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赴老撾特派記者 白天天 陳青青 ●本報駐外記者 王偉 青木 陶短房 ●本報記者 林鵬飛

“不管是美方還是其他有關各方都應明白,在領土主權和海洋權益問題上,中國不會接受任何未經中方同意的第三方解決方式,也不會接受任何強加于中國的解決方案。”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8日對美國總統奧巴馬當天所謂“南海仲裁庭做出的裁決具有約束力”的說法做出嚴正回應。8日,東亞峰會在老撾首都萬象落下帷幕。盡管美國和日本等國一直想把南海問題拉回到中心議題,奧巴馬甚至忍氣吞聲與行前曾辱罵他的菲律賓總統杜特爾特握手寒暄。但結果無疑令南海爭端的域外“炒作者”大失所望,此前的東盟峰會沒提所謂南海仲裁案,東亞峰會通過的三個文件更是與南海問題毫不相關。對于奧巴馬這位美國“首位太平洋總統”來說,這樣的結果無疑使他最后一次“重返亞洲”之行只能黯然收場。《韓國日報》8日稱,與奧巴馬在亞洲遭到“集體孤立”形成鮮明對照的,就是亞洲各國的元首爭相把手伸向中國領導人。《華爾街日報》也稱,“雖然稱奧巴馬的亞太再平衡戰略失敗還為時過早,但我們顯然不能稱這項戰略取得了成功”。
東亞峰會文件沒提南海
第十一屆東亞峰會(即10+8峰會)8日在老撾首都萬象結束,標志本次東盟和東亞系列峰會落下帷幕。在東亞峰會上,包括東盟10國以及美國、中國等8個國家領導人出席并做了會議發言。每位領導人對問題關注的角度不同,議題也有差異。馬來西亞總理談反恐,反對極端主義、推動合作等問題。各領導人談得最多的,主要還是推動區域合作、反對貿易保護主義,加強區域安全合作,加強海上合作。東亞峰會后通過了三個文件,包括基礎設施發展合作的聲明、防擴散問題的聲明以及應對好移民問題緊急情況的聲明,與南海問題毫不相關。
會后,美國總統奧巴馬和中國外交部副部長劉振民分別在萬象的地標酒店和老撾國家會議中心舉行的新聞發布會。《環球時報》記者分別參加了周四下午中美兩個新聞發布會。劉振民副部長在發布會上透露了東亞峰會上中國和美日圍繞南海仲裁案的交鋒。劉振民說,東亞峰會上發言的18個國家領導人中,“只有兩個域外國家講到了南海仲裁問題”。他說,不少領導人也談到了海上安全,包括南海問題。但是18個國家中的16個國家都是從積極正面角度講的,所有發言的東盟國家領導人,都對前一天中國-東盟領導人峰會通過的4個文件表示高度贊賞,認為中國和東盟國家正為維護南海地區和平穩定、推動南海問題解決找到一條正確道路。雖然沒有直接點美日的名字,但劉振民表示,兩國的做法是“不合時宜”的,違背了地區國家通過對話解決問題的潮流,“是挑撥離間,是自我孤立,我們對此表示堅決反對”。
“美國總統揚聲,東盟領導低調”。英國廣播公司稱,在美國-東盟領導人峰會上以及東亞峰會上,奧巴馬都把南海主權糾紛作為主要議題,強調海牙仲裁庭的仲裁“具有法律約束力”。美聯社稱,奧巴馬顯然是企圖把南海糾紛重新拉回到峰會的中心議題。盡管如此,這一系列峰會的最后聲明都措辭溫和,被視為中國在外交、經濟和軍事影響力方面的勝利。報道稱,美國-東盟峰會在聲明中使用“部分領導人”一詞突顯了東盟在處理與中國相關的問題上所面臨的根本問題——即并非所有東盟國家都想在相關問題上擠兌中國:“柬埔寨仍牢牢地屬于中國陣營,老撾也是”。
中國外交部8日公布了中國總理李克強在南海問題上的中方立場。李克強說,“中方愿與東盟國家攜手合作,排除干擾”,按照《南海各方行為宣言》精神,“妥善把握和處理南海問題”。路透社稱,講話沒有詳述排除何種“干擾”,但中國使用的類似詞匯都是指非南海爭端當事國的域外國家,比如美日等國插手南海問題。
香港《大公報》8日稱,與過去相比,此次東亞系列峰會平靜許多。主要原因是菲律賓不愿再像以前一樣為美日打頭陣,個別性喜渾水摸魚的域外國家失去了“代理人”,其表演也成了無人喝彩的“獨角戲”。
杜特爾特再成焦點
實際上,在8日的東亞峰會上,世界媒體關注的焦點仍是美菲沖突。法新社稱,在東亞峰會上,杜特爾特發表了一場“狂怒的演講”。一名在會場內的印尼外交官稱,杜特爾特當著奧巴馬的面,單刀直入,講述了美國人當年在菲律賓殖民時期對當地人殘酷的軍事殺戮。他講述了美國殖民主義給菲律賓造成的傷害,留下了很多歷史遺留問題,其中就包括現在面臨的嚴重毒品泛濫問題。杜特爾特還拿出一幅美國士兵當年殺戮菲律賓原住民的照片稱:“我們的祖先被他們殺了。他們現在卻來跟我們談論人權。”在杜特爾特的演講時,一名外交官形容會議大廳里“一片寂靜,令人震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