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赴巴西特派記者 姚利 ●劉皓然
美國泳壇名將瑞安·羅切特和隊友14日在巴西里約熱內盧經歷“驚魂一刻”——數名持槍匪徒假扮警察,攔下一行人所乘出租車,搶走眾人財物,所幸沒有造成人員傷亡。本屆奧運會此前被輿論多次詬病為“最不安全的一屆國際賽事”,美國游泳選手的遭遇為里約熱內盧的社會治安問題再次敲響警鐘。有美國媒體認為,隨著奧運會接近尾聲,多數選手已經完成賽事,開始投入慶祝活動,更多安全問題或將蜂擁而至;與運動員、游客的人身安全相比,之前里約奧運期間發生的一系列“烏龍事件”都算不得什么。
運動員遭遇“持槍警察”脅迫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15日稱,羅切特和3名隊友14日一早結束慶祝活動,乘出租車返回奧運村。途中,車被幾名“武裝警察”攔下。羅切特接受美國全國廣播公司采訪時回憶道:“這幾個家伙亮出‘警徽,示意出租車停在路邊……之后他們掏出槍,讓我們幾個全都趴在地上。我的隊友依言照辦,但我拒絕了。我當時覺得自己沒做錯什么,憑什么配合你們?”這時,一名“警察”把子彈頂上膛,用槍對準羅切特的腦門,惡狠狠地再次要求他趴下。隨后,搜出一行人財物后,幾個人揚長而去。羅切特說,匪徒沒有帶走他們的手機和相關證件。目前,里約警方已對此案展開調查。
羅切特事后通過社交媒體證實了這起搶劫事件,并向親友和支持者“報平安”。雖然美國游泳隊員“遇險”,但一些成員接受采訪時仍表達了對里約市安保工作的信心。男子100米仰泳冠軍瑞安·墨菲說:“我們很信任這里的安保人員,他們在工作中十分出色。”
西方媒體盤點安全事故
然而,一些人的樂觀情緒似乎并未引發媒體共鳴。《今日美國報》14日評論稱,里約這座充滿不確定性的城市和奧運會這種國際性體育賽事“契合度”本就不高,羅切特遭劫一事更堪稱一道“分水嶺”,使局勢“急轉直下”。文章說,隨著奧運賽程過半,越來越多的運動員結束征戰,開始參與各種慶祝和娛樂活動,該市的安全工作面臨重大挑戰——這種“自由行”沒有任何固定線路;該市街頭的不法分子不管目標是不是外國參賽選手。
羅切特一行遭劫后,美國奧林匹克委員會發表聲明,敦促本國參賽選手采用指定的公共交通手段出行。澳大利亞奧林匹克委員會采取了更苛刻的限制措施,禁止本國選手每晚6時到次日早6時期間前往城市著名旅游勝地——伊帕內瑪和科巴卡巴納兩處海灘游玩。對于這類限制舉措,有媒體表示質疑:僅以出行為例,里約的奧運交通系統經常“掉鏈子”,選擇出租車或使用叫車軟件的人絕不在少數,羅切特一行的遭遇或許只是個開端。
英國廣播公司15日盤點了里約奧運會期間發生的嚴重安全事故:本月5日,澳大利亞兩名賽艇教練在伊帕內瑪遭劫,兩名巴西少年持刀搶走二人財物;6日,葡萄牙教育部長羅德里格斯從賽事現場返回途中遭遇持刀搶劫,被迫交出手機和錢包;同一天,奧運開幕式的安全工作主管遭遇匪徒持刀襲擊,警衛開槍回擊,當場擊斃一人;以特邀嘉賓身份出席賽事的俄羅斯前游泳運動員科羅特什金11日在返回飯店的路上遭遇“武裝搶劫”,交出“全部隨身物品”,等等。
本地人稱“現在里約很安全”
15日一早,一個在里約采訪奧運的中國記者微信群的群主提醒大家“賽事接近尾聲,請注意安全”。的確,經過一周多的緊張和狂歡,感覺這座城市有點“放松”下來。地鐵口原來24小時停著的警車昨天早晨缺席了,下午才出現。記者住的公寓門口出現流浪漢,上述微信群里,手機已經丟了3部。
奧運場館區的安全目前看最有保障,公眾進入通往主場館區的地鐵4號線均需持奧運交通卡,相當于控制了客流。而場館區軍警人數之多、種類之多,估計當地人也分不清。記者日前在場館區附近的巴哈購物中心公交站換車,正碰上軍警換崗,三五一群,荷槍實彈,煞有介事。然而在美麗的海灘,游人、小販、流浪漢各種社會人群混雜。媒體曾報道有奧運保安駕車進入貧民窟被打死。一名當地貧民窟居民對記者說,有些貧民窟由幫會控制,外人開車闖入風險極大,出租車進去都要搖下車窗,以示沒有威脅。
有安全專家表示,相關數據的收集和發布均存在滯后問題,目前無法客觀判斷里約市在奧運會期間的犯罪率是上升還是下降。對于城市的安全狀況,人們只能憑借“主觀感受”。
不過,外籍游客和本地人的“安全體驗”以及面對危機的反應十分不同。美聯社說,里約警方前幾天接到線報稱,在科巴卡巴納海灘的一處酒店附近發現可疑背包,“疑似裝有爆炸物”。當警方的防爆小組來到現場,8名美國游客見狀不對,馬上結賬離去,而鄰座的本地人對出現的警察熟視無睹,繼續喝啤酒、看比賽,還有人爭相和警方帶來的排爆機器人合影。奧運會期間,巴西投入8萬多名軍人和警察參與日常安保工作,這使當地人“安全感爆棚”。一名當地退伍軍人告訴美國媒體:“這里(里約)從來沒有這么安全過。”對于之前發生的“炸彈事件”,當地酒店一名服務人員說:“如果警察讓我去‘排爆,我可能會把那個背包送給兒子當禮物。”▲
環球時報2016-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