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孫 英(四川托普信息技術職業學院經濟管理系 成都 610000)
商貿流通業現代化水平對居民消費增長的影響
■孫 英(四川托普信息技術職業學院經濟管理系 成都 610000)
近幾十年來我國的商貿流通業獲得了較快的發展,其在發展的過程中表現出了以下的一些特征:商貿流通業整體發展速度較快,其規模不斷擴大;商貿流通業的經營效益整體上不斷改善;商貿流通業的內部結構不合理;商貿流通業的發展存在區域差異性等特點。商貿流通業對居民消費的影響,主要體現在消費者消費行為是否能夠實現以及實現的程度,引導消費,影響消費的數量、質量和結構等方面。通過實證分析可知,商貿流通業的現代化水平與居民消費增長之間是一種相互促進的關系,二者的發展能夠為彼此發展提供動力。
商貿流通業 居民消費 現代化水平
我國經濟的發展促進了居民消費的增長,但是,居民消費在促進經濟發展上的貢獻比例不足50%。與我國情況呈現出明顯對比的是發達國家居民消費占到了GDP總量的80%左右,發達國家內部強勁的消費能力極大地促進了本國經濟發展。因此,在后金融危機時代如何提升我國居民消費水平以促進我國經濟的發展成為一個極具意義的研究內容。而根據發達國家的經驗,商貿流通業的發展直接與居民消費行為相關,但是這種相關性的正負向如何以及相關性大小如何,就成為一個亟需明確的問題。
(一)商貿流通業的內涵
在第三產業中,商貿流通業是其中的重要內容,也是影響我國產業格局和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近幾十年來我國的商貿流通業獲得了快速的發展,在增加就業、促進企業發展、引導居民消費上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什么是商貿流通業?在廣義上學術界將商貿流通業定義為與流通加工、配送、信息處理以及流通科技有關的行業。在狹義理解上認為商貿流通業就是實現商品流通的相關企業和為其提供直接服務的企業。隨著現代流通技術的不斷進步,商貿流通業開始向第一、第二產業滲透并不斷強化整個流通供應鏈的整體性。
(二)我國商貿流通業的基本狀況
表1是2004-2014年間全社會的商貿流通業總額與我國經濟總量對比數據,圖1是我國商貿流通業產值占GDP比重的變化圖。從表1中所反映的數據可以得出以下結論:2004-2014年,我國的商貿流通業總額與GDP總量均在不斷上漲,其中商貿流通業總額上漲了8.10倍,而GDP總量則上漲了3.56倍。同期我國商貿流通業在累計增長率以及平均增長率上的速度也均大于同期的GDP變化數據。從圖1所示的百分比變化情況來看,我國的商貿流通業占GDP總量的比例不斷提高。我國商貿流通業在近年來的快速發展主要得益于我國宏觀經濟的發展對流通業需求量和需求層次的提升。例如,在經濟的發展中人們對于高品質的鮮奶需求越來越大,這就要求有更好的冷鏈運輸車輛來實現這種消費需求。

表1 2004-2014年我國商貿流通業產值與GDP總量

表2 單位根檢驗結果

表3 Johansen檢驗結果

表4 格蘭杰因果關系
(三)我國商貿流通業的特征
近幾十年來我國的商貿流通業獲得了較快的發展,其在發展的過程中表現出以下的一些特征:一是從規模和發展速度上來看,我國的商貿流通業獲得了巨大的發展,其發展速度遠高于發達國家的增長水平,而商貿流通業的規模也可以與一些中型發達國家相比較;二是隨著我國商貿流通業在運輸能力、管理技術的不斷改善,其經營績效也得到了較大的提高。在過去,我國很多企業的商貿流通業務是企業的一個附屬業務,往往是低效益存在。在一些國企里很多商貿流通部門都是在虧損運營,但是,隨著管理水平、運輸技術的不斷提升,整個行業的經營狀況日益變好;三是商貿流通業尚未形成一個區域布局合理的整體網絡結構,不同地區的商貿流通業發展程度無論是從縱向還是橫向來看都存在不平衡性。出現這種不平衡性的主要原因與我國不同地區經濟水平的差異化存在有直接的關系,經濟發展的差異使得流通的成本、市場發展潛力出現差異,也就是經濟發達地區能夠吸引更多的商貿流通業投資,形成資金的集聚;四是商貿流通業參與主體的成熟度不高,使得他們在面對外資的競爭時難以與之有效的抗衡。
