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衛珍
【摘要】 目的 觀察米非司酮聯合甲氨蝶呤治療胎盤植入的臨床療效。方法 86例胎盤植入患者, 依據不同的治療方法分為觀察組(37例)和參照組(49例)。觀察組采取米非司酮聯合甲氨蝶呤治療, 參照組僅用甲氨蝶呤治療, 對比兩組不良反應及療效。結果 治療后, 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0.8%, 低于參照組的30.6%,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血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 和血孕酮均低于參照組(P<0.05)。結論 米非司酮聯合甲氨蝶呤對治療胎盤植入具顯著效用, 具一定臨床應用與研究價值。
【關鍵詞】 米非司酮;甲氨蝶呤;胎盤植入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22.099
胎盤植入是較為嚴重的產科并發癥, 是指胎盤的絨毛侵入子宮肌層并且扎根于子宮肌壁內, 導致胎盤植入難以自行剝離[1]。如若沒有及時接受治療, 將會出現子宮穿孔、大出血和休克等并發癥。隨著胎盤植入患者逐漸增多, 且多發生于年輕女人身上, 提高胎盤植入療效成為重要的課題。本研究主要對米非司酮聯合甲氨蝶呤治療胎盤植入的臨床療效進行分析, 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回顧性選取2014 年12月~2015年12月在本院治療的胎盤植入患者86例, 依據不同的治療方法分為觀察組(37例)和參照組(49例)。觀察組年齡20~43歲, 平均年齡(31.2±4.5)歲, 初產婦23例, 經產婦14例;月經紊亂9例, 停經不明確11例, 停經明確17例。參照組年齡21~44歲, 平均年齡(32.1±4.4)歲, 初產婦28例, 經產婦21例;月經紊亂14例, 停經不明確16例, 停經明確19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對參照組患者進行單次肌內注射50 mg/m2的甲氨蝶呤(國藥準字H31020644, 上海信誼萬象藥業股份有限公司)治療。觀察組患者給予米非司酮(國藥準字H10950202, 上海新華聯制藥有限公司)聯合甲氨蝶呤治療, 再進行單次肌內注射50 mg/m2的甲氨蝶呤治療的同時, 給予患者空腹口服75 mg的米非司酮, 2次/d, 共治療3 d。
1. 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治療后患者自覺癥狀基本或全部消失, 血β-HCG和血孕酮下降到常規水準為成功治療;患者的自覺癥狀在治療后加重, 血β-HCG和血孕酮沒有變化或下降<30%為失敗治療[2]。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統計學軟件對研究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不良反應比較 經過不同的治療, 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0.8%(4/37), 2例患者口腔潰瘍, 1例患者惡心、嘔吐, 1例患者肝腎有損害;參照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30.6%(15/49), 其中6例患者口腔潰瘍, 7例患者惡心、嘔吐, 2例患者肝腎有損害, 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于參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 2 兩組血β-HCG 和血孕酮比較 治療后, 兩組血β-HCG和血孕酮指標均下降, 均達到正常水平;觀察組血β-HCG和血孕酮分別為(704.1±49.5)ng/ml、(4.4±2.5)U/L,
參照組分別(856.2±54.5)ng/ml、(7.3±3.5)U/L, 觀察組血β-HCG、血孕酮均低于參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胎盤植入是產科中少見的并發癥, 誘發胎盤植入的重要因素是宮腔內操作。而人流術對引起子宮內膜損傷等不良后果具有因果作用, 易導致絨毛侵入子宮肌層, 形成胎盤植入, 威脅患者身心健康[3]。近年因人流術的增多, 胎盤植入患者數量也呈現上升趨勢, 為降低胎盤植入發生率, 應當規范操作, 防止患者感染, 導致患者子宮受到損害。為保留患者生育功能需求, 大部分患者會傾向于保守治療, 保守治療有植入胎盤挖除與藥物治療相配合的刮宮術, 米非司酮與甲氨蝶呤是對胎盤植入進行保守治療的常見藥物[4]。為觀察米非司酮聯合甲氨蝶呤治療胎盤植入的臨床療效, 本研究主要對本院治療胎盤植入患者86例, 依據不同的治療方法進行試驗, 對比分析兩組臨床療效。
經過治療后, 兩組患者的血β-HCG和血孕酮指標均有所下降, 檢查指標均達到正常水平。說明甲氨蝶呤對胎盤植入具有一定療效, 可能原因是甲氨蝶呤為葉酸類藥物, 能抑制二氫葉酸還原酶, 有效減少5、10-亞甲基四氫葉酸的產生, 達到絨毛吸附的細胞壞死脫落的效果。同時, 本研究結果顯示:聯合治療的觀察組不良反應低于參照組, 觀察組在血β-HCG 和血孕酮均低于參照組(P<0.05), 說明米非司酮和甲氨蝶呤聯合治療胎盤植入效果更佳。出現這一結果的原因可能是米非司酮單方面可以誘發胎盤絨毛膜滋養層細胞周期發生變化, 這種周期變化能夠有效抑制滋養層細胞的增殖產生, 主要是使孕酮的作用降低, 胎盤功能破壞[5]。而米非司酮聯合甲氨蝶呤對治療胎盤植入能起到互相協調, 增強藥效的作用, 兩種藥物聯合使用對胎盤植入的療效具顯著作用。由于各方面限制, 米非司酮聯合甲氨蝶呤治療胎盤植入的遠期臨床療效還需深入研究證實。
綜上所述, 米非司酮聯合甲氨蝶呤治療胎盤植入具顯著療效, 能夠有效降低患者的血 β-HCG和血孕酮值, 不良反應得到緩解, 具一定臨床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 李曉玲, 蔣雪霞.米非司酮聯合甲氨蝶呤治療胎盤植入的臨床療效分析.現代醫藥衛生, 2015, 12(15):3623-3624.
[2] 張艷環. 甲氨蝶呤聯合米非司酮治療異位妊娠的臨床療效分析. 中華全科醫學, 2013, 11(1):1782-1783.
[3] 葛如雪. 甲氨蝶呤聯合米非司酮治療異位妊娠的可行性研究. 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 2016, 3(2):222-223.
[4] 張利亞.甲氨蝶呤、米非司酮聯合中藥治療中期引產胎盤植入療效觀察.新中醫, 2014(11):143-145.
[5] 孫海玉.米非司酮聯合甲氨蝶呤治療異位妊娠的臨床研究.現代診斷與治療, 2015, 26(22):5233-5234.
[收稿日期:2016-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