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編輯部整理
劉強東:所有的失敗都是人的失敗
文/本刊編輯部整理

京東掌門人劉強東
過去十幾年以來,基本上在整個中國互聯網企業里面,受到爭議最多的公司,受到爭議最多的創業者,應該是非劉強東莫屬,自從2007年他拿到第一輪融資(1000萬美金)開始,到年底決定自建物流,之后市場有各種各樣的質疑。這么多年以來,市場上永遠保持熱度不變的就是對京東各種行為的討論。
可以用一句話來概括,過去十幾年以來,京東一直不為外界,甚至不為自已的投資人股東所動,去改變京東,只要是自己認為做的事情有價值,盈利一定不是問題。劉強東不相信在這個世界上有一種商業模式,為你的合作伙伴創造很多價值,為你的用戶創造很多價值,結果卻倒閉了,失敗了。劉強東認為,如果是的話,那一定是執行出了問題,或是管理團隊出了問題,并不是商業模式出了問題。
過去很多人失敗的時候說,政策的變化,市場的變化,消費者需求的變化,技術的發展等等,導致了失敗,那都是借口,最終都是人不行。舉兩個例子,IBM發現PC不賺錢,真正的應該是來自系統軟件和服務,那個年代賣PC還是暴利,當IBM賣PC還處于暴利的時候,它已經發現了,所以向軟件和服務進行轉型,奠定了IBM又一個20年的輝煌的成功。反面例子就是柯達,柯達傳統相機的時候,柯達的老板說,在這個世界上,我只發現一種東西的利潤比我們柯達更高,就是毒品。說這句話的時候很驕傲,很自豪。
每家企業當你走向成功的時候,特別是到達頂峰的時候,后面就是下坡路。所以,一個企業的創始人和管理者最可怕的是在頂峰的時候。柯達是第一個發明數碼相機的,(但)他自己產生抵觸,不積極的發展,結果導致企業反而倒閉,是技術發生變化?其實是柯達的團隊發生了問題,它的戰略選擇有悖于消費者利益。
劉強東認為,每家企業當你走向成功的時候,特別是到達頂峰的時候,后面就是下坡路。所以,一個企業的創始人和管理者最可怕的是在頂峰的時候。柯達是第一個發明數碼相機的,(但)他自己產生抵觸,不積極的發展,結果導致企業反而倒閉,是技術發生變化?其實是柯達的團隊發生了問題,它的戰略選擇有悖于消費者利益。
這也是劉強東反復強調的價值,任何的選擇,千萬不要悖于消費者利益,一家企業的利益選擇和消費者利益選擇發生矛盾的時候,那注定是失敗的。
劉強東認為,不管在什么樣的國家,什么樣的社會環境,一家企業的失敗只是因為你的團隊不行,沒有任何別的因素,其他所有的因素都是借口。正是基于此,京東一直以來最應該關注的,最應該花時間,最應該不計代價去做的,也就是團隊,你要花大量的時間。
有一個基本的概念,就是現金流,一家盈利的企業可能會倒閉,一家虧損但現金流為正的企業可能不倒閉。京東打造物流系統,前端為了給客戶提供最佳體驗的同時,后端也有很大的訴求,希望降低整個物流成本。

京東已成人國人購物的主要方式之一
京東在自建物流的時候,看到中國有一個巨大的機會,這個機會基于以下三個原因,第一,中國沒有UPS,沒有Fedex,所以給了京東機會。第二,中國的物流成本奇高無比;第三就是服務,中國過去多少年,快遞發展雖然非常迅速,但服務品質比較低,加盟商和集團公司其實利益是違背的,二者利益不一致,加盟者希望收單多,因為快遞公司給快遞員結算,送件是義務的,收件才是賺錢的。所以中國快遞發展成加盟模式,給快遞作為巨大的服務隱患。

