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周 靜
明道以器 木悅傳神
——宿建華和他的明式家具
文/周 靜
MINGDAOYIQIMUYUECHUANSHEN

手作木質明式家具,一桌一幾之中盡顯匠人情懷
幾十年對文物的沉浸與研習,讓文物專家、木匠藝人宿建華將自己匠心制作的一批明式家具精品從北京不遠萬里運至貴陽,給公眾呈現出了一個精美雅致的傳統中式空間。宿先生此次的來意,正是為了“孔學堂·禮樂風景嘉年華”這場盛會。宿先生還告訴我們一個秘密:經過多年研究和實踐,貴州產的金絲木在明式家具領域特別受歡迎。這次帶來的明式家具,多是貴州的木料制成。
在本次活動“精致中國”版塊,展出的宿先生木悅齋明式家具,集中國文人書房中的明式大小畫案、扶手椅、條案、花幾、香幾,鼓凳、禪椅、棋桌、棋椅、羅漢床等起居、日月之器具于一體,突出了中國古代文人書房起居、生活環境的優美和典雅,體現了中國文化的品位與審美情趣。
宿先生把握明式家具的樣式和風格,他的制作完全運用我國木工傳統的卯榫技法。他掌握了多種榫的結構,在其作品中,巧妙地實現明式家具功能和力學結構的要求,達到了穩沉牢固、美觀耐用的效果。他的家具在用料上承襲了明代家具材質的天然美,凡紋理清晰、美觀的上料,他總是將其放在家具的顯著部位,并常呈對稱狀,使木材天生的色澤盡顯自然之美。宿先生的家具風,格繼承和發揚了我國家具制作的傳統,此次展出的一件長達三米三的大案,表現了宿先生卓爾不凡,別具匠心、推陳出新的氣概與胸懷。
宿先生制作的條、案、幾、書桌,形體線條優美、明快、簡潔而不簡單。他的作品顯現了中國明式家具輪廓講求方中有圓、圓中有方的特點。他的作品猶如中國山水畫,空靈生動,委婉含蓄,冼練簡樸,虛中有實,實中有虛,給人留下廣闊的想象空間,隱含了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禪意。
詩在功夫外,凝集宿先生學識、涵養和技藝的中國古家具不落俗套,耐人尋味,表現了他的藝術功力與審美情趣。我們感謝宿先生將他的佳作帶到貴州,使我們有機會領略和欣賞他制作的這些造型典雅、簡潔大方、清新自然,裝飾精微講究、雕飾精美的明式家具,感悟到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氣質與神韻。



宿建華在京郊建有木悅齋。這一收藏古舊器物家具、切磋研討古舊器物、修補古典家具、制作明清家具的工作坊,彌漫著傳統文化的魅力,深受朋友的喜愛。
“木悅”傳承的是中國生活哲學。這種中國獨有的生命觀源于我們對生活的至高追求,是生命和萬物之間的一種審美的關聯,在哲學層面上體現為生命與自然的混同之道。同樣在代表生活的器物中依然保持著同這種思想的協調——“物”有種生命的意味,生命具有著“物”的自然屬性,這是中國賦與器物的最高認同,就同“木悅”要傳遞的家具意境:是物在說話,而人退卻在物的背后。

“木悅”傳承的是中國哲學中的美學。這種審美在表達于詩歌、繪畫和音律等藝術領域的同時,也同樣表達于生活中的器物。這是中國特有的充滿詩意的審美意識,從藝術的高點到常態生活,都展現著清靜高潔,恬淡自然的文士氣質。“木悅”是對這種審美的繼承,通過木架構家具作品,繼續表達這種簡明通達,空曠致遠的生活意象之美。
“木悅”傳承的是中國精湛的工藝。家具在歷代工匠和文士的傾心研究下已趨緩于完美,形制簡繁有度,結構錯落交織,表層溫澤精膩,通體混成,巳經形成獨立的美學結構和工藝程序。“木悅”所有的器物都完整的繼承了中國古典家具中的工藝美學,從縝密的內部到溫潤的表層,靜心的雕琢每一件器物,以達到中國藝術的要求中應有的高度。
“木悅”就是這樣一個家具工作坊,它以對中國家具精神繼承為工作核心,靜心挑選和制作每一件器物,與古人繼續應答、唱和,希望將這種純粹的生活樣式重新置入當代的生活里,如同讓生活在一個畫卷中継續展開,讓一種意境繼續在生活中駐留,其中的真意就是中國最應去持守的生活姿態。
宿先生知行合一,幾十年如一日將自己的才華、精力和時間都用于中國傳統器物的研習。難能可貴的是,他通過不懈的努力,具備和獲得了實物考察、文獻研究與工藝技法的條件與能力。他不僅對諸如陶瓷、家具、雜項等文物有一般人難以企及的鑒賞力,還采用了中國傳統的卯榫結構,動手制圖、設計、制作中國古典家具。他對中式古典家具的器物、部件、做法、材料等爛熟于胸,日久天長練就了一副好眼力,成為一個好把式。宿先生專攻集中國古家具之大成的明式家具,用心良苦,積沙成塔,天道酬勤,終有所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