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 華
?
盱眙:一蝦先行 諸業并進
新 華
一業興帶動百業興,龍蝦是盱眙的地理標志產品,如今,龍蝦產業不僅提升了盱眙的知名度和開放度,而且開創出“一蝦先行、諸業并進”的新局面

每年春夏之交,正是龍蝦產銷旺季。“每天平均賣出龍蝦5000多斤,90%銷往長三角地區。”盱眙龍飛湖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姚建峰介紹,公司是全國唯一一家“活體龍蝦出口認證”企業,2萬畝養殖基地平均畝產龍蝦300斤左右,年產值超千萬元。
如今盱眙龍蝦養殖面積達21萬畝,龍蝦經銷戶、經紀人有2000多人,78萬盱眙人中,約有10萬人從事龍蝦產業。
“目前,在全國20多個省、市加盟掛牌盱眙龍蝦會員店有1500多家。”龍蝦協會會長高為淼介紹,經過連續15年龍蝦節慶拉動,盱眙龍蝦百億元產業規模初步形成,帶動了國全國百萬人就業。15年間,盱眙借助龍蝦品牌效應,全縣餐飲業營業額由每年不足2000萬元猛漲至20億元,年游客量由不足30萬人次飛躍到300萬人次。近5年來,“盱眙龍蝦”品牌價值始終雄居國內淡水水產品品牌榜首位。
龍蝦產業提升了盱眙的知名度和開放度,開創出“一蝦先行、諸業并進”的新局面。
農業高擎“江北一面旗”。“30年前吃豬肉的感覺,這里有!”馬港山黑豬養殖園承包人唐成金介紹,他們引進國家保種的蘇淮豬豬苗,在山上散養,輔以玉米、山芋藤等農作物,生長周期和肉品價格是普通豬的2至4倍,200畝的養殖場內目前存欄4000頭,已在本縣、南京和上海設立6個直銷點。盱眙的“一只蝦(龍蝦)、一片林(樹林)、一座山(荒山開發)、一個園(現代農業產業園)”,已走出江蘇、叫響全國。龍蝦產業不必多說,林權改革走在全國前列,荒山開發成為全省樣板,240多個現代農業產業園的數量為淮安市最多。
工業挺起縣域經濟脊梁,個性十足。凹土是盱眙“黃金資源”,境內已探明儲量8.9億噸,占世界50%,而凹土產品則占全球市場48%,去年計劃是行業整體銷售超50億元。軸承產業上升為“江蘇戰略”。該縣已集聚軸承鋼管生產企業60余家,貢獻額占全縣工業總量的1/3,支柱效應明顯。新能源產業成為新增長極。7年前,盱眙新能源產業還是一張“白紙”,去年前4個月開票10.05億元,稅收2219萬元。寵物食品產業邁上“世界之路”。目前,全國僅有兩個國家級出口寵物食品質量安全示范區,其中之一就在盱眙,而寵物食品企業數量占全省三分之一。此外,高端裝備制造和電子電器作為傳統特色性產業也在做大做強,現擁有紅神礦山等高端裝備制造類企業50余家、華耀電子等電子電器類企業70多家。
服務業成為“最具活力”版塊。從2005年的17.67億元,到2014年的120.3億元,盱眙服務業年增加值增長了近6倍,占GDP比重也從當初的27.9%攀升到去年的41%。“加速推進服務業由‘活力產業’向‘動力產業’轉型。”盱眙2015年明確提出,服務業占GDP比重再增加1~2個百分點。旅游打頭陣,做強生活服務業;物流當主力,做活生產服務業;電商領潮流,做優新興服務業,盱眙服務業“突圍”路徑清晰。
“一花引得百花開”。外界因龍蝦而認識盱眙,盱眙以龍蝦而刷新發展新高度。“我們要發揚‘五湖四海闖蕩、紅紅火火終身’的龍蝦精神,不斷增強發展的向上力,實現百姓富、產業優、縣域強。”盱眙縣委書記李森坦言,龍蝦節是一個名副其實的超級“發展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