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博

【摘要】 目的 研究應用活髓切斷術對患有年輕恒切牙冠折露髓疾病的患者實施治療的臨床效果。方法 88例患有年輕恒切牙冠折露髓疾病的患者, 隨機分為對照組和治療組, 各44例。對照組采用常規口腔治療方式實施治療, 治療組采用活髓切斷術實施治療。比較兩組的治療效果。結果 治療組治療總有效率93.2%高于對照組72.7%(P<0.05);治療組口腔生理功能恢復正常時間和口腔疾病治療計劃實施總時間(14.18±2.13)、(8.06±1.99)d明顯短于對照組(19.74±3.56)、(11.46±2.10)d(P<0.05);治療組治療期間出現的不良反應1例明顯少于對照組6例(P<0.05)。結論 應用活髓切斷術對患有年輕恒切牙冠折露髓疾病的患者實施治療的臨床效果非常明顯。
【關鍵詞】 活髓切斷術;年輕恒切牙冠折露髓;臨床效果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21.069
牙髓是人體口腔中保證牙根能夠繼續發育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組織, 年輕恒切牙冠折發病之后應該使牙髓的活力在最大程度上得以保留, 則能夠充分達到使牙髓繼續發育和根尖形成的治療目的, 這對恒牙的生長發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1]。本次對患有年輕恒切牙冠折露髓疾病的患者應用活髓切斷術治療的效果進行研究。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11月~2015年11月本院收治的患有年輕恒切牙冠折露髓疾病的患者88例, 隨機分為對照組和治療組, 各44例。對照組中男26例, 女18例;年齡5~11歲, 平均年齡(7.2±1.6)歲;口腔疾病發病時間1~17 d, 平均發病時間(7.4±3.5)d;治療組中男25例, 女19例;年齡5~10歲, 平均年齡(7.0±1.3)歲;口腔疾病發病時間1~19 d, 平均發病時間(7.1±3.7)d。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口腔治療方式實施治療;治療組采用活髓切斷術實施治療, 主要措施包括:在對患者實施常規局部麻醉、隔濕、消毒的基礎上, 使髓室能夠充分暴露, 利用高速球鉆從患者患牙的根管口部位開始對管髓實施切斷處理, 從而保證牙髓能夠在根管口部位形成一個相對整齊的斷面, 并采用生理鹽水對局部實施徹底的沖洗處理, 對髓室內存在的細小牙髓組織碎屑實施清除處理。如果患者出現發亮出血等異常現象, 則應該在根管口的位置適當放置一個生理鹽水小棉球, 以達到實施壓迫止血處理的目的, 在壓迫過程中, 相關醫護人員應該囑咐患者不可將撕裂根髓壓碎, 預防不良刺激。將蓋髓糊劑覆蓋于牙髓斷面, 覆蓋的厚度水平應該達到0.1 cm, 然后可以再將丁香油糊劑及磷酸鋅水門汀分層置于上方位置, 利用光固化復合樹脂對局部實施修復處理[2]。
1. 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的治療效果、口腔生理功能恢復正常時間和口腔疾病治療計劃實施總時間、治療期間出現的不良反應。
1. 4 療效評價標準[3] 臨床治愈:患者沒有自覺口腔疾病癥狀, 檢查體征均呈現陽性狀態, 經X線片技術檢查之后發現根尖周沒有發生任何病變, 根管壁的厚度明顯增加, 根尖孔已經處于閉合狀態, 且牙根已經能夠繼續發育;有效:患者自覺口腔疾病癥狀明顯減輕, 檢查體征均呈現陽性狀態, 經X線片技術檢查之后發現根尖周病變程度減輕, 根管壁的厚度有一定的增加, 根尖孔基本閉合, 牙根繼續發育;無效:沒有達到上述標準。總有效率=(臨床治愈+有效)/總例數×
100%。
1. 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治療效果比較 治療組治療總有效率93.2%高于對照組72.7%,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 2 兩組口腔生理功能恢復正常時間和口腔疾病治療計劃實施總時間比較 對照組治療后(19.74±3.56)d口腔生理功能恢復正常, 口腔疾病治療計劃共實施(11.46±2.10)d;治療組治療后(14.18±2.13)d口腔生理功能恢復正常, 口腔疾病治療計劃共實施(8.06±1.99)d。組間數據比較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 3 兩組治療期間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 口腔治療期間, 對照組中有6例出現不良反應, 治療組中有1例, 組間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年輕恒牙的組織生理結構仍然處于未發育成熟的狀態, 硬組織相對較薄、髓腔體積大、髓角較高、鈣化程度相對低是其主要特征之一, 這也就使在外傷之后冠折露髓的發生率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明顯升高, 而且露髓點多數情況下會伴隨出現感染, 對患者身體健康及生活質量造成嚴重的不良影響。而牙髓則是口腔中能夠確保牙根脊髓維持正常發育的一個重要的組織, 所以在治療過程中及時采取有效措施, 在最大程度上使患者牙髓活力得以保存, 確保牙根能夠繼續發育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4]。
隨著臨床醫療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 及近些年來臨床對年輕恒切牙冠折露髓疾病重視程度的不斷加大, 活髓切斷術已經逐漸成為臨床上對年輕恒切牙冠折露髓及時實施治療的主要方法。該項治療方式主要是在保證無菌的條件下, 將患牙的冠部感染牙髓完全去除, 并在蓋髓劑所產生的作用下, 對修復性牙本質形成產生積極的促進作用, 從而對外界所產生的刺激進行有效隔絕, 對根部的一些剩余健康牙髓的活性在最大程度上進行保留, 充分保證牙根繼續發育。隨著活髓切斷術在臨床上發展的不斷成熟, 該技術已經逐漸成為對輕恒切牙冠折露髓疾病實施治療的常用方式[5]。
總之, 應用活髓切斷術對患有年輕恒切牙冠折露髓疾病的患者實施治療的臨床效果非常明顯。
參考文獻
[1] 曾漢橋. 活髓切斷術治療替牙期恒前牙冠折露髓的臨床觀察. 吉林醫學, 2013, 34(2):302.
[2] 萬揚. RMTA和Dycal氫氧化鈣用于年輕恒牙部分活髓切斷術的療效比較. 中國美容醫學, 2013, 22(13):1428.
[3] 陳曦, 石四箴. 年輕恒前牙冠折露髓后活髓切斷術的療效觀察. 上海醫學, 2011, 24(增刊):49-50.
[4] 張耀國, 朱玲, 曹靈. 年輕恒前牙冠折露髓部分活髓切斷術的療效分析. 口腔醫學, 2012, 27(8):412.
[5] 劉繼玲. 四手操作在年輕恒前牙冠折露髓活髓切斷術中的應用. 山西醫藥雜志, 2012, 41(8):839.
[收稿日期:2016-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