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聯合國統計司、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統計部、世界銀行數據開發局負責人陸續致函國家統計局,稱中國的GDP核算改革“是令人欣喜的進步”“提高了中國與其他國家數據的可比性”。此前,聯合國統計司副司長伊沃·哈文格將這一改革稱為“是對世界的貢獻”。
點評:7月,國家統計局公布了新的GDP核算方法,將能夠為所有者帶來經濟利益的研發支出納入GDP核算。此舉在國際上引發很大反響,這是中國經濟統計體系向最新國際標準邁進的重要一步。借助此次調整修正,中國將在未來的全球經濟體系中提供更加可比、可用、可靠的經濟數據,為提升中國經濟運行的科學性、有效性和透明度提供強有力保障。
中國采用新的研發支出核算方法,實際上是落實聯合國的政府統計改革的內容。2009年,聯合國等5大國際組織聯合頒布新的國民經濟核算國際標準,將研發成果列入固定資產之下。目前,美國、加拿大等國家已經調整研發支出核算方法,部分發展中國家也進行了相應改革。
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實施新的核算方法后,中國每年的GDP總量均有所增加,其中2015年GDP總量增加8798億元。但實際情況是,這一調整對GDP增速的影響微乎其微。研發投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的確在不斷提升,但從過去10年來看,它對GDP增速的影響只有0.06個百分點左右。從今年上半年的情況來看,初步核算,這項改革對GDP增速的影響只有0.02個百分點,不影響上半年GDP增速6.7%的大走勢。
盡管中國年度研發投入總量已躍居世界第二,但從累計投入上來看,還有相當多的歷史欠賬。這些歷史欠賬必須補上,這是中國邁向創新型國家的必經之路。
研發投入不足尤其是地方政府投入不足,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研發投入沒有計入GDP核算,地方政府的積極性不高。而此次研發支出核算方法改革,恰恰可以很好地改變這個投入導向,引導地方加大對研發的投入力度。
新的研發支出核算方法契合了中國科技創新發展實際,有利于引導全社會加大研發投入,對堅持創新發展理念、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都將發揮積極作用和深遠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