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 潔河南大學經濟學院
?
探析不良資產證券化
崔 潔
河南大學經濟學院
不良資產證券化屬于金融創新的一種,將基礎資產池中的不良貸款進行證券化的過程,該過程可以增加資產的流動性,在一定程度上還可以規避風險,還可以提高商業銀行的資本充足率等。我國的不良資產證券化的品種較少,可借鑒的歷史經驗不足,該市場正處于探索發展時期。不良資產證券化過程由于其基礎資產的風險特性而面臨很多風險,如系統性風險、信用風險等,完善資產證券化市場需要建立健全法律法規,確保信息披露的可靠性,形成統一的監管框架和有效地市場約束機制等。
不良資產;證券化;風險控制
不良資產證券化并不等同于變廢為寶,將高風險的資產證券化在資本市場上出售,而是將好壞資產分離開分別出售,資產證券化的前提是基礎資產可以產生預期穩定的現金流,將不良資產證券化的方式并不能改變資產的屬性,其中好的資產將會出售給外部投資者,壞的部分由發行人或愿意承擔風險的投資者持有。
資產證券化可以分為房屋抵押貸款支持證券MBS和資產支持證券ABS,不良資產證券化NPAS屬于特殊的資產證券化。不良資產中好壞資產的劃分并沒有明確的標準,只是根據信用評級的高低,將3C或Caa及其以下的評級作為不良資產的評級。
資產證券化的一個功能在于規避風險,增加資產的流動性,優良資產證券化的邊際收益不高,在商業銀行資金充足又沒有合適的貸款項目情況下。而不良資產證券化可以處置不良資產,使不良資產的損失降低,同時增加資本的流動性,因為不良資產的流動性因為各種原因導致的流動性低下但證券化使得不良資產以證券的方式在市場上流動,大大提高了不良資產的流動性,另外不良資產證券化會提高商業銀行資本充足率,將高風險的不良資產轉化為風險較低的證券,減少了商業銀行高風險資產所占比例。
我國不良資產證券化產品截至目前為止已發行9種,2005年信貸資產證券化試點運行前,信達、華融和工商銀行曾嘗試不良資產證券化,這是我國不良資產證券化的開始,2005到2008年,我國又發行了4種,即06信元1/06東元1、08信元1和08建元1,2016年5月,時隔八年后不良資產證券化重啟,中國銀行和招商銀行分別發行16中譽1和16和萃1。
不良資產證券化的現金流來源于資產池中基礎資產的穩定的現金流,主要受其信用影響,以及抵押資產變賣的現金流,主要受其變現能力和抵押率影響,還有增信措施下的外部現金流。
不良資產不等于是完全沒有回收的資產,我國商業銀行貸款有五級分類標準,其中不良貸款包括次級貸款、可以貸款和損失貸款三類,我國抵押資產池中損失類貸款占比例較小雖然其損失率為75%-100%,2005年不良資產證券化試點之后的6種產品中,基礎資產均為可以資產,其損失率為50%-75%,2008年的2種產品中大約含有15%的損失類貸款,但整體而言損失類貸款占比例較低,這樣形成了保護現金流的第一道屏障。
不良貸款證券化的基礎資產的分散性至關重要,因為分散性有助于降低鼻梁資產的風險,但我國的基礎資產分散性有限。比如行業分散性,基礎資產主要集中于制造業、批發零售和房地產業,其中制造業明顯偏高;地區分散性,自出資產主要來源于于北京、上海、廣州、東北和中西部地區,集中于債務率較高的省份。
當不良資產的現金流不能保證穩定并且基礎資產的分散性有限時,增信措施顯得尤為重要。根據增信的主體不同可以分為內部信用增信和外部信用增信,內部增信主要是優化產品結構進而提高信用等級的措施,主要包括優先-次級結構,超額擔保、儲備金制度等,外部增信主要是通過第三方來提高基礎資產的信用等級,主要包括政府擔保、保險公司擔保等。其中優先級-次級結構是通過調整資產支持證券的內部結構,將其劃分為優先級證券和次級證券或更多級別證券,現金流首先由于償還優先級證券的本金和利息。超額擔保是建立一個比資產支持證券規模更大的資產組合庫,使資產組合庫的實際價值大于資產支持證券價值,兩者的差額作為超額抵押,以保證將來有重組的現金流向投資者還本付息。
我國不良資產化證券剛剛起步,國內尚缺乏市場公認的標準化的資產估值定價方法,所以不良資產證券化面臨的風險有系統性風險、信用風險、市場風險、操作風險、道德風險、法律風險等。
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國際金融危機主要是大量的信貸風險轉移給投資者,最終導致系統性風險。系統性風險即市場風險,又稱為不可分散風險,不良貸款證券化是金融創新工具的一種,如果市場缺乏對其的有效監管,一旦發生兌付風險,投資者的恐慌情緒會導致做空行為進而會引發市場動蕩,另外,一些銀行出于逐利的目的會降低信貸的門檻,這樣會增加系統性風險發生的可能性。所以要加強對金融創新產品的監管,避免發生系統性風險。
信用風險主要是指違約風險,在不良資產證券化過程中參與人主要有債務人、債權人、第三方參與者,所以信用風險可以細分為債務人信用風險、債權人即發起人信用風險以及第三方風險。由于債權人和參與不良資產證券化的第三方,如信托機構。資金托管機構等發生信用違約的概率比較小,所以信用風險主要集中在債務人的信用違約風險上。而債務人違約風險的大小又主要取決于抵押貸款構成的基礎資產池的信用風險水平,不良貸款的由于各種因素導致信用風險的分析難度較大,比如抵押物的形態種類、擔保人和借款人的信用狀況、所屬行業以及不同抵押貸款之間的相關性等。另外,不良資產證券的投資者由于信息不完善不能充分了解資產池的具體狀況,也不能得知不良資產證券化過程中的現金流測算和產品設計,主要依靠信用評級機構的結果選擇是否進行投資,一旦借款人或擔保人信用違約,抵押物大幅貶值等情況出現,投資者將承擔不良資產證券化產品不能如期兌付的風險。
不良資產證券化的推進需要建立健全法律法規,確保信息披露的可靠性,形成統一的監管框架和有效地市場約束機制,加快市場需求和供給的主體培育,提高專業化水平以規避、轉移、降低風險。
[1]邱峰,探析不良資產證券化重啟的時機與途徑,吉林金融研究,2016(01)
[2]王雋,不良資產證券化的風險控制,中國金融,2016(07)

崔潔(1993—)女,漢,河南省新鄉人,河南大學經濟學院,學歷2013級本科生,研究方向:金融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