(一)商貿流通業在社會再生產中的地位
商貿流通業在整個社會生產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一是商貿流通業在社會生產活動體系中居于交換環節,是社會勞動價值得以實現的重要途徑;二是各種類型的商貿流通業模式是實現消費者最終消費需求的必要條件,沒有商貿流通業的發展,消費者的消費需求難以被有效滿足;三是商貿流通業反作用于生產活動。商貿流通業通過在與消費者的接觸中,了解消費者的最新需要,并反饋給生產者使其調整生產活動以滿足市場需求。
(二)商貿流通業對居民消費的影響
商貿流通業影響居民的消費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一是影響消費者消費行為是否能夠實現以及實現的程度。優質、高效的商貿流通業能夠以快速、低價的方式為消費者提供消費服務,相反,則難以為消費者提供讓其滿足的產品服務,甚至是無法將商品傳遞到消費者手中;二是引導消費。商貿流通業的發展會使得消費者對流通的產品進行消費,從而引導消費者改變消費行為。例如,在過去,小龍蝦的遠距離流通較為困難,因此夜間消費的情況較少;而隨著商貿流通業的發展,小龍蝦可以被運輸到更遠的地方,所以越來越多的市民在夏天形成了吃小龍蝦的宵夜消費習慣;三是商貿流通業影響了消費的數量、質量和結構。商貿流通業越發達,流通到消費端的產品數量和種類就越多,消費者的消費水平就會得到提高。
(一)消費在社會生產中的地位
人類從事生產活動的目的不是為了生產,而是為了提高消費水平,從而促進人的發展。所以,消費決定了生產,是生產的最終的指向。一方面,消費能夠創造新的勞動力來直接為生產提供基礎條件;另一方面,消費也會引發新的社會需求,從而刺激社會生產的發展。例如,人們對于汽車消費的不斷增加促進了汽車工業的發展和汽車生產技術的進步。從社會生產活動的整個過程來看,消費也是對社會生產的一次總結和檢驗。在市場經濟運行中,其繁榮發展的基礎點就建立在如何滿足消費者的消費需求上。
(二)消費對商貿流通業的影響
消費在社會生產的整個過程中居于基礎性的地位,其對商貿流通業環節也有明顯的影響,這些影響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一是消費決定了商貿流通業存在的合理性與可能性。沒有消費的需求就不存在對于物質流動的需求,從而也就無法產生流通業。而流通業的產生必然是以消費需求的產生為前提條件的,并且流通業要實現自身發展就必須不斷提高滿足消費需求的能力;二是消費能夠通過影響與商貿流通業有關的中間環節來間接的對其產生影響,同時這種影響是普遍存在并且無法避免的。消費的需求變化會引起生產者的生產變化,同樣也會引起產品分配的變化;進而引起商貿流通業的變化。例如居民的消費從傳統的肉產品轉向新鮮的水果時,商貿流通業在蔬果保鮮運輸上的投入就會加大;當農村居民的消費需求變得更多時,商貿流通業就會將更多的產品從城市運輸到鄉村;三是消費的發展對于商貿流通業的發展速度和水平也會產生直接的影響,消費的發展對后者的影響是一種正向的相關性,這一點從發達國家中消費對流通業發展的實際影響就可以看出。

圖1 2004-2014年我國商貿流通業產值占GDP總量比重變化

圖2 2005-2014年我國商貿流通業固定資產投資總額以及居民消費總額變化(單位:億元)
(一)商貿流通業水平與居民消費關系總體現狀
