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閆 波(燕山大學 河北秦皇島 066004)
京津冀協同發展背景下城市化發展水平分析
—以河北省為例
■閆 波(燕山大學 河北秦皇島 066004)
伴隨著工業化的發展,城市數量不斷增多且規模不斷擴大,城市在社會生活中的主導功能愈加明顯。本文立足于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大背景,以2014年河北省11個地級市數據為依據,利用因子-聚類分析方法,剖析河北省的城市化水平,以期從自身城市化進程中找準定位、合理布局、強化合作、實現共贏。
京津冀協同發展 因子-聚類城市化
城市化是當今世界重要的社會、經濟現象之一,它指的是由經濟發展帶來的農村要素逐步變為城市要素的轉變過程,是一個量和質相統一的系統過程,是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綜合表現。
隨著經濟全球化和區域經濟一體化速度的加快,競爭主體已不再限于單個區域或者單獨個體,而是擴展到更大的經濟合作體。京津冀作為我國繼長三角和珠三角兩大經濟合作體之后迅速崛起的第三大增長極,其城市群落的發展得到普遍關注。河北省作為京津冀中的一員,如何在協同發展進程中找準契機、合理定位、實現發展,是重要的研究方向。
城市化率是目前國際上通行的城市化度量指標之一,用城鎮人口(或非農業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來表示。這種方法雖然簡易,但涵蓋信息量少,在學術論證和實踐應用方面可靠性不強。為了能更加全面地分析河北省11個地級市在京津冀協同發展中的適應性,本文運用因子分析和聚類分析,從實證角度對河北省11個地級市的城市化水平進行對比分析,以期能夠更好地對河北省在京津冀協同發展進程中進行城市功能定位做好鋪墊。
具有代表性的指標選擇極為重要,不恰當的指標所帶來的信息會給數據分析增加難度,也難以實現科學合理的研究目標。因子分析就是在盡可能減少信息損失的基礎上,從多個變量中選取恰當的變量因子,用以概括和凝練大量數據中的有效信息。
城市化發展水平可以從人口流動、經濟發展、科技文化、醫療保健、基礎設施建設等多個方面進行體現,在遵循指標數據科學性、客觀性、代表性和數據信息的可獲取性、可分析性的原則下,同時考慮到河北省的省情,本文分別從經濟、教育(科技)、醫療、人口和城建等方面選取了能夠反映河北城市化綜合水平的5大類共11個指標來進行研究。為了能夠從量和質兩方面綜合評價河北省城市化水平,本文所采用復合指標法的11個指標數據均來自《2015年河北省經濟年鑒》:人均GDP(X1)、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X2)、二、三產產值比重(X3)、社會勞動力就業保險率(X4)、萬人醫生數(X5)、公路貨運量(X6)、萬人在校大學生數(X7)、第三產業從業人口比重(X8)、建成區比重(X9)、人均實有城市道路面積(X10)、人均園林綠地面積(X11)。
在本文中,先通過因子分析進行排名,再在此基礎上用聚類分析劃分類別,并對影響排名和類別的因素進行分析和比較。
(一)數據來源和處理
本文原始數據參考2015年《河北經濟年鑒》,為便于計量和比較,已對原始數據進行了標準化處理,如表1所示。

圖1 聚類分析樹形圖

表1 河北省11個地級市的11個指標
(二)因子分析
因子分析將原始數據分成兩部分,一部分稱為公共因子,另一部分稱為特殊因子。通過研究眾多變量之間的內部依賴關系,把這些變量進行融合分析,歸總為幾個公因子來表示。
1.提取因子與因子解釋。根據因子分析模型的原理,應用SPSS統計分析軟件,可以得到如表2、表3、表4所示的結果。
如表2所示,Factor過程自動提取了前3個因子,3個因子的特征根均大于1,其共解釋了原有11個變量總方差的74.039%。因此,選取三個公因子具有代表性,基本符合進一步分析的要求。
對比分析表3數據可以看出,轉軸后的因子系數已經向兩極分化,有了鮮明的實際意義。F1(城市基本實力因子)中系數絕對值較大的主要有:X1、X2、X3、X4、X5、X7;F2(城市發展因子)主要由X6、X8確定;F3(城市基礎建設因子)則主要由X9、X10、X11確定。
2.確定公因子得分矩陣表和城市化水平評估函數。通過前面的分析得知,只需分析前3個公因子來對各城市進行比較研究即可。運用SPSS軟件的操作,可發現在數據窗口中多出3個變量:FAC1_1、FAC2_1、FAC3_1,其值分別對應各城市相應公因子的得分,如表4所示。利用公因子的權重分析模型Wi=λi/∑λi,可得河北省11個城市城市化水平綜合分數及排名,如表4所示。
(三)聚類分析
為使因子分析結果更加明確,本文繼續采用聚類分析方法,采用歐式距離平方計算類間距離。歐氏距離平方是測量樣本之間親疏程度的一種方法,即連續變量的樣本距離測量方法,其計算公式是:

