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法國、德國、英國、美國特約記者 姚蒙 青木 紀雙城 丁雨晴 本報赴杭州特派記者 劉欣

“這座城市的莊嚴和秀麗,堪為世界其他城市之冠。”數個世紀前,意大利旅行家馬可·波羅這樣稱贊中國城市杭州。本周末,G20峰會將在杭州登場,但不少人心中存有一個困惑:不是一線城市,不像北京、上海那樣“重量級”,為什么選杭州?有這樣的想法,或許源自杭州被貼上的簡單的“旅游城市”標簽,或許很多人忘記了馬可·波羅的贊嘆。以景致優美著稱的杭州是中國古都,向有繁華之名,曾是全球人口最多的城市。這在歷史上都有一筆。很多人不了解的是,杭州也是中國重要的外事接待城市。44年前,美國總統尼克松“改變世界的一周”,杭州是重要一站。美景、古韻、歷史承擔,認識杭州,三者都不可缺。這還不夠,如今的杭州是中國新經濟的代表,是“電商之都”“創業中心”,“天堂硅谷”是其新標簽。“杭州是中國迅猛崛起及其遠大雄心的強有力象征”,美國“外交學會”網站的一篇文章稱。
“這里有游客想要的一切”
“您知道中國城市杭州嗎?”這兩天,《環球時報》記者就這個問題在柏林詢問了多名德國人,他們中有教授、記者、工程師,也有大學生和家庭主婦,將近6成受訪者作出肯定回答,而他們對杭州的印象主要是西湖、絲綢、茶葉和錢塘江大潮。
在英國,與一些政府部門負責新聞事務的工作人員聊天時,記者同樣發現,雖然他們當中大部分人沒去過杭州,但幾乎都聽說過這座城市。他們對此次有同事陪同首相去參加G20峰會,能親眼看一看這個充滿古韻的城市,欣賞擁有浪漫情調的西湖,感到羨慕。
“古韻”“美景”,這是外界對杭州的主要認識。“擁有2200多年歷史的杭州,被認為是‘中國文明的搖籃”,德國《明鏡》周刊寫道。伊朗《德黑蘭時報》稱,杭州是中國七大古都之一,它被認為是1180—1315年和1348—1358年間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南宋王朝、京杭大運河、西湖、龍井茶,這里不僅有歷史遺跡、美景和風味飲食,還有總數比倫敦多8倍的城市出租自行車,這一切都讓來到這里的游客備感舒心。”英國《衛報》稱,對國際游客來說,好玩的中國城市很多,但杭州是可持續旅游發展方面的表率。
英國紐卡斯爾大學學者艾恩斯到過杭州,他告訴《環球時報》記者,在杭州旅行時,他想到多個世界名城——佛羅倫薩、東京、日內瓦。“城市的生活有湖光山色和歷史古跡相伴,這樣的地方讓人心中生起一股寧靜之感,非常愜意。”艾恩斯對杭州方言印象也很深,“感覺如同吟唱一般”。
“這里有游客想要的一切”,一名德國游客在全球最大旅游網站TripAdvisor上如此評價杭州。2011年,“杭州西湖文化景觀”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在《紐約時報》推薦的“2016年52個最佳旅游目的地”中,以古代詩人和畫家聞名的杭州名列第16位。“上有天堂,下有蘇杭”,《俄羅斯報》一篇題為“中國有杭州”的文章沒忘記這句俗語。
由于杭州鄰近上海,不少外媒拿二者做比較。英國《星期日泰晤士報》稱,杭州帶給外國人的驚喜是,它距離中國現代經濟發展最迅速的城市上海只有100英里(約160公里),但城市景象和氛圍卻是另一番天地。“杭州在10件事情上做得比上海好”,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寫道,杭州常被視作中國最大城市上海的后院,但不要傻傻地以為它不過是另一個城市中心,即便驕傲的上海人也得承認杭州在很多方面比上海好,比如公共自行車共享系統、龍井茶、電子商務、絲綢、禪宗、藝術與建筑等。
馬可·波羅的“天城”,尼克松的流連之地
外界對杭州的認識并非僅留存在浮光掠影的景致和歷史上,因為杭州與不少外國城市結成了友好關系。1998年,杭州與法國尼斯結成友好城市,兩個城市都靠著水,旅游與發展并重。尼斯旅游局一名負責人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雖然尼斯是法國第5大城市,但規模和杭州不能比,畢竟中國是個大國。這名負責人說,“西方人的上帝到了杭州也會流連忘返”。
