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文
里約奧運會已經圓滿結束,場上,中國的運動健將頻頻奪冠,吸睛無數;場下,眾多的中國制造產品也大放異彩。這是一場看不見硝煙的戰爭。在眾多的競爭對手中,為何這些中國制造的產品能夠成功入圍?他們經歷了什么?同時又會給其他的中國制造業公司帶來哪些啟示?
20年磨一劍,華鷹集團終成奧運唯一中標商
奧運會對器材的要求十分嚴格,目前中國運動器材能夠成為奧運會指定供應商的很少,最為外界熟知的除了“紅雙喜”五入奧運,便是“無敵”牌賽艇四入奧運。
回憶“征戰”奧運的歲月,華鷹集團董事長熊樟友不無感慨,“外國人很少欣賞中國產品的品質,中國制造的賽艇剛開始沒法入他們的眼。他們覺得,你們怎么可能到奧運會的圈子里來跟我們競爭?”為了消除偏見,熊樟友首先想到的是自強。因為在他看來,要讓人看得起,必須把實力拿出來,而不是跟人辯解或拼命。2004年,華鷹擊敗來自德國、美國、加拿大等五個國家的競爭對手,成為雅典奧運賽艇的唯一中標商。這家誕生于1985年,靠木船起家,曾經默默無名的企業一炮打響,世界為之側目。
熊樟友不無驕傲地說,而今,中國賽艇在世界已獨占一方,華鷹集團可以名正言順地說是全世界賽艇最大的制造商。從“看不起”到“服了你”,再到“怕了你”,華鷹在海外競爭者面前以實力證明了自己。熊樟友認為,華鷹創造奇跡,正是因為人才。
華鷹在發展之初,也和很多代工企業一樣,有制造沒創造、有產品沒品牌、有知識沒產權。直到1995年,原國際賽聯器材委員會主席、國際造艇大師克勞斯造訪華鷹,一切發生改變。如果沒有克勞斯,就沒有華鷹的今天。他的到來,使華鷹慢慢匯聚了全球10多個國家的頂尖專家,借助他們的經驗、技術乃至眼光,華鷹的設計制造能力躋身世界一流。
克勞斯不僅帶來了技術,也帶來了精神。熊樟友表示,克勞斯已經八十幾歲了,做事仍和以前一樣專注。他剛來華鷹時六十多歲,一干就是十二三個小時,自己畫圖,自己做木工,自己搭建模子,什么都干,這種精神,感動了所有華鷹員工。熊樟友認為,企業文化,說到底就是一種精神,這種精神要有高度的責任感,沒有責任感的人是做不成大事的。
泰山體育在里約“笑傲”奧運五環
里約賽場上,由泰山體育制造的跆拳道墊、摔跤墊、山地自行車等一系列奧運器材,成為各國運動員摘金奪銀的“戰場”和“武器”。
在山東德州這樣一個農業占據很大比重的城市,很難讓人對體育產業產生聯想。2008年,北京奧運會上的302枚金牌中,有122枚在泰山器材上產生,比例超過40%。泰山集團提供的八個大項、幾百種、幾萬件奧運器材,全部實現了“零失誤、零故障、零投訴”,被社會各界稱為“民族的品牌、國人的驕傲”。
現在的泰山體育,已經搖身變成集研發、生產、銷售、服務于一體的世界上最大的綜合性體育器材基地之一,與薩馬蘭奇體育發展基金會、中華全國體育基金會、國際柔聯、國際田聯、國際足聯及其他國際體育和商會組織展開友好合作。可以說,是奧運會讓泰山集團董事卞志良和他的泰山體育實現了高難度的華麗轉身。很多人認為工匠是一種機械重復的工作者,在卞志良看來,工匠精神代表著一個時代的氣質,堅定、踏實、精益求精,對產品質量有著近乎偏執的追求。
走進泰山集團研發中心,瞬間被琳瑯滿目的產品所吸引,從大型賽事的高科技運動器材,到體育休閑的運動墊,從碳纖維自行車再到可釋放負離子的人造草,洋洋大觀,一應俱全,這里幾乎成了體育高科技產品的博覽會。算上本次的里約奧運會,泰山集團已服務了五屆奧運會、兩屆青奧會、三屆世界大學生運動會、五屆亞運會及近千次世界單項錦標賽和國內大型體育賽事。科技創新鑄造了泰山產品的一流品質,出色服務國際大型賽事鑄造了泰山金字品牌。
徐工集團:里約奧運炫出風采
作為奧運場館最大的建設設備提供商,徐工集團2000多套大型機械設備參建了本次奧運場館,保障其順利投入使用。徐工集團再次以“中國智造”贏得了“金牌背后的金牌”,巴西里約,徐工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國裝備制造業大國“金剛”的風采。
