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外特約記者 李勇 青木 ●本報記者 郭孝偉 倪浩 ●王會聰 柳玉鵬
國際舉重聯合會昨日發布公告稱,在對2008年北京奧運會參賽選手的樣本復查中,有15名舉重運動員藥檢結果呈陽性,其中包括3名奪得金牌的中國選手。國際舉聯將對這15名運動員處以臨時禁賽處罰。有外媒稱,中國的3枚舉重金牌可能被剝奪。這一驚人消息曝光之際,正值興奮劑問題在世界范圍內引發巨大關注和爭議之時。從俄羅斯田徑隊被禁止參加里約奧運會、俄羅斯代表團被全面禁止參加里約殘奧會,到里約奧運賽場上的幾次“禁藥風波”,興奮劑問題顯然成了困擾現代體育的一大難題,甚至有時被上升到“政治高度”。“中國會不會成為第二個俄羅斯呢?”有人擔憂地提出這個問題。不過據世界反興奮劑組織近年發布的數據顯示,中國運動員的“違禁統計”相對并不算多,不僅好于美俄等體育大國,也優于許多成績并不出眾的小國。無論如何,中國反對興奮劑的態度是堅決的。中國舉重協會24日發表聲明稱,對相關消息“感到十分震驚”和“高度重視”,將積極配合調查。如經查證確實存在違規行為,將對相關責任人決不姑息,依法從嚴從重處罰。
8年后的藥檢
藥檢復查結果呈陽性的中國女子選手分別是劉春紅(女子69公斤級)、曹磊(女子75公斤級)和陳燮霞(女子48公斤級),她們在當屆賽事中都獲得金牌。除3名中國選手外,其余藥檢不過關的人包括3名白俄羅斯選手、4名哈薩克斯坦選手、2名俄羅斯選手、2名烏克蘭選手及1名阿塞拜疆選手。據報道,3名中國運動員涉嫌服用的違禁藥物“生長激素釋放肽”(GHRP-2)在2008年世界反興奮劑機構禁用清單中并未明確寫明,但屬于該清單中被禁止的“肽類激素及其釋放因子”之列。而劉春紅還對西布曲明(ibutramine,一種有減肥效果的刺激劑)呈陽性反應,西布曲明則在2008年清單中被明確標明為禁藥。
根據舉聯的有關規定,上述15名運動員將被實施強制性臨時禁賽處罰,直至得出最終結果。根據奧委會建議,國際舉聯將進一步對結果進行復檢,有關決定也將隨之公布。
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業內專家24日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稱,國際反興奮劑機構每年對運動員進行大量檢查,而舉重運動員是檢查的重中之重。“舉重是國際上運動員使用興奮劑最高發也最危險的項目,每年的檢查中舉重項目絕對是重點,尤其是成績比較好的運動員受到的關注可能會更多。”該人士稱,在國際上舉重和田徑這些重要的體能項目都是反興奮劑機構的重點盯防項目。“國際奧委會的復檢是按《國際反興奮劑條例》進行的,并不是針對某些運動員,也不是針對某一個項目,更不是針對某些國家。”上述人士稱,國際上對運動員進行藥檢的機構非常多,但因為國際奧委會的地位以及影響力,所以藥檢結果受到廣泛關注。
這一結果迅速引發一些外媒議論。“中國舉重隊員服興奮劑”,奧地利《標準報》24日稱,3名中國選手的成績都非常“醒目”,陳燮霞、劉春紅和曹磊分別比銀牌選手多舉13公斤、16公斤和31公斤。而在常規舉重比賽中,金牌和銀牌選手的差距往往在一公斤左右。根據規定,奧運期間的尿樣血樣要保存多年,自俄羅斯爆出興奮劑丑聞后,國際奧委會在今年復檢了2008北京和2012倫敦這兩屆奧運的所有樣本。德國新聞電視臺稱,消息令人震驚,中國是2008年奧運會的東道主,現在卻爆出3名舉重奧運冠軍服興奮劑丑聞。顯然,這并不是北京希望看到的。舉重是中國奧運奪金的大戶,里約奧運就奪得5枚金牌。
