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猛
摘 要:探究型數學教學強調要求學生從已有的學習經驗出發,讓中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出現的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問題并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并在實現獲得對數學理解的同時,能夠在思維能力、情感態度以及價值觀念等多方面得到進步和發展。
關鍵詞:初中數學 ;探究式教學;教學策略
單純地依賴模仿和記憶的數學學習并不值得提倡,也并不是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應該在初中學生學習數學過程中,強調自主探索、動手操作、以及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所以,在進行實踐數學課堂教學改革過程中,應該營造一種和諧、輕松的學習氛圍,并且還能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在學習過程中,不斷鼓勵學生進行合作交流和進行自主探究活動。只有通過學生自身的不斷進行自我反思的探究式學習,才能靈活解決數學問題。
一、通過創設情境而培養興趣
應該充分考慮教學方法、教學特點以及學生自身情況的基礎上,確定主線為創設情境,在這個氛圍中,把學生的興趣大大激發,讓學生加入這種與問題有關的情境中。鼓勵學生通過自己的觀察,使得感性知識不斷的加以積累豐富,在學生自己的實踐過程中而逐步達到認知、發展和創新的目的,這樣才能使得學生的數學素質不斷的提高。興趣則是最好的老師,情境教學的運用在數學課堂教學中,能夠提高學生的數學素質,同時,興趣也是學習的重要動力。要想引導學生從害怕數學到愛學數學,教師就需要在實踐中,通過巧妙地創設情境來使得學生學習興趣不斷提高,這樣能夠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這里面的關鍵問題,就是在學生興趣的基礎上,教師應該把握好問題情境的創設。
二、培養學生思維能力
數學是思維的科學,即使不作數學研究,只是看看書與論文,要理解數學證明,也只有一步一步循著走,因為這一過程不只是確認證明沒有錯誤,還是自己重新嘗試進行思考試驗的過程,只有在這一過程中才能產生深刻的體驗。否則只看看定理而跳過證明,一冊書可能很快就能看完,但結果是:幾乎一無所知。學習數學,理解數學似乎沒有其他別的辦法,只有啟動心靈進行思考試驗才能實現再認識、再理解、再創造。例如,平行符號“//”的使用,讓學生做一個思想實驗,若用“=”或“‖”等其它符號甚至不用符號表示平行,會是什么情形,從而讓學生深刻體會到數學符號的妙處。
數學的抽象性使數學思維“看不見、摸不著”,使數學變得深奧“難學”,數學教學只能借助思維的外殼―語言,進行思維“翻譯”和“交流”。數學技術傳遞動態信息的特點使思維“可視”,為數學實驗提供了“直覺”的材料,為數學的理性升華、數學發現提供了必要的感性準備。筆者在隨堂聽課中發現,有許多教師沒有讓學生充分地思考,就匆匆地得出或引導學生得出結論,以至于影響了數學探究教學的效果。筆者認為,教師應在此引起注意。
三、凸顯問題情境生活性,讓學生帶著情感主動探究
數學問題是數學學科知識點內涵以及教學目標要求的有效展現,也是教師教學理念滲透的有效載體數學學科形成和發展的過程,與現實生活具有深刻而又密切的聯系,數學問題作為知識內涵的有效載體,就有著展示生活現象或反映社會問題的特性而初中生對貼近生活實際或與自己密切相關的事情,充滿能動的探究情感和欲望
問題:有位農場主有一大片田地,其形狀是一塊平行四邊形,他的曾祖父時代打過一口井,位于平行四邊形中(不在角平分線交處) 連結四個頂點到這口井,上面一塊和下面一塊給大兒子,左右兩塊給小兒子問這樣分公平嗎?
這是教師在“平行四邊形”問題課教學時,抓住平行四邊形性質內容,運用聯系發展的教學理念,在認真研習該知識點內容基礎上,找尋平行四邊形性質與現實生活中“水井分割”問題,所設置的一道與現實生活聯系的問題情境這樣學生主動探究的內在潛能得到挖掘,主動探究問題的欲望得到增強,從而在積極情感的驅使下主動進入新知探知活動過程
上述問題是關于“二次函數”方面的數學問題案例,教師在講解該問題案例的過程中,摒棄了“教師主體,學生從屬”的教學模式,將該問題的解答方法確定、解題過程闡述等任務,交給學生進行“探究解答”,從而使學生主體性得到凸顯同時,在解題中,教師向學生提出“上述問題的條件中,可以找尋到哪些數量關系?”、“該問題所涉及到的數學知識點是哪些?評議二次函數圖象時,解析式會有什么變化?”、“解答該問題時,關鍵是要抓住什么?”等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開展有目的性的解題活動學生在解答問題的過程中認識到,該問題實際是關于“二次函數圖象性質及解析式”內容的問題案例,解答該類型問題時,關鍵是要抓住“二次函數圖象的性質”然后分析認為:“將y=x2-2x-3化為頂點式y=(x-1)2-4,a值為1,頂點坐標為(1,-4),將其圖象向上平移2個單位,再向右平移1個單位,那么頂點也會相應移動,其坐標為(2,-2),由于平移不改變二次函數的圖象的形狀和開口方向,因此a值不變,故平移后的解析式為y=(x-2)2-2”,教師進行總結,向學生指出,解答該問題時,深刻理解“二次函數圖象性質中各變量的取值范圍與圖象的關系,而且二次函數圖象經過平移變換不會改變圖形的形狀和開口方向,因此a值不變頂點位置將會隨著整個圖象的平移而變化,因此只要按照點的移動規律,求出新的頂點坐標即可確定其解析式”的深刻內涵,從而切中要點,解題就“游刃有余”。
四、發揮問題內涵綜合性,讓學生形成習慣高效探究
學生在探究問題過程中,由于自身學習能力水平還不高、全局思維能力還不夠、解題能力水平還較低,同時,缺少他人的幫助和指導,容易出現探究方法不正確、思路不清晰、結果不正確等現象初中數學教師就可以抓住數學問題在反映知識點內涵上的綜合概括性等特點,設置具有綜合性的問題案例,引導學生開展合作探究活動,通過集體的力量和他人的智慧,相互補短,從而在問題解答中逐步養成正確的探究解題習慣,為高效探究打下基礎。
綜上所述,以合作探究式教學法為主導的初中數學課堂是愉快的、輕松的、效果顯著的,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能夠在教學中獲得成長,學生的學習態度與主動學習能力有所提高,對數學學習也更加積極,因此可以說,合作探究式教學法是改善初中數學課堂的有效方式,值得廣大數學教師進行實踐和嘗試。
參考文獻
[1] 呂世虎、王積建. 初中數學探究式教學的實驗研究[J].數學教育學報, 2005,14(4).
[2] 劉海濤.初中數學探究式教學的實踐與思考[J].教學與管理(中學版), 20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