劉強東世界互聯網大會向習主席介紹京東未來智能物流
基于這三點,京東物流模式又進了一步,京東做的不是快遞公司,京東絕對不承認自己是快遞公司。三通一達也好,順豐也好,它們追求的是如何讓貨物快速流動,所以導致網絡非常的復雜;而京東的物流模式非常簡單,就是從倉儲送到消費者家里,點和點之間沒有一毛錢的關系。而且京東是倉配一體化,建的倉庫越來越多,貨物離消費者越來越近,貨物移動的距離越來越短,速度越來越快,成本也越來越低,因此是一個正向循環,規模越大,物流越明顯。
京東物流設計的核心是為了減少物品的流動,劉強東希望從工廠里生產出來,甚至還沒有生產的時候,就告訴你,京東在36個城市有86個庫房,告訴你給我們每個庫房發多少貨,從工廠拉到80多個庫房去了,第二次搬運就是從庫房搬到消費者家里去,再沒有什么代理商、經銷商,沒有從這個庫房搬到那個庫房的繁瑣程序。因為京東搬運次數少,所以成本很低,因為直接到達終端消費者手中,所以運營效率也很高。
根據京東公開的財報,2015年我們庫存周轉天數是32天,跟友商進行比較,他們的庫存周轉天數是70~90天。大家別忘了,管理的難度是不一樣的,他們做70~90天的時候,只管了1萬種SKU,而京東管理的SKU數量超過200萬。他們平均的賬期是140多天,意味著你140多天才能拿到錢,資金一年只能周轉兩次。2015年京東賬期只有39天,意味著現金一年周轉次數可以達到十幾次,整個行業效率就起來了。
再看京東整個運營費用率,10.3%,如果拋除日用百貨這些低端的,可能達到15~20%,還有技術帶來的成本,如果把這些撇開的話,所有電子產品,京東全年的綜合運營成本率大概只有8%左右,這是什么概念?中國現在兩大家電,現在費用率是16~17%,我們只有8%,也就是說京東比它低了50%,京東是如何做到低價?如果用利潤換低價的話,這個商業模式一定是不可持續的。
所有的傳統企業、傳統品牌,都要記住自己是干什么的,你們是做品牌的,你們要把品牌做好,把生產、制造、研發做好,有時不用看是線上賣還是線下賣,蘋果關注線上賣還是線下賣嗎?它只要把iPhone做好,總有人買。
京東只是要告訴大家,一家公司為什么會有虧損,你會有質疑,有時候雖然會害怕失敗,恐懼,但終究還能夠堅持,最后你會發現你的低價是來自于你的成本控制,你的現金流來自于你的效率更高,還有前端的用戶體驗,包括產品、價格、服務。所以對于京東商城的物流,追求的是減少物品的流動,這就是京東商城設計物流的一個核心的訴求點。

劉強東與妻子奶茶妹妹
接下來講一下這個甘蔗理論,就是有十節的甘蔗。為什么京東就做得比較重,不愿意采取最輕的模式去做,其實也是基于這個十節甘蔗。這個理論僅適合零售和消費品行業,本來是一個很小的甘蔗,因為競爭者太多,導致行業競爭極為慘烈,所以導致甘蔗正在變短。一旦行業不斷的有人出局,行業就趨于理性,電子商務行業終究會獲得它的合理利潤,甘蔗也會處于正常狀態。
市場競爭規律導致每個品牌,每個行業的利潤,短期來看今天長了,明天短了,長期來看,這個行業的利潤和品牌利潤是相對比較固定的,是一個合理的水平。劉強東認為,這就是市場競爭的好處,只要有競爭,你想賺暴利是不可能的,假如京東只有一家了,京東離死也不遠了。
重要的是在甘蔗長度比較固定的時候,產業分工有十塊內容,為什么京東越做越重,但京東堅持認為,在這個產業里面,做得事情越多,吃到的節數越多,有一天行業趨于理性的時候,才有能力和資格去獲取行業的最大利益。未來京東相信這個世界上所有的消費品行業,主要就兩家,什么代理商,什么分銷商,對不起,終究你們都是不存在,什么時候死不知道,死是必然的。
今天,大家都是為了做電子商務而做電子商務,每個企業全部建立了電子商務部門,其實沒有用,中國企業99%的電子商務部門都應該關閉掉,所有的傳統企業根本就不需要做電子商務部門,現在整個中國家電廠商都有電子商務部跟京東合作,自己開旗艦店,然后授權。傳統部門比如搞連鎖店的,很苦很累,突然來一個87年的小伙子說我是電子商務專家,年薪200多萬人民幣,弄一個PPT,跟老板說,只告訴老板一件事,我們要虧錢,老板就害怕了,我們要是不做電子商務,后面就死掉了。沒問題,兄弟,虧錢是對的,你看劉強東不就虧錢了嗎,所以導致每個企業都在建立電子商務部門,所以電商人一夜之間火了。
所有的傳統企業、傳統品牌,都要記住自己是干什么的,你們是做品牌的,你們要把品牌做好,把生產、制造、研發做好,有時不用看是線上賣還是線下賣,蘋果關注線上賣還是線下賣嗎?它只要把iPhone做好,總有人買。只要把品牌做好,對線上線下統一對待,制定同等的價格,不應該弄個電子商務部來對接京東商城。
當整個產業都基于理性的時候,這十節甘蔗將更加清晰,不管是傳統品牌還是線上品牌,我相信都逃不過商業的自然規律,這個規律怎么來的呢?當然是市場競爭的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