受到我國經濟快速發展以及居民消費需求量不斷增加的影響,在進入21世紀以后,我國無論是政府還是企業在商貿流通業發展上的投入都在不斷的增加。投資總額從2005年的8345.6億元增長到2014年的52310.3億元。而同期我國居民的消費也增長了3倍多。圖2是2005-2014年我國商貿流通業固定資產投資總額以及居民消費總額變化圖。從圖2中所反映的數據變化趨勢來看,我國商貿流通業的固定資產投資總額以及居民消費的總額均在不斷的增長,并且增長的速度大于消費增長的速度。
(二)商貿流通業水平與居民消費的相互關系
1.指標選取。在本文的研究中,選取的指標主要包括以下幾類:一是衡量商貿流通業發展水平狀況的指標。當前學術界對于這一衡量質量并沒有明確的規定,本文根據研究主題與居民的消費增長有關,所以用社會消費品零售額來作為商貿流通業發展水平狀況的指標之一。由于從事商貿流通業的人員較多并且從業人員的學歷素質往往不是很高,所以從業人員數量指標并不具有科學性;而商貿流通業對于GDP發展的貢獻程度,由于在很大程度上受到GDP本身增長的影響,也不能科學的反映商貿流通業發展水平。為了更好地反映商貿流通業的發展狀況,就必須選擇一種對其發展有著直接促進作用的指標,并且這種指標的穩定性要好。基于此,本文選取固定資產投資額作為指標,采用固定資產投資額能夠反映政府、企業在促進商貿流通業發展上的努力,也能夠直接反映出商貿流通業在近年來的發展狀況。二是居民消費類衡量指標。考慮到本文的研究需要并結合當期居民消費的具體特點,本文將居民的人均消費支出作為衡量消費水平的指標。這一指標對于反映居民的真實消費能力具有較為直接的客觀性和準確性。
2.數據來源。在本文的研究中為增加數據分析的可行性和科學性,所選取的數據來源于國家統計局公布的1996-2014年各年的經濟發展數據,根據數據的時間順序來進行分析,選取的基期數據為1978年我國的居民消費數據和商貿流通業的發展數據。為了保證數據的可比性,本文對1978年我國的經濟數據進行了換算使其轉換為當前實際值。設商貿流通業的固定資產投資額以及居民的人均消費支出分別為X1、X2。
(三)實證分析結果
1.單位根檢驗。主要的單位根檢驗方法包括LLC、Fisher-PP、IPS、Fisher-ADF等方法。在上述四種方法中首先假設存在單位根的情況,結合時序圖進行分析可以得出如表2所示的結果。
以上數據是利用Eviews6.0計算出來的,從檢驗的結果來看,變量X1、X2都在5%的顯著性水平下接受了原來的假設,所以,通過監測的結果可以表明存在單位根。但是,X1、X2在經過二階差分則不存在單位根,所以,可以推出兩個變量是二階單整型的。
2.協整檢驗。由于經濟變量在長期的變化過程中,自身會形成較大的波動,所以對其穩定關系的證明十分重要,這也是協整檢驗的目的所在。從上文的分析可知X1、X2是二階單整型的,因此能夠進行協整性檢驗。表3是利用Johansen檢驗所得到的結果。
從表3所示的數據中可以看出,λ-max 統計量對于“最多0個協整向量”這一假設是拒絕的,所以,可以得知上述變量是存在協整關系的。同時,對于表格中的前3項檢驗結果也是拒絕的。所以,變量X1、X2是存在穩定的比例變化關系,商貿流通業的發展與居民消費的增長之間存在一種長期穩定的均衡變化關系。
格蘭杰因果檢驗。格蘭杰因果檢驗的目的是明確當某一個變量出現滯后項時,其他變量受其影響的程度,如果其它變量受其影響的程度較大,則說明這些變量之間存在格蘭杰因果關系。通過Eviews 6.0軟件本文得出如表4所示的結果。
通過上述研究可知,在10%的水平下1、2滯后期存在單向的商貿流通業發展對于居民消費增長存在格蘭杰關系。但是當滯后期延伸到3期的情況以后這兩者之間就出現了雙向的因果關系。從以上研究可知,商貿流通業發展與居民消費增長之間是存在穩定的長期關系的,并且這種關系不僅僅是單向的。所以,商貿流通業發展與居民消費增長之間是一種相互促進關系,一方的發展能夠為另一方發展提供動力。
(一)我國商貿流通業在促進居民消費增長中存在的問題