美聯社在報道中的最顯要位置公布了4張照片:3名中國奧運會舉重冠軍參加2008年奧運會時的比賽或領獎大幅照片,還有一張寫有“北京2008”字樣的陰暗的鳥巢體育場照片。這些照片格外顯眼。報道稱,由于在2008年奧運會時采集的興奮劑檢驗樣本未能通過復測,3名來自中國的奧運會舉重冠軍運動員和8名來自其他國家的舉重獎牌獲得者,將被剝奪其獲得的獎牌。國際舉聯表示,在這次震驚舉重運動的最新丑聞中,11名獎牌獲得者的復檢結果呈陽性。
報道還稱,此前已經有另外10名參加2008年奧運會的未能通過復檢,并在今年6月和7月遭到禁賽。其中,一名土耳其女運動員獲得的銀牌已經被剝奪。報道稱,這些復檢工作都是國際奧委會領導的持續檢查興奮劑進程的一部分。在本月舉行的里約奧運會上,舉重項目再次遭到興奮劑的玷污,吉爾吉斯斯坦的一名運動員已經因藥檢呈陽性而失去獲得的銅牌。
“中國舉重選手驗出禁藥!臺灣可望遞補金牌”,臺灣《中國時報》以此為題稱,依照規定,奪牌選手更可能被追回獎牌,若陳燮霞確定遭追回獎牌,金牌就將由臺灣選手陳葦綾遞補。法新社稱,中國3名金牌獲得者在這份新的名單里很扎眼。劉春紅還獲得過2004年奧運會的金牌。
與“陰謀”有關嗎?
消息也在中國網絡上引發爭論。有網友認為驗出來的是興奮劑,而驗不出來的是高科技,眼下中國必須警惕,決不能讓俄羅斯因興奮劑而被禁賽的事件在中國身上重演。而歐美用興奮劑打壓別國是正常的,因為他們擁有先進的制藥研發能力和國際話語權。還有網友表示,藥檢能力在提升,禁藥范圍也在變化,不要動不動就懷疑是陰謀論,也不要輕易就認為中國受到誣陷,因為美國幾年前也曾爆發出巴爾科實驗室禁藥丑聞。這次被國際奧委會查出違禁的運動員共15名,其中中國人只有3人,“別以為誰都針對你,什么事都針對你”。
中國舉重協會裁判委員會主任楊斌勝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對國際奧委會再次檢查8年前的樣本并不認可,他認為,“中國運動員一出事,就會被國際媒體進行大肆炒作”。但前文提到的業內專家表示,2008年北京奧運會運動員的藥檢樣品將在10年后即2018年失效,但奧委會選擇在里約奧運會剛剛結束后進行復檢,是借奧運會的高關注度重申反興奮劑的決心。
2014年索契冬奧會后,國際反興奮劑條例在2015年開始規定,樣本10年內查出違禁藥物都是有效的,都可以按照條例的規定進行處罰。上述業內人士稱,“國際奧委會一直堅持運動員藥檢樣本保存8年,但國際反興奮劑條例規定,在有必要時采樣機構可以對樣本進行永久保存,但是追溯期只有10年。“之所以復檢,是因為檢測興奮劑的方法和技術在當時并不成熟,或者并不便利。等技術成熟之后,或者方法更為便利之后再進行檢測,這也是很正常的。”上述人士稱,因為檢測技術的限制,有些興奮劑并不是能夠被馬上檢測出來,“興奮劑永遠在檢查前面,先有興奮劑,后有檢查,會出現一個時間差。所以為什么北京奧運會8年前的事,現在才查出來,這是很正常的。”
在國際奧委會公布運動員復檢結果之后,按照相關規定,運動員可以進行申訴,提交相關證據來證明自己并未服興奮劑,國際奧委會也將進一步進行調查,直到公布最后結果。該人士同時也透露,中國對舉重運動員在服用興奮劑方面的處罰是國際上最為嚴厲的,“但3名運動同時藥檢呈現陽性,對中國的反興奮劑工作提出新的要求,中國在這方面的工作還是任重道遠”。
