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暉
?
對會計責任與內部審計責任關系的若干思考探討
文/張暉
會計責任與內部審計責任,它們兩者之間聯系非常緊密。他們兩者之間最重要的聯系是相同的目的。但是,他們之間聯系雖然緊密,卻不是無差別的聯系。會計責任與內部審計責任之間的不同之處究竟在哪里,要正確處理會計責任與內部審計責任兩者之間關系與區別。此外,還應提高會計人員與內部審計人員的專業素質和職業技能,以提升從業人員的工作能力。從會計責任與內部審計責任概念開始,深入探求二者之間的聯系和區別,同時對內部審計與外部審計聯系與區別進行分析,最終確立會計責任與內部設計責任科學上界定。
會計責任;內部審計責任;聯系區別;界定

內部審計是一項獨立、客觀的鑒證和咨詢服務,其目標在于增加企業價值并改進組織的經營。可以對公司對外披露信息的真實性進行監督,也可以提高公司各部門之間的相互監管,提高市場經濟效率,最終以提高公司的經營能力為目的。對會計責任和內部審計責任之間聯系與區別進行深入了解,研究區分兩者責任的策略,最終確定并且找出應對措施,將內部審計風險降到最低。
(一)會計責任含義
會計責任是指需要被會計師事務所內部審計的單位要對本單位編制和出具的財務報表所負擔的責任。
(二)內部審計責任含義
內部審計責任是指內部審計人員必須對所在單位的內部審計工作和出具的內部審計相關的報告負擔責任。
在企業日常運行中,通常面臨內部審計、國家審計(政府審計)和社會審計(事務所審計、獨立審計)這三類審計,其共同點為掌握基本的審計技術,審計結果可能存在相互借鑒。但是內部審計與外部審計仍存在較大的區別:
(一)獨立性不同
內部審計的獨立性包含兩方面,一方面是指內審人員履職時免受威脅,另外一方面指審計組織機構的獨立,即與董事會的匯報關系的獨立。相比外部審計常用的《獨立審計準則》,因兩者的目標不同和服務對象不同,導致兩者獨立性不相同。
(二)兩者的審計目標不同
外部審計的目標常常受到法律和服務合同的限制,而內部審計的目的是評價和改善風險管理、控制和公司治理流程的有效性,幫助企業實現其目標。
(三)兩者關注的重點領域不同
外部審計的關注重點領域受到法律和合同的指定,而內部審計主要側重點是經濟活動的合法合規、目標達成、經營效率等方面。
(四)業務范圍不同
外部審計的業務范圍受到法律和合同的指定,而內部審計是以企業經濟活動為基礎,拓展到以管理領域為主的一種審計活動。
(五)專業勝任能力要求不同
內部審計要求具備較高的管理知識水平,由于內部審計的目標是幫助企業實現其目的,改善機構運作并增加價值,故要求內部審計人員具備較高的管理知識與水平。
(一)會計責任與內部審計責任聯系
1.會計責任與內部審計關系都是受托關系的存在
會計責任與內部審計責任在本質上是依據產權關系存在的,但在現代經濟的發展中,根據當代經濟學和管理學的基本理論我們可以看出,財產所有權與經營權相互分離。財產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就導致了兩者之間委托與受委托關系的形成。雖然會計責任與內部審計責任相互分離,但是為財產所有者和經營者服務卻是他們二者共同的目標。會計為財產所有者和經營者編制出企業發展的財務報表,內部審計人員會根據報表為財產所有者和經營者做出判斷,看其報表是否在合理合法的范圍之內。
2.會計責任與內部審計廣泛的責任對象
會計責任與內部審計的共同特征之一就是廣泛的責任對象。責任對象問題就是二者對誰負責的問題。在當今世界發展的時代大潮下,會計資料已經成為一種重要的社會資源,在社會發展中深受重視。會計的責任對象與內部審計的責任對象都包括投資人、債權人、政府有關部門、社會公眾和其他利益相關者。
(二)兩者之間的區別
1.責任承擔主體不同
根據審計準則的規定,在責任承擔主體上,會計責任的主體主要是審計單位的治理層和管理層。與會計責任不同,責任主體不同也導致在工作中工作手法也會有不同表現。
2.責任內容不同
會計責任的責任內容主要會計編制報表的真實性和合法性。而審計責任是指注冊會計師按審計規則的規定對財務報表發表審計意見。通俗來講,會計責任主要是對報表的編制,而審計責任主要是對報表的審核。編制報表,審核報表這是不同的責任內容,但是卻都是對服務對象負責任的表現。會計責任與審計責任的內容雖不同,但是二者相互有機的結合非常利于企業健康發展。
3.適用法律不同
法律是人們行為準則的最低標準,在我國社會的發展中,法律是不可或缺的一條準繩。任何一種行為,都必須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進行行動。會計責任與審計責任也是一樣,他們各自也都擁有著適用于自己的法律。《會計法》是會計工作所適用的基礎法律,《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法》、《審計署關于內部審計工作的規定》及《中國內部審核準則》是內部審計所適用的法律。這是由于二者的責任主體和責任內容所決定的。明確區分適用法律,能夠在發生問題時,很快找到相應法律條文解決問題,有利于二者在工作過程中能夠得以順利運行。
