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芬+武嫣斐
【摘要】 目的 觀察循膀胱經彈撥法對慢性疲勞綜合征疲勞狀況的療效。方法 100例慢性疲勞綜合征患者, 隨機分為治療組與對照組, 各50例。治療組給予循膀胱經彈撥法治療, 對照組則給予谷維素治療。比較兩組臨床療效。結果 治療組軀體疲勞、精神疲勞、疲勞后果、疲勞對(睡眠/休息)反應、疲勞情境指標均優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循膀胱經彈撥法改善慢性疲勞綜合征疲勞狀況的效果較好, 可有效解除疲勞, 療效確切且安全有效, 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詞】 循膀胱經彈撥法;谷維素;慢性疲勞綜合征;疲勞狀況;療效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21.146
慢性疲勞綜合征廣泛存在于亞健康狀態中, 它是一種特殊的表現, 以反復發作的、持續時間長的一種嚴重疲勞為主的綜合征, 目前沒有一種特效治療藥物或統一的治療方案, 臨床多以中醫推拿為主進行治療, 本次研究利用中醫推拿中循膀胱經彈撥法對慢性疲勞綜合征進行治療, 通過對疲勞狀況影響來評價其循膀胱經彈撥法對該疾病的干預效應。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于山西省腦癱康復醫院門診收治的慢性疲勞綜合征患者100例, 均根據《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診斷標準》進行診斷。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 各50例。治療組男18例、女32例, 平均年齡(43.62±10.81)歲;對照組男14例、女36例, 平均年齡(44.50±12.41)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診斷標準 根據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制定的慢性疲勞綜合征的標準[1]:臨床中不能解釋的、反復發作的、持續的、嚴重的慢性疲勞癥狀, 病程長達6個月以上, 疲勞的癥狀是新發展的, 有明確的開始時間, 和正常從事某種勞動后的疲勞不同, 充分休息后也不能緩解的, 患者的職業能力、受教育能力、社交能力及個人生活等各方面較病前有實質性下降; 并具備以下癥狀中至少4項, 但是并不先于疲勞癥狀出現,所出現癥狀至少連續6個月持續存在或反復發作: ①短期記憶力差或不能集中注意力;②咽痛; ③頸部或腋下淋巴結觸痛; ④肌肉疼痛; ⑤多關節疼痛, 但不伴紅腫; ⑥頭痛其發作類型、方式及嚴重程度與以前不同;⑦睡眠后不能恢復精力; ⑧活動后疲勞持續>24 h。
1. 3 治療方法 治療組給予循膀胱經彈撥法推拿[2], 30 min/次, 1次/d, 隔1 d行1次治療, 1個療程為10次, 間隔1周后再行下一個療程, 總共3個療程。對照組給予谷維素(上海青平藥業有限公司, 國藥準字H31020659)治療, 30 mg/次, 睡前服用, 服用14 d, 1個療程14 d, 間隔1周后再行下個療程, 總共3個療程。隨訪6個月以上。
1. 4 評定標準 治療前后均以疲勞自評量表(FSAS)進行評價[3], 選用軀體疲勞、精神疲勞、疲勞后果、疲勞對睡眠/休息的反應、疲勞情境五個指標進行評價, 每個療程治療前和治療后分別測評1次, 總共6次, 根據所得的分數進行預后評估。
1. 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 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①軀體疲勞指標:治療后, 治療組效果明顯優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②精神疲勞指標:治療組效果明顯高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③疲勞后果指標:對照組分值明顯高于治療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④疲勞對(睡眠/休息)反應指標:治療組效果優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⑤疲勞情境指標:治療組數值改變優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彈撥法是一種特殊的復合手法, 操作的方法如彈撥琴弦, 并有“嗒嗒”聲響, 是在撥法的理論基礎上改良的, 它著重用雙手的拇指以及食指彈撥, 力量大于一般的推拿方法。推拿對于人體的軟組織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 它可以改善微循環, 還可以加快局部血液循環, 增強代謝[4]。
有研究者曾對85例患者進行了揉腰背部的穴位的推拿, 然后再循膀胱經按壓背俞穴, 再按壓印堂穴、神庭穴、頭維穴、太陽穴、攢竹穴、魚腰穴、絲竹空穴等進行了多次反復操作, 非常有效的患者達到了26例, 有一定效果的達到52例, 沒有任何效果的只有7例, 有效率達91.8%[3];另一位學者對該疾病進行研究, 采用的方式是循膀胱經彈撥法, 它是通過緩解肌肉的痙攣, 疏通養護筋脈來改善該疾病的癥狀, 它與傳統的治療方法相比, 非常有效的患者4例, 有一定效果21例, 沒有任何效果5例, 有效率達83.3%, 傳統的推拿方法組痊愈1例, 有一定效果15例, 完全沒有效果14例, 有效率才接近一半, 兩組之間的總體療效差別很大[4]。
綜上所述, 中醫推拿中循膀胱經彈撥法治療慢性疲勞綜合征患者的疲勞狀況有明顯改善, 并且有較好的安全性, 且在改善患者疲勞因子評分方面明顯好于谷維素, 可能與患者對推拿方式的認識度高、滿意度高和依從性好有關, 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 趙天敏.慢性疲勞綜合征氣虛型中醫病因學流行病學調查.云南中醫中藥雜志, 1998, 19(2):8.
[2] 王天芳,張翠珍,劉雁峰,等.慢性疲勞綜合征病人的疲勞、抑郁、焦慮與生活事件的特點及其相關性分析.中國行為醫學科學,2000,9(2):84-86 .
[3] 戴德純, 房敏, 姜淑云, 等.慢性疲勞綜合征患者生存質量和疲勞特征及中醫推拿干預研究.中國康復醫學雜志, 2010, 25(8):751-763.
[4] 徐僥, 藍嵐, 李川, 等.循膀胱經彈撥法干預亞健康狀態方案的優化研究.華西醫學, 2011,26(4):485-489.
[收稿日期:2016-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