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文博,劉彤,宋曉陽,孫陽,周竹君
(大連市水產技術推廣總站,遼寧 大連 116023)
微生態制劑在刺參網箱育苗中的應用研究
陳文博,劉彤,宋曉陽,孫陽,周竹君
(大連市水產技術推廣總站,遼寧大連116023)
doi:10.3969/j.issn.1004-2091.2016.06.010

刺參網箱育苗由于經濟價值和社會價值比傳統的工廠化育苗優勢明顯,已在北方大面積推廣,但目前仍有一些問題困擾養殖戶。影響該技術大力推廣的首要問題就是在網箱育苗過程中網衣上的藻類的繁殖使網衣堵塞,造成水流不循環,影響了刺參的生存環境,從而影響參苗的生長,甚至造成網箱中的苗死亡,對養殖是一個極大的沖擊。再則如果藻類在網箱中死亡則會釋放出大量的氨氮和亞硝酸鹽,使得刺參的生長環境迅速惡化,可能會引起大批量的死亡。因此,篩選菌種作為能夠控制藻類的生物制劑應用到生產當中,大力推廣池塘網箱生態育苗,這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筆者通過投放微生態制劑預防網箱中的網眼被藻類堵塞進行研究,分析在網箱育苗中更加簡便、安全、綠色的生物方法,探討更為生態健康高效的養殖方式,為養殖環境的改良和生產應用提供參考,在未來的刺參生態養殖中提供借鑒。現將試驗情況簡介如下。
池塘網箱育苗試驗池塘分別位于登沙河王元善養殖場和莊河金坨水產食品有限公司。選用網箱的規格為:4 m×2 m×1 m(長×寬×高),選用“W”型單層網衣作為附著基。登沙河養殖場網箱8月1日入池,8月10日投苗,苗種規格2 000頭/500 g,每個網箱投放苗種0.5 kg。金坨水產食品有限公司網箱6月30日入池,7月10日投苗,苗種規格5 000頭/ 500 g,每個網箱投放苗種1 kg。9月20日對試驗網箱中苗種總量進行稱重。
設定試驗周期為1個月,試驗設2×10-6和5× 10-6兩個濃度和3個投放頻次(2天1次、3天1次、4天一次),另設一不投放微生態制劑的對照組,對照網箱:4個。每天對網箱污堵情況進行觀察。推廣技術人員半個月觀察試驗情況1~2次。對觀察結果進行錄像和記錄,對不同的投放頻次和投放濃度進行比對跟蹤。
3.1網眼堵塞結果
登沙河王元善養殖場:通過試驗發現,2天1次濃度為5×10-6的除藻效果明顯,3天1次濃度為5× 10-6的試驗除藻也有效果,其余組效果較差。具體如圖1。
金砣水產食品有限公司:通過試驗發現,均是濃度5×10-6、頻次為2天1次的除藻效果明顯,3天1次濃度為5×10-6的有一定效果,其余組效果較差。如圖2。
3.2出苗量
出苗量情況見表1,由表1可得,投放5×10-6的網箱,試驗的3種頻次均高于2×10-6和對照組,說明投放量大對出苗量有一定程度的提高,2天一投的網箱出苗量也明顯高于其他網箱,所以5×10-6的投放量和2天1次的投放頻率有利于池塘網箱育苗。說明微生態制劑的使用對苗種生長有明顯的作用。

圖1 金坨實驗網箱效果

圖2 登沙河養殖場

表1 不同濃度微生態制劑試驗網箱出苗量kg
微生態制劑應用于網箱育苗,不僅在刺參養殖過程中將網衣網眼中生長藻類抑制或除去,更能夠提高苗種的產量,在應用的同時需要注意控制投入菌種量和使用頻次,不僅保護刺參的健康生長,顯著提高成活率、抗應激等能力和出皮率,同時改善海參養殖圈水質環境,加快刺參的生長速度。該方法綠色安全經濟,養殖過程更加生態健康高效,不僅為養殖環境的改良和生產應用提供參考,而且在未來的刺參生態養殖中具有重要的意義。
刺參優質健康苗種生態繁育技術示范推廣(GCNT-LN-08)
陳文博(1984-),男,工程師,從事水產動物病害防治研究.E-mail:c990431231@hotmail.com
(2015-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