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葉澍
封面
魚鱗的作用
撰文|葉澍

魚鱗被覆魚體的全部或局部,對魚體具有重要的保護作用。現存的盲鰻綱和頭甲形綱魚類都沒有魚鱗,真骨魚類大多數都有鱗,少數無鱗或少鱗。根據魚鱗的外形、構造及發生特點,分為盾鱗、硬鱗和骨鱗三大類型。
盾鱗為軟骨魚類所特有,由表皮和真皮共同形成,按近似對角線排列。盾鱗分為兩部分,埋在皮膚內的部分稱基板,其多呈菱形,由齒質構成,內有髓腔,充滿結締組織、神經及血管等,并由一孔與真皮相通。露在皮膚外的部分稱鱗棘,其表面為光亮的琺瑯質,內部為齒質,齒質中有許多齒微管與髓腔相通。




硬鱗為某些硬骨魚類所特有,是深埋在真皮中的菱形骨板,主要含有硬鱗質,完全由真皮組成,其排列與肌節密切相關,每枚鱗片都以關節凸起或凹面與上下鱗片相嵌接,構造相當復雜。具有硬鱗的典型代表是雀鱔科和多鰭魚科魚類等。
骨鱗為真骨魚類所特有,由真皮所組成,其形狀有圓形、卵圓形、方形、六角形和不規則形等,呈覆瓦狀排列。每一枚骨鱗分前后兩區,前區埋入真皮,后區覆蓋于后一片鱗片之上。根據鱗片后區有無小棘,骨棘又可分為圓鱗和櫛鱗,圓鱗的后區是光滑無棘的,鯡形目、頜針魚目等魚類具有這種鱗。櫛鱗后區有許多小棘,用手摸魚體一般有粗糙感,鱸魚、大黃魚和小黃魚等有這種鱗。
魚鱗的形狀、大小、數目和排列位置,對于各種魚來說是相對固定的,因而常被用作鑒別種類的主要依據。由于水溫、餌料等因素的影響,魚類一年四季的生長并不均衡,而這種不均衡的生長能相應地在鱗片上形成寬窄不同的輪帶,人們可據此測定魚類的年齡和生長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