里約奧運場館建設所用的工程機械中,徐工提供的產品數量居首位,占比過半,尤其是起重機和混凝土設備的占比達到了80%。談到對本屆奧運會的貢獻,徐工集團國際發展部部長生敏很自豪。據了解,本次奧運設施建設,出自該集團的1000多臺土石方機械參與了場館建設,300多臺壓路機用在了場館附屬設施建設,500多臺起重機用于建筑吊裝施工,200多臺高空平臺作業車用于室內裝飾吊裝施工,參與建設的徐工品牌工程機械總計達2000多臺。
近年來,在國家“走出去”政策指引下,徐工加快實行國際化發展戰略,積極參與國際產能合作,推進海外布局,在全球營銷、工廠建設、跨國并購與合資合作、研發基地布局等方面形成了“系統性”地全球布局。去年,徐工在尼日利亞拿下中國工程機械非洲出口第一大單等一批海外大單。挖掘機、塔機、混凝土攪拌車等新興產品出口增幅均超40%。全年一年實現自營出口總額6.1億美元,徐工品牌主機出口總額7.3億美元,創歷史最高。
目前,徐工在全球擁有約300個海外代理商、40余家分公司和辦事處,34個服務備件中心,擁有500余家服務商,以及4個大型區域培訓中心,完備的銷售和服務體系為全球176個國家和地區提供產品的“全流程”服務。此次奧運會場館建設的機械出自該集團的巴西工廠,也是徐工推進全球工廠布局的一個縮影。為了進一步有效利用全球資源,降低制造成本,實現對區域市場的快速響應,徐工通過獨資綠地建廠、與當地政府或經銷商合資建廠等方式不斷拓展海外產能布局。
浙江大華讓里約奧運喝彩中國制造
曾為上海世博會、廣州亞運會、北京APEC會議等重大項目提供視頻監控安保設備的浙江大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大華股份”),這一次搭上了在南美大陸舉行的第31屆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快車:為里約奧運場館內外提供近400臺可以360度旋轉的IP網絡高清球形攝像機和1400臺IP網絡高清小型半球型及槍型攝像機,占到本屆奧運監控安保設備總量的80%。
大華股份海外銷售中心拉美區銷售總監周靈說,里約奧運村已投入使用大華產品的期間,前方安保操控人員反饋說巴西方面很滿意,他們認為設備像素清晰度高、操作便捷,沒想到中國產品這么好用。跟國際上知名品牌相比,大華產品毫不遜色,還遠超預期。
2007年大華股份始進入巴西,多年來經受住了當地市場的檢驗,對自家產品樹立了信心,并在當地設子公司替代原來的代理商營銷模式。去年下半年,子公司得到奧運項目組發布視頻監控安保的標案信息,大華股份開始積極參與競爭,對手有韓國三星和奧運贊助商日本松下等。
近年來安防行業洗牌加速,建立在高科技基礎上的安防產業集聚度高,打價格戰已成過去式,坐擁大華股份和海康威視的杭州在安防領域相對走在世界前列。大華股份的產品線也在不斷完善:從早期做視頻存儲,到如今為海內外市場提供視頻存儲、前端、顯示控制、智能交通等系列化的產品及114個子行業解決方案和服務,遍及全球180多個國家及地區。
品質取信 里約奧運賽場空調廣東造
繼2014年巴西世界杯后,來自佛山順德的美的集團,再一次在巴西中標,成為2016巴西里約奧運會比賽場館的中央空調設備供應商。日前,新華網廣東頻道走進美的集團,揭秘廣東制造如何走出國門、走向世界。
美的集團中央空調國內市場部部長黃國強透露,此次進駐奧運會所提供的中央空調產品涉及2個品牌,分別是在中國生產的美的品牌,以及由美的在巴西工廠生產的開利品牌。比賽場地加上附屬設施建筑,美的中央空調合計進入本屆巴西里約奧運會共24個建筑。
黃國強表示,要取得巴西人的信任并不容易。以前,巴西人更愿意使用美國品牌。為此,美的在巴西設立合資公司,并以產品質量、技術創新,在2014年成功實現銷售收入10億美元,中央空調市場占有率逐年上升,達到40%以上。美的集團在項目跟進的過程中邀請了場館設計院以及安裝商親臨美的中國工廠參觀,并承諾在