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嵐

【摘要】 目的 分析低劑量沙利度胺聯合常規化療治療多發性骨髓瘤臨床療效。方法 75例多發性骨髓瘤患者, 按照治療措施的不同分為對照組(34例)和治療組(41例)。對照組患者采取常規化療方案, 治療組患者在常規化療基礎上聯合低劑量沙利度胺治療, 對比兩組患者治療效果。結果 治療組近期療效總有效率為87.8%, 高于對照組的64.7%(P<0.05);治療組不良反應發生率、復發率均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 低劑量沙利度胺聯合常規化療治療多發性骨髓瘤取得讓人滿意的效果, 臨床價值高。
【關鍵詞】 低劑量沙利度胺;常規化療;多發性骨髓瘤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21.108
多發性骨髓瘤多見于中老年人惡性腫瘤, 因單克隆漿細胞異常增生誘發血液系統惡性腫瘤, 復發率高。低劑量沙利度胺近幾年來治療多發性骨髓瘤有效藥物, 取得一定療效?,F作者以41例患者為例, 采取低劑量沙利度胺聯合常規化療治療, 其效果分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擇2012年4月~2014年5月于本院就診的75例多發性骨髓瘤患者為研究對象, 經診斷與中華醫學會中多發性骨髓瘤診斷標準相符[1]。男47例, 女28例;年齡40~78歲, 平均年齡(61.3±6.4)歲;首發患者53例, 復發或難治性患者22例;按照治療措施的不同分為對照組(34例)和治療組(41例)。
1. 2 治療方法 對照組患者經常規化療治療, 首發者取6 mg/m2馬法蘭、1 mg/kg強的松, 復發或難治性患者取10 mg/d長春瑞靜脈注射, 10 mg/d吡柔比星、20 mg/d地塞米松;患者化療4 d, 6~8周為1個療程。治療組在對照組常規化療基礎上采取低劑量沙利度胺治療, 患者常規化療的同時, 1~4周前每晚睡前口服100 mg沙利度胺, 期間根據病情變化, 每周增加劑量50 mg, 最大劑量≤200 mg, 持續治療>3個月, 總療程需>6個月。治療期間若出現劑量不耐受情況, 需立即停止用藥服用。
1. 3 療效評價標準[2] 按照惡性腫瘤評價標準, 完全緩解(CR):患者治療后血液、尿檢檢查中M蛋白消失, 骨骼X線見漿細胞比例<5%;部分緩解(PR):治療后血液中M蛋白較治療降低>25%, 尿液中M蛋白含量較之前降低>50%, 正常漿細胞直徑和比例較之前減小>25%;無效:各項指標未達到上述標準??傆行?完全緩解率+部分緩解率。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對研究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近期療效 治療組近期療效總有效率為87.8%(36/41), 對照組近期療效總有效率為64.7%(22/34), 治療組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 2 不良反應 兩組患者治療后未出現肝腎功能異常等嚴重不良反應, 治療組14例患者出現輕微不同程度的骨髓抑制, 發生率為34.1%;5例患者輕微皮疹、便秘、輕度嗜睡, 發生率為12.2%;對照組27例患者骨髓抑制, 發生率為79.4%;10例輕微皮疹、便秘、輕度嗜睡, 發生率為29.4%;8例肺部感染, 發生率為23.5%;治療組各不良反應發生率均低于對照組(P<0.05)。
2. 3 復發 隨訪12個月, 治療組無復發, 對照組復發率為20.6%(7/34), 兩組對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6.14, P<0.05)。
3 討論
大劑量放療、造血干細胞移植等方法是治療多發性骨髓瘤的常用方法, 也取得一定效果, 但中老年患者耐受性差, 免疫功能降低等, 存在較高復發率, 且不良反應多, 使患者治療效果明顯降低。隨著多發性骨髓瘤臨床研究日漸深入, 對多發性骨髓瘤的認識日漸深入, 但臨床對多發性骨髓瘤的治療尚無統一根治方法。目前對多發性骨髓瘤的治療, 多是采取化療藥物治療, 但化療藥物存在較多的不良反應, 容易感染, 影響了患者的治療效果, 是導致患者死亡的主要不良反應。近年來, 多發性骨髓瘤的治療學大量研究, 采取蛋白酶體抑制劑和抗血管新生藥物等靶向藥物, 為多發性骨髓瘤的治療提供了較佳治療方案, 取得一定效果。
在此次研究中, 治療組近期療效總有效率87.8%, 較對照組總有效率64.7%高(P<0.05)。結果顯示, 對多發性骨髓瘤患者采取常規化療的同時采取低劑量沙利度胺治療, 可明顯提高患者的治療效果, 促使患者病情改善。沙利度胺屬于抗血管新生藥物, 通過對骨髓細胞產生血管內皮生長因子的抑制, 對纖維細胞生長因子-2活性的降低, 阻滯骨髓血管新生, 促使腫瘤細胞缺乏血供而凋亡;同時對骨髓瘤細胞間粘附的降低及骨髓基質細胞間粘附的阻滯, 使腫瘤細胞的生長受到阻礙, 促使腫瘤細胞凋亡;抑制促使骨髓瘤細胞生長的細胞因子分泌, 降低促使骨髓瘤細胞生存的細胞因子活性, 顯著調節機體免疫力, 提高患者治療效果。本次研究中, 治療組骨髓抑制、肺部感染、嗜睡、便秘等不良反應發生率較對照組明顯降低(P<0.05)??梢?, 對多發性骨髓瘤患者采取低劑量沙利度胺治療, 低劑量沙利度胺并不會增加患者不良反應, 且具有較高安全性, 在多發性骨髓瘤臨床治療時, 以降低患者復發率為治療目的。研究中, 治療組無復發, 對照組復發率為20.6%, 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梢姷蛣┝可忱劝房山档突颊叱R幓熀髲桶l情況, 效果顯著。目前沙利度胺在治療多發性骨髓瘤時, 其藥物劑量和用法尚未統一, 多以200~800 mg劑量, 但其最佳劑量尚未確定。相關學者[3]認為小劑量沙利度胺與大劑量沙利度胺治療效果無顯著差異, 但低劑量沙利度胺使患者更好耐受, 避免高劑量帶來的不良反應, 應用價值更為顯著。
總之, 低劑量沙利度胺聯合常規化療治療多發性骨髓瘤取得讓人滿意的效果, 可降低患者復發率, 安全性高。
參考文獻
[1] 馬肖容. 不同方案沙利度胺治療多發性骨髓瘤的臨床效果及其與TNF-α水平的關系. 中國實驗血液學雜志, 2008, 16(6):1312.
[2] 馬紅玲. 低劑量沙利度胺聯合常規化療治療多發性骨髓瘤臨床觀察. 醫學理論與實踐, 2010, 23(1):53.
[3] 唐雪娟. 低劑量沙利度胺聯合常規化療治療多發性骨髓瘤的臨床分析. 中國生化藥物雜志, 2014, 34(4):113.
[收稿日期:2016-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