(一)加強對兩者責任的認知
1.會計主體人員要認真負責
許多單位在年終的時候也都會進行內部審計。但是許多單位對會計工作和內部審計工作并沒有應有的重視,認為只是例行程序,并沒有充分認識到這兩種工作的重要性。一些會計主體工作人員也沒有認識到自身工作的重要性。事實上,無論在任何地方,內部審計工作都具有不可替代性,他們的作用是其他工作所無法替代的。會計主體和內部審計主體在企業中都應認識到自己的作用,在企業中各司其職。會計責任不能占據內部審計的工作,內部審計責任也不會減少會計責任。所以會計主體在發現制造虛假信息的領導或個人,一定要對其進行嚴肅處罰。
2.內部審計人員要正視審計工作的作用
內部審計工作人員在工作中,要充分認定自己的作用。內部審計責任并不只是簡單的對會計主體進行審計。更重要是要針對和會計主體的相關的更多利益者。所以在工作過程中,內部審計人員要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水平和道德水平,要擁有強烈的職業責任感和良好的職業道德。只有這樣,在工作過程中才能認真執行《中國內部審計準則》的規定內容和條例。遵守法律條款,運用專業的審計知識和熱情的工作精神,讓審計工作能夠得以一步步順利進行。
(二)積極降低會計風險和內部審計風險
會計風險和內部審計風險是界定兩者責任的主要內容。會計風險又被稱為折算風險或轉換風險,它的出現是由于外匯匯率的變動而引起企業資產負債表中某些外匯資金項目金額產生變動的可能性。而內部審計風險發生是由財務報告存在重大錯報、漏報或企業經營管理上存在漏洞與弊端而引起的。內部審計風險中,內部審計人員認為錯誤的財務報表具有合法公允性。降低會計風險和內部審計的風險可以有效降低兩者潛在責任的后果。所以降低風險,建立健全公司內控制度非常重要。內部控制制度,不只是企業管理中的一種手段,并且也是一個企業對會計人員以及內部財務人員的一種行為規范。建立健全內部控制制度不僅能使會計責任和內部審計責任得以明確界定,也能夠確保會計、財務信息的真實性和正確性。企業建立內部控制制度時要要避免內部人控制現象的產生,只有這樣才能夠建立具有積極作用的內部控制制度,從而降低會計風險和內部審計風險,否則只能起到阻礙作用。
(三)提高從業人員能力
工作的效率在很大一部分是取決于從業人員的能力。提高從業人員能力要做到從兩方面入手,一方面是最重要的專業技能,另一方面是從業人員道德水平。在專業技能方面,要注重職業準入門檻標準,要招聘能夠完成工作的工作人員,不能夠因特殊關系而招聘;同時企業也要做好員工的專業培訓,可以定期舉行會計人員和內部審計人員考核;從業人員自身也要注重知識的培養,多學習專業知識,讓自己能夠更加輕松應對工作中出現的難題。在道德水平方面要注重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和家庭美德的全面培養,尤其是職業道德方面,不能畏懼權威,堅守工作,對錯不可因上司或者來自其它方面的壓力而更改。會計人員和內部審計人員提高了工作能力,減少工作失誤,認清各自職責,才能降低會計風險和內部審計風險。
(四)完善相應的法律法規
完善的法律是企業運行和會計人員、內部審計人員工作的基石。會計責任和內部審計的責任界定不清時,如若有完善的法規對其責任進行界定,那么他們之間的關系就可以很清楚的界定出來。所以要想對會計責任和內部審計責任進行科學的界定,就要加強行業的監管,國家加強相關法律的建設和完善。法律可以對會計責任和內部審計責任進行科學界定的同時,還可以對會計人員和內部審計人員作出的違法行為進行追責,發現違法違規行為的出現要對其進行嚴肅的處理。有法律法規的界定和約束,企業的會計工作和內部審計工作才能合理合法的進行。
通過對會計責任和內部審計責任的探究,加強對這兩種含義的理解,并且思考二者的關系。會計責任和內部審計責任相互聯系又相互區別,深入探求兩者之間的關系,認清兩者的本質,再從表象上得以區分。通過了解找到會計責任與內部審計責任的風險所在,并根據風險找到解決的措施,加強職業認知、降低風險、提高從業人員能力、完善法律法規,通過這些措施與手段,正確的探求內部審計與外部審計的關系,會計責任與內部審計責任的關系,從而推動兩者的工作,促進企業經濟和社會經濟的發展。
[1]陸翔.區分會計責任與審計責任的若干思考與建議[J].財會通訊,2009,31:100-101.
[2]徐萌.對會計責任與內部審計責任關系的探究[J].經濟師,2016,01:169-170.
[3]王建發.論會計責任與審計責任的關系[J].山西財政稅務專科學校學報,2014,01:43-44+48.
(作者單位:中國聯合網絡通信有限公司河北省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