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先飛
現代教育模式認為,教育不僅僅是為了傳授知識、技能,更是一個系統工程,要對學生的道德情操和心理品質進行綜合的培養和訓練,塑造具備良好的心理特質的健全人格。
新學期,我擔任二年級班主任,班中有一位令人頭疼的學生小丁,以前教過他的老師都認為:“這個同學性格太倔強,拿他沒法子。”
大部分學生有著強烈的自尊心和好勝心,希望得到別人的尊重和理解。經過觀察,我發現小丁同學比較內向,平時除了上課不認真聽講,是性格孤僻。通過詢問其他的同學,我才知道他的學習基礎不太好,經一段時間努力卻不見效,就喪失了學習的信心。
大量的教育實踐證明,只要教育、教學得當,沒有一個學生是無可救藥的。教師在工作中要充分重視心理有問題的學生,幫助學生正確了解自己、認識環境,根據自身條件確立有利的生活目標,使其能克服成長中的障礙,在學習、工作及人際關系等各個方面,調整自己的行為,作出明智選擇,充分發揮自己的潛能。
掌握心理輔導的方法非常重要,教師必須認真學習這方面的知識,了解心理輔導的理念、技術。聆聽是老師與學生心理的橋梁,在此過程中,對于小丁同學,我為了清楚地了解他的學習基礎、學習習慣、意志品質、家庭情況等因素;除了主動找他談天聆聽外,還結合平時的細微觀察,準確診斷出根源所在,然后通過談心、討論、家訪等方式幫助他去尋找產生問題的原因,并使他深信,只要通過教師和自己的努力,即使自己某方面能力較差,學習后也完全可以提高,增強他參與學習的自信心。
教育學理論告訴我們,每個學生都是有進步要求的,都希望別人認為自己是個好學生。為了去除小丁的畏懼心理,我在課余經常有意無意的找他閑談,讓他幫我送作業、發作業本,上課時從不公開點名批評他,發現他有所進步及時表揚,經常對同學說:“看,小丁今天聽課非常認真!””漸漸的,小丁開始喜歡和我接近了,漸漸的開始和我交談。
在平時,教師要堅持正面教育,善于捕捉學生的“閃光點”,重視為學生樹立自信心。在與小丁同學的接觸中,我發現他的確不守紀律,被別人當成差生。為了恢復他的自信心,在數學課上,我嘗試著讓他回答問題。哪怕回答并不恰當,我也善意地說:“你雖然回答得不準確,但說明你已認真思考了。”這時,一種難以言喻的歡樂洋溢在了他臉上。于是,我借機發揮,在班會、數學課上,我會對同學說:“小丁這段時間進步很大,該不該為他鼓掌?”平日里一向受批評的他,居然也享受到老師的肯定,自然對自已的行為有了更深的思考,有了較大的改善。
小丁自信心缺失,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家庭的教育環境與方式。因此,我經常與家長溝通,詳細地分析了小丁在校的表現及原因,共同商量解決孩子不良心理狀況的辦法,要為孩子提供表現自己的機會。讓孩子在家做力所能及的事,從中發現進步的地方,馬上夸獎他的閃光點,把在家中得到的夸獎講給老師和同學,把在學校得到的表揚告訴父母。在評價中,小丁從他人的肯定中得到了滿足,增強了自信。
就這樣,經過耐心、細致、全面的心理健康輔導,一個學期過去了,小丁再也不是“問題”學生了。擁有健康是成功的關鍵,是人生旅程的起點。增強他們自身的心理防御能力,重視健康,關愛健康,為學生擁有一個健康和諧的未來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