除了尼斯,杭州與美國波士頓、日本岐阜、英國利茲等城市都結成友好關系,這些城市是杭州走向世界的重要窗口。值得一提的是,杭州近年來越來越重視通過廣告在歐洲營銷。記者前不久在巴黎看到杭州的旅游廣告打在巴黎一條線路的公交車上,在歐洲體育電視臺上,杭州的旅游廣告也滾動播出。
其實,杭州很早就走向了世界。據說于元朝時期來到中國的馬可·波羅,稱杭州是“世界上最美麗華貴之天城”。他在游記中描述道:“城內除了各街道上鱗次櫛比的店鋪,還有十個大廣場或市場,這些廣場每邊都足有半英里”“這十個方形市場都被高樓大廈包圍著。高樓的底層是商店,經營種種商品,出售各種貨物”。除了繁忙的商業和貿易,馬可·波羅還注意到“用石頭和磚塊鋪成”的街道、華麗的住宅、性情溫和的居民以及能飽覽湖光山色的游船和畫舫等。
據《德黑蘭時報》報道,另一名旅行家、摩洛哥人伊本·白圖泰14世紀到達杭州時,曾表示這是“我在地球表面上見過的最大城市”。
從古代走進現代,這座歷史名城仍然承載著與世界溝通的重要使命。1972 年,美國總統尼克松對華展開“破冰之旅”,杭州被選定為接待他的城市。當年2 月26至27日,尼克松一行由北京來到杭州,28日,中美在上海簽署歷史性的聯合公報。但公報真正的誕生地是杭州。“中美上海公報,也可以說是1972年2月26日在杭州誕生,28日在上海向全世界公布”,尼克松1982 年再訪杭州時這樣表述。
實際上,新中國成立后,杭州接待了數百批外國政要,蘇聯領導人赫魯曉夫、印度總理尼赫魯、印尼總統蘇加諾、法國總統蓬皮杜、英國保守黨領袖撒切爾夫人等都在接待名單上。
從“美麗面孔”到“中國硅谷”
“對當時仍然貧窮的中國來說,這是一個意在向美國代表團呈現這個國家‘美麗面孔的決定。”對于1972年杭州被選定接待尼克松,香港《南華早報》這樣評論。該報文章稱,如今,近半個世紀后,在這座城市,中國領導人將招待這個星球上最有權勢的男士和女士。這一次,中國不但要展示其已經獲得的成就,還將向外界表明其將如何延續成功并決定全球未來的經濟增長。
中國的發展與杭州是同一軌跡。人們如今對杭州的認識也不再僅是“旅游城市”。今年上半年,杭州經濟增速達到兩位數,在全國26個主要一二線城市中名列第一。互聯網金融、電子商務、大數據等產業發展極快,與北京、深圳一道成為創業中心——這些都讓人對杭州刮目相看。“天堂硅谷”已成為杭州的新標簽:天堂,代表好山好水,悠閑的一面;硅谷,代表創業創新,拼搏的一面。
在杭州,除了馬云的阿里巴巴,中國第一座互聯網金融大廈,一大批人們熟悉的互聯網金融企業入駐這里。據《南華早報》8月 31日報道,2014年美國科技巨頭思科被吸引宣布總部落戶杭州。本月早些時候,浙江官方公布發展規劃,設定了杭州未來5年聚集30萬創新創業人才,1000家高新技術企業、一萬家科技型中小微企業的目標。
來自澳大利亞的哈里在杭州住了近十年,他就職于當地一家建筑設計公司。他對《環球時報》記者說,杭州是一個十分宜居的城市,和其他大城市相比,杭州的互聯網行業和電商的發展十分迅速,創業機會也很多。
去年5月,《環球時報》記者參加法國尼斯市的活動時,曾問當時的尼斯市長埃斯托西對杭州的看法。他表示,尼斯要具有國際性影響就必須與杭州這樣的城市結伴,他對杭州的各方面發展很看好,認為杭州不僅是旅游業,其他領域的經濟發展與社會發展也都很出色。
“杭州就是中國人對于未來城市發展期盼的一個縮影”,英國《衛報》稱,“大家都希望在空氣清新、生活更加高質量且便利的宜居城市里生活,同時在發展過程中,留住更多歷史記憶。”
但杭州也面臨挑戰。《環球時報》記者在杭州采訪期間,去了上城區著名的城中村,看到那里道路狹窄,交通擁擠,破敗危房眾多。此外,杭州房價不斷攀升,今年7月,杭州新住房的價格同比上漲2.4%,連續16個月上漲。
盡管如此,美國“外交學會”網站一篇文章稱,此次全球經濟治理盛會選在中國古都之一的杭州舉行,是一個正確決定。8個世紀前,杭州就是絲綢之路的起點,被馬可·波羅稱作“世界上最美麗和最富裕的城市”。而中國現在提出的“一帶一路”,正是現代版絲綢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