其中,p表示個數,p=11;xjm、xjn分別指第j個變量的第m、n個樣本值。
應用SPSS統計分析軟件,得到聚類分析樹形圖,如圖1所示。
(四)結果分析與評價
通過上述因子分析與聚類分析可以發現,河北省城市化有兩個明顯特征:一是省內城市化有明顯的區域性,省會和沿海城市發展要比內陸城市基礎要好,發展要快,城市比較密集,如石家莊、唐山、秦皇島;二是城市間綜合發展差距較大。根據分析結果,可以把11個地級市劃分為2類區域4個層次,如表5所示。

表2 解釋總方差

表3 旋轉后因子負荷矩陣a

表4 河北省11個地級市城市化水平排名
第一層次:石家莊、唐山、秦皇島,為城市化水平最高地區。這三個城市的經濟社會綜合得分都大于0,具有明顯的經濟社會優勢。石家莊作為省會城市,無論是從區域位置還是從政策、資金、人才等的投入來看,居首位是毋庸置疑的。唐山和秦皇島是沿海城市,區位優勢明顯,海洋資源、旅游資源豐富,臨港產業和海洋經濟發展較快。從某種意義上說,這三座城市已具備了省域范圍的經濟中心或龍頭地位。
第二層次:邯鄲,為城市化水平較高地區。邯鄲作為我國歷史名城之一,無論是在經濟建設還是城市發展方面都比較平穩。其地處河北省南部邊界,經濟社會綜合得分也大于0,而且與秦皇島的分值差距也不大。但是其城市化水平與工業化尚未形成互動格局,而且市區規模較小,高校較少、產業和地區發展不平衡,呈現重一產、輕三產,市區突出、西高東低的態勢,植被覆蓋率較低。主要反映在“萬人在校大學生數”、“第三產業從業人口比重”和“人均園林綠地面積”三個指標比較落后。
第三層次:滄州、廊坊、保定,為城市化水平較低地區。滄州、廊坊、保定三個城市的經濟社會綜合得分小于0,城市化水平略低于全省平均水平。滄州地處環渤海中心地帶,廊坊位于正在規劃的大北京經濟圈腹地,保定處于京、津、石三角腹地,交通便利。但是,三個城市的城市化建設起點、標準和水平都比較低,“城中村”等不完全城市化現象也比較明顯,主要反映在“社會勞動力就業保險率”、“人均實有城市道路面積”、“人均GDP”等指標,城市化水平較低。三個城市如何利用京、津、石的輻射帶動作用,利用區域優勢更好更快地發展是現階段面臨的主要問題。
第四層次:張家口、邢臺、承德、衡水,為城市化水平最低地區。張家口、邢臺、承德的經濟社會綜合得分比較接近,分別是-0.405、-0.421、-0.594,衡水綜合得分較低,為-0.967。這四個城市分別地處河北南北兩邊,區位比較特殊,經濟實力總體較弱,區域內差別較大,已成為制約河北整體城市化水平提高的因素,既沒有豐富的礦產資源,也沒有便利的區域優勢,而且經濟發展也無強大動力,“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較低”,“二、三產產值比重”較小,導致城市化水平很低,這在衡水市表現的更為明顯。
從上面的分析中可以看出,河北省各區域城市化水平差距很大,區域發展不平衡,難以在京津冀協同發展中發揮最大優勢。為此,應該根據每個城市存在的問題和發展趨勢的不同,因地制宜,制定科學的發展戰略,以縮小地區間的差異,實現全省各地區均衡發展。
(一)優化布局,提升規模
第一,科學規劃,構建合理的城市結構。河北省11個地級市應利用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契機,利用各自的資源優勢和區位優勢,進一步優化城市結構。全省城市化發展總體布局要體現以石家莊、唐山、秦皇島等第一層次為代表的中心城市和沿海港口城市為依托,沿交通運輸干線為主軸的集約化發展態勢。鞏固和完善環京津城市群、環省會城市群和沿交通干線城市帶功能,構建以港口城市為龍頭、以腹地大城市為支撐的城市帶,推動河北省城市化的外向化發展。利用京津的輻射作用,承接京津產業轉移,吸納人才,壯大自身實力。
第二,“并縣擴區強市”,加強對周邊縣市的帶動。第二、三、四層次的城市普遍存在一個問題,就是中心城市規模偏低,建成區面積偏小,沒有形成強有力的輻射力。因此,應大力發展中心城市,主動加強中小城鎮建設,充分挖掘城市內部潛力,利用特有資源,逐步擴大城市規模,主要方式就是開辟新區或撤縣建區。這樣一方面可以避免走重復建設、平均攤派的老路子,另一方面可以進一步發揮人口聚集的潛在能力,促進農村人口向大中城市轉移,減少不完全城市化的現象,從總體上提升河北的城市化建設水平。

