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厚軍
摘 要: 良好的物理學習習慣對物理學習,尤其對高中生來說,至關重要。良好的學習習慣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
關鍵詞: 學習習慣 自主學習 勤于思考 多動手 規范解題
我從事高中物理教學多年,高中物理讓學生“想說愛你容易”。隨著學習不斷深入,難度增加,很多學生無從下手,對物理怕到恐懼。追究其原因,主要是物理學習良好習慣沒有養成。所謂習慣就是經過重復練習而鞏固下來的思維模式和行為方式。學習習慣,是在不間斷的學習實踐過程中經過反復練習形成并發展養成的一種自然表現出來的學習習性,成為一種個體需要的自動化學習行為方式。學習習慣一旦養成,便會持續下來,猶如物理學中的慣性力量。培根曾說:“習慣真是一種頑強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從幼年起就應該通過教育培養一種良好的習慣。”那么高中生在學習物理時如何培養學生的良好學習習慣?
一、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
課前預習是培養學生自學習慣的重要環節。明確本節課的目標,了解重、難點在哪里,帶著疑問上課,才能達到事半功倍、提高課堂效率的效果。另外,在上課過程中還要求學生利用課前一點時間準備好上課所需要的課本、練習冊、作業、筆記、文具等,從而保證盡快進入聽課狀態。加強課前預習,布置預習提綱,初步教給學生自學物理課本的基本方法。“授之以漁,而不是授之以魚”。獨立自主的學習能力讓學生終身受益,讓學生養成專心上課的習慣,老師應該通過充分備課讓每節課有興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但是作為學生自己應該提高自己的專注度,讓自己投入課堂之中。積極思考,認真觀察,跟著老師的思路,伴著老師的節奏,產生共鳴。老師在課堂中通過提問、課堂實驗等途徑,讓課堂過程層層深入,引領學生到達知識的彼岸。
課后對于自己不理解、不明白的地方,要及時通過自己鉆研,與同學討論、請教,當然最好的方法是向老師請教。要善于提出問題,積極思考,讓自己領會知識,把握概念本質內涵,往往有些學生在解題中出錯就是因為一知半解。
養成獨立完成作業的習慣,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習慣的重要環節。作業是對自己掌握知識情況的檢驗,同時也是學以致用,理論聯系實踐。往往有些學生不會做就去看別人的,一看覺得非常簡單,甚至養成抄襲作業的惡習。日復一日,就越來越怕物理。所以獨立思考,獨立完成作業是物理學習的重要環節,往往學生忽略這些,覺得作業是一種任務觀點。
二、培養學生勤于思考,多動手的好習慣
高中物理不同于初中物理,概念抽象,內容復雜,往往字面簡單,但是深入理解需要多下工夫,以思考琢磨。比如高一物理中的摩擦力的方向:滑動摩擦力方向與相對運動方向相反。看似很簡單,有很多學生在分析受力方向時出現錯誤。所以對于這些問題就要多思考,掌握其關鍵點:相對運動。物理是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在生活中有很多與物理相關的現象,這就為學生提供一個動手實踐的機會,盡可能多做實驗,不要怕實驗耽誤時間,影響學習進度。動手實驗讓學生覺得物理不是那么抽象,同時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何樂而不為呢?通過動手也讓學生能領悟物理“高深的理論”。學以致用是學習物理的精髓。曾經帶領學生到操場上“搖繩發電”,感受電磁感應的“神奇”。學生非常興奮,積極參與,互相討論,獲得真知,在動中學,在愉快中學習。
三、培養學生良好的解題習慣
解題是評價學生對知識掌握程度的最好途徑。應用物理概念和規律分析和解答物理問題是鞏固和檢查所學知識的重要途徑,是學習物理的重要一環。良好的解題習慣對物理學習有事半功倍的作用。很多學生怕做題,尤其對文字多、過程多的問題,往往是“老虎吃天無法下手”。做題時要遵循“讀、審、建、構、解、思”六步驟,即拿到一道題后,首先要仔細解讀題目所敘述的物理現象,認真思考題目所給的每一個條件(尤其是隱含條件),用筆標注出來關鍵的部分;其次,弄清題目所描述的物理情景,用筆畫出草圖,這個往往學生懶得動手。從學習物理開始就讓學生多動手畫草圖,以榜樣的力量要求學生。判斷物理過程服從什么規律,用什么方法進行分析和判斷,對于一個復雜問題可以分解為若干較簡單的問題,找出它們之間的聯系,再靈活地運用物理知識解決。顯然,弄清物理情景才是解題的關鍵,只有分析清楚各個狀態和過程,把握住具體的物理情景,才能正確運用物理概念和規律,才能正確寫出與實際情形相聯系的表達式求解。在分析過程圖上要盡可能地規范、美觀、準確,這對題目分析有很大的幫助。從中培養學生嚴謹、踏實、認真科學的態度。雖然物理是一門自然科學,但是它有很多美與和諧的地方,從解題的過程中去領悟、感受。
在書寫解題時,要規范、整齊、美觀,讓人覺得視覺上美的享受。畫出必要的示意圖。有些學生,前面分析過程很到位,但是在書寫公式顛倒位置,公式字母寫得似不像,比如把q”寫成“g”,甚至”9”。這樣無畏的出錯太不值得。所以物理不僅要傳授學生知識,而且要教會學生細心,細節決定成敗。還有些學生把不重要的中間計算過程也寫在上面,讓人覺得繁雜無章,喪失物理的簡潔之美。所以在平時做題中要注意這些,做到過程書寫簡潔,整齊,美觀,突出重點。注重規范學生書寫習慣的培養,其中包括筆記規范、解答問題步驟規范清晰、利用直尺、鉛筆作圖及標識的規范,考試卷面整潔、設計合理等習慣的培養。
四、培養學生課后反思習慣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只是學習卻不思考就會迷惑不解,只是思考卻不學習就會感到疑惑”。我們可以把這句話視為孔子所提倡的一種讀書方法。一味讀書而不思考,就會被書本牽著鼻子走,而失去主見,所謂盡信書不如無書,即指此意。而如果一味空想卻不進行實實在在的學習和鉆研,則終究是沙上建塔,一無所得。只有把學習和思考結合起來,才能學到切實有用的真知。所以在物理學習過程中學生要在課后之余不斷反思。高中物理知識有些抽象、復雜,可能通過一兩節課的學習和作業的練習還是不能夠完全理解,這就要求學生利用時間討論,動手、動腦反復推敲斟酌,把困難解決,深入理解其中內涵。對知識的反思,可能出現柳暗花明的感覺,讓學生體驗學習過程中的成功喜悅。高中學生完全具備課后反思的能力,通過培養讓學生養成獨立自主的學習習慣。
五、培養學生歸納的習慣
培養及時復習總結,網絡知識框架的習慣,要求學生在開始寫作業前,先復習歸納當堂知識,從而起到復習回顧的作用,這樣在完成作業時才能提高效率、保證質量。高中物理知識內容豐富,但是其中有很多知識脈絡和聯系,把它們進行總結與歸納,讓學生在大腦里形成條理知識框架,這樣學生在解決問題時隨手拈來。
歸納可以從章節知識歸納,還有規律、方法進行歸納,在平時教學過程中要培養學生這方面的能力。有了歸納能力學生把繁雜問題簡單化、條理化,重新認識知識,這種能力讓學生受益終身。
綜上所述,良好的學習習慣,有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學習策略,提高學習效率;有利于培養自主學習能力;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使學生終身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