通過上述分析可知,商貿流通業的發展在促進居民消費增長上發揮著重要的推動力作用,但是,當前我國商貿流通業在推動居民消費增長上還存在一定的問題。這些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一是商貿流通業的信息化水平不高,這使得流通業的發展面臨著成本和效率的雙重問題,而高成本、低效率的商貿流通業使得居民的消費被壓抑并且消費成本升高;二是商貿流通業的發展環境尚不成熟;三是商貿流通業的整體規模較小,還未形成規模效益,在面對國外企業的競爭中難以獲勝。
(二)促進居民消費增長能力的對策分析
從前文的分析中可知,我國商貿流通業與居民消費增長是一種相互促進的關系,兩者之間能夠形成一種良性的發展循環。要促進這種發展,政府和企業應當從以下方面進行改進:一是不斷推動商貿流通業的規模化發展。在我國的傳統發展環境中商貿流通業的地位一直處于從屬性質,就是使其在發展的資源分配上存在不足,最終導致發展速度緩慢,難以形成規模化的發展。針對這種現狀,政府部門應當重新審視商貿流通業發展的重要性,并推動政策上的支持,扶持一批具有規模效益的商貿流通業企業;二是完善商貿流通業的信息化建設,提升現代化管理水平,降低流通費用,提升整個商貿流通業的經營效益。在信息化社會信息技術所能帶來的生產效率提高是十分明顯的,因此企業必須加強自身的信息化建設水平,建設信息化的企業。同時還要在商貿流通業的管理上進行創新,引入更加高效的管理機制推動商貿流通業管理的變革,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管理的經濟效益;三是營造商貿流通業發展的良好社會環境,推動商貿流通業發展的轉型升級。國家要創造一個更加有利于商貿流通業合理競爭發展的環境,讓企業之間平等的參與到行業的競爭中,減少人為因素的干擾。此外,要重視引導商貿流通業向農村地區發展,延伸其市場空間,同時也為更多的居民服務。
在市場經濟不斷發展的今天,商貿流通業的重要性越來越突出,其在促進社會經濟發展以及更好的滿足居民消費需求上發揮著無可替代的作用。在此背景下本文研究了商貿流通業的發展對居民消費增長的影響狀況。通過研究得出結論:第一,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不斷完善,商貿流通業在促進國民經濟發展創造新價值上所起到的作用越來越明顯,整個商貿流通業在國民經濟發展中所占據的比例也越來越高。第二,近幾十年來我國的商貿流通業獲得了較快的發展,其在發展的過程中表現出以下一些特征:商貿流通業整體發展速度較快,其規模不斷擴大;商貿流通業的經營效益整體上在不斷的改善;商貿流通業的內部結構不合理;商貿流通業的發展存在區域差異性等特點。第三,商貿流通業對居民消費的影響體現在影響消費者消費行為是否能夠實現以及實現的程度,引導消費,影響消費的數量、質量和結構等方面。第四,商貿流通業發展與居民消費增長之間是存在穩定的長期關系的,并且這種關系不僅僅是單向的。所以,商貿流通業發展與居民消費增長之間是一種相互促進的關系,二者的發展能夠為彼此發展提供動力。
1.張艷.商貿流通業發展對我國消費增長的影響分析[J].商業經濟研究,2015(16)
2.陳君.農村消費升級背景下城鄉雙向商貿流通服務體系構建[J].改革與戰略,2015(7)
3.熊曦,柳思維.流通業發展與居民消費需求的匹配度—以全國各省(區、市)的數據為例[J].中國流通經濟,2015(9)
4.王振海.商貿流通業現代化的路徑依賴與波及效應分析[J].商業經濟研究,2015 (18)
6.周凌云,顧為東.中國流通現代化發展現狀、思路及政策建議[J].全球化,2014(1)
7.王德章,張平.對我國商貿流通業發展方式轉變的探討[J].中國流通經濟,2014(5)
◆F724 文獻標識碼: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