表5 河北省11個地級市城市化層次劃分
(二)調整產業結構,重視基礎投入
第一,優化產業結構。從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產業結構對河北省城市化的影響非常大,尤其是對處于二、三、四層次的城市。河北省從總體上來講對第二產業的依賴度比較大,尤其是鋼鐵、煤炭等重工業,給環境資源造成了嚴重污染和破壞。第三產業發展相對落后,經濟結構不合理。下一步,河北應以各地區的經濟發展,尤其是非農產業的發展為基礎,進一步優化產業結構。利用自身深厚的文化底蘊和豐富的人文資源,借助京津冀協同發展優勢,大力發展文化、旅游產業,調整經濟結構,節能降耗,擴大就業基數,完成產業結構的科學轉型。
第二,重視基礎設施建設和教育投入。在因子分析中可以看出,一般基礎設施建設比較完善,生態資源比較豐富,教育結構比較合理的地區,城市化水平都比較高。在京津冀協同發展大環境下,京津為突破發展空間,必然會產生“教育和人才外溢”,河北省應充分抓住這一契機,重視科技、教育引入和投入,大力發展基礎職業教育和提升人口綜合素質,積極營造優越的軟硬件環境,吸引科技人才,圍繞特色產業和優勢產業進行創新,同時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提高人均收入水平、勞動就業率和城市綠化面積,減少城鄉和城市經濟發展差距,以爭取三、四層次城市趕超第二層次,第二層次的城市躍居第一層次,第一層次城市靠近國內一線城市。
(三)定位職能,協同發展
河北省地域廣闊,各地區差異較大,雖然環抱京津,但省域內沒有特大城市。城市化建設要求每一個城市都要對自身職能有客觀的認識,必須根據自身職能定位積極培育次區域中心城市,形成多中心帶動和連片發展的格局。邯鄲、張家口、承德都位于四省、五省交界處,要充分利用區位優勢,加強跨省交流,引進人才,優化產業,分別建立華北重要工業基地、區域中心城市和國際旅游城市;滄州在地理位置上與唐山、秦皇島一樣,位于河北沿海地帶,是河北重要的出海口和發展新高地,建設環渤海地區現代港口城市潛力較大;在京津唐的輻射帶動下,石唐秦構成了外三角經濟發展模式,帶動著全省經濟發展。提升省會城市石家莊的戰略地位,全力打造京津石核心區,完善石家莊的省會城市功能,增強集聚效應。
(四)深化合作,實現共贏
生產力的高度發展必須依托于規模經濟發展,資源在空間上的集聚形成了城市化。總的來說,河北省11個地級市建設的各個方面互有優劣,互有借鑒的地方,對于不同的城市,需要根據各自不同的特點,確定今后的發展定位,揚長避短,發揮各自優勢。所以說,城市群合作才是京津冀一體化的重中之重。因此,必須確立好城市群發展理念,建立推動京津冀城市群各城市協同發展的跨區域協調機制和利益共享機制,打破城市間和省際間的行政壁壘,推動大小城市分工合作,協同發展,實現共贏。
1.連季婷,崔文靜,王雅莉.京津冀協同發展下河北省面臨的重大問題及對策探析[J].當代經濟管理,2015(9)
2.李磊,張貴祥.京津冀城市群內城市發展質量[J].經濟地理,2015(5)
4.師謙友,王敏.基于因子-聚類分析的陜西省區域城市化水平綜合研究[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3)
5.張建峰.城市化與京津冀區域經濟一體化進程研究[J].河北工程大學學報,2008(9)
6.張海永.基于因子分析和聚類分析的江蘇省13個城市社會發展水平研究[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2)
7.亞洲開發銀行技術援助項目3970咨詢專家組.第三只眼睛看河北—河北省經濟發展戰略研究[R].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5
8.李博.河北省城市化發展路徑分析[J].河北學刊,2006(3)
9.樂家棟.我國城市化之最優路徑分析[J].統計與決策,2009(4)
10.陶毅.城市化水平的聚類和因子分析[J].南通職業大學學報,2005(4)
11.付艷莉,吳群英.基于因子分析和聚類分析的山東省主要城市經濟發展水平的綜合評價[J].科技信息,2008(34)
12.郭坤.河北省城市競爭力綜合評價體系研究[J].商業經濟研究,2015(35)
13.來雅萍.浙江省區域城市化水平的實證研究[J].經濟論壇,2007(5)
14.孫小霞.新常態下商業集聚與城鎮化的互動研究[J].商業經濟研究,2016(8)
▲2015年度河北省社會科學發展研究課題(2015050201)
◆F061.5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