決問題。”開展英語對話式課堂教學是建立在問題教學理論基礎上的一種新型課堂教學模式。其核心是以問題發現、生成、討論、解決為主要核心,以學生自主學習為過程,以問題驅動為解決途徑的教學方法。這樣的課堂,問題是教師誘發學生主動探索新知識的源頭,是開展英語教學的有效載體。
我所理解的對話式教學不僅是指采用對話方式進行的一種教學活動,更是一種新型的教學思維和理念,是以對話為原則的教學方式。即教師與學生在民主、平等、尊重的環境中,教師通過話題的有效設計,從而促使師生自主發展的一種教學形態、方式。
以問題導學開展對話式教學的操作流程是自學思疑,初探并解決此題—精講點撥,拓展問題—生疑再探,生成新問題。
1.自學思考,初探問題
此環節以學生的知識儲備為基礎、教材文本為學習內容,通過引導學生自學教材,主動提出問題,實現新知與舊知的有效對接。同時,教師設計導學案或調查表,內容包括對相關知識的復習,預習要點、提示和重點。
2.精講點撥,拓展問題
在學生自學和合作的基礎上,教師要在此環節結合課堂中的教學目標,對學生的活動進行及時的總結,精講重難點,拓展問題,從而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3.生疑再探,生成新問題
這個環節是新課結束時,教師讓學生自由發問或課堂討論,對學習內容進行回顧與梳理,鼓勵學生不斷生成新的問題,帶著新問題,開始新的學習之旅。
巴赫金認為:“對話交際是語言的生命真正所在之處。”在高中英語教學中,以問題導學的形式,讓學生主動與書本對話,與教師對話,與同學對話,問題的設計至關重要。下面,結合日常的英語課堂教學,談談以問題導學開展對話式教學的實施策略。
1.引導自學思疑,關注問題初探
美國的著名學者哈爾斯莫說過:有了問題,思維才有方向;有了問題,思維才有創新。古人云:“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從這句話我們可以知道課前預習的重要性。
【案例1】
NSEFC Book 5 Unit 1中的Reading Great scientist這篇課文講的都是有關偉大的科學家的故事。新課學習前,教師可以用以下問題來引起學生的好奇,自然導入課文教學:
問題1:There are some great scientific achievements that have changed the world.Can you name some of them?
問題2:What kind of role do they play in the field of science?
課前預習可以幫助學生進行獨立思考,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使學生通過討論、調查、合作等方式,了解課文背景知識。通過這些問題,教師指導學生運用已學知識和已有知識儲備對新課文的信息進行大膽的預測,使學生對閱讀充滿期待,同時過渡到新內容的學習。
2.注重對話交流,關注問題拓展
巴西教育學家保羅·弗雷德認為,對話教學首先要解放學生,把學生從壓迫中解放出來;學生解放帶來的必然是民主、尊重、分享、開放、創造。這既是精神原則,也是教學的目的。初探問題后,要讓學生親歷問題解決的全過程,在主動探究中形成問題解決的途徑與方法。
【案例2】
NSEFC Book3Unit 1的單元話題是Festivals around the world.在Reading部分的文章Festivals and celebrations,讀后提問包括以下問題:
問題1:What are festivals of the dead ususlly for?
問題2:What makes autumn festivals happy events?

Kinds of Festivals Names of Festivals Countries Festivals of the dead Festivals to honour people
針對課文最后一段設置表格,引導學生開展小組活動;討論文章的結構和脈絡,盡可能找出課文的線索,透徹理解文本,解決問題。
當學生有了問題,學生有提問的沖動,課堂才是一池活水,水才能生成知識,凝結思想,孕育智慧,最終促使學生全面的可持續發展。基于上面的實踐與思考,我以問題導學開展對話式教學,強調了對話互動的過程,學生在經歷課前對問題的初探,課中對問題的再探和解決,課后對問題再探究的過程中,始終有一個思考的方向。這樣的英語學習,不僅生成學生認知的結果,也生成師生的合作精神、探究意識、互尊互愛的品質,師生之間的關系逐步走向深入,最終才能形成深度師生關系。
·編輯 王亞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