中國運動員會不會因此而在舉重項目上受到大規模的禁賽處罰,上述人士稱一切要依據最后的調查結果。楊斌勝認為,世界性的舉重比賽如果沒有中國人參加,也就沒有了意義。“中國舉重整體水平在國際上都是一流的,中國不參加,即使別人拿了冠軍也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冠軍。”
中國是“禁藥”受害者
國際舉聯發布消息前一天,國際仲裁法庭駁回俄羅斯殘奧會的申訴,俄羅斯徹底無緣里約殘奧會。俄羅斯“今日經濟”網24日稱,俄羅斯普列哈諾夫經濟大學副教授利多娃表示,這是西方國家在繼續妖魔化俄羅斯體育。當前反興奮劑機構出現嚴重腐敗,它影響了體育的純潔性。因此,8年后宣布俄羅斯運動員存在興奮劑問題這并不令人震驚。俄著名舉重運動員奧列格·陳表示:“我不明白,他們為什么要對8年前的樣本進行檢查。這是錯誤的。這些運動員在奧運會前已經檢查了,什么也沒有找到。而在這一名單中只有俄羅斯、哈薩克斯坦、中國、烏克蘭和白俄羅斯運動員,這些國家都是舉重大國。公布這樣的丑聞難道要從奧運會上刪除這一運動項目?”
與俄羅斯一樣,中國在興奮劑問題上被西方盯得很緊,每次“出事”都會受到格外關注。比如剛過去的里約奧運會,陳欣怡藥檢呈陽性引發外媒關注,但中華臺北隊女子舉重運動員林子琦在女子63公斤級比賽前被查出藥檢呈陽性,取消比賽資格,并沒有掀起太大波瀾。有網友戲稱,這就叫做“一個國家,兩種待遇”。
事實上,比較來看,中國運動員“違禁”比例并不高。世界反興奮劑組織(WADA)2015年發布的基于2013年違禁數據統計前12名的國家從高到低依次為:俄羅斯、土耳其、法國、印度、比利時、意大利、西班牙、波蘭、哈薩克斯坦、南非、美國、葡萄牙。
實際上,在國際興奮劑丑聞歷史上,興奮劑和反興奮劑力量一直進行著“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的較量,一些科技發達的國家曾是重災區。奧運會歷史上,最臭名昭著的興奮劑事件要數加拿大100米短跑運動員本·約翰遜在1988年漢城奧運會被查出服用禁藥的事件。當時,約翰遜和美國名將劉易斯男子100米的爭奪被譽為“世紀之戰”。之前7次負于對手的約翰遜驚人地以9秒79的成績打破世界紀錄摘得金牌。僅僅62個小時后,國際奧委會宣布約翰遜的尿樣結果呈陽性,他服用了類固醇類興奮劑。
在著名的環法自行車賽上,七冠王的光輝戰績讓美國運動員阿姆斯特朗成為環法歷史第一人和最打不垮的“英雄”。2012年8月,反興奮劑機構宣布剝奪阿姆斯特朗7個環法自行車賽冠軍頭銜,并且終身禁賽。此外,2007年,美國“女飛人”瓊斯承認自己在2000年悉尼奧運會前服用了類固醇類興奮劑。在那屆奧運會上,瓊斯獲得女子100米、200米、4×400米接力3枚金牌。
“奧運禁藥之禍,中國才是最大受害者”,美國《紐約時報》近日刊載一篇調查報道,其中選取了基于2016年6月國際奧委會所公布的、自1968年墨西哥奧運會以來的興奮劑數據,結果是在近48年的奧運史上,至少有25枚奧運金牌涉及興奮劑,而中國是興奮劑作弊的最大受害者。從1968年開始,中國運動員總共因為對手服藥導致原本應該獲得的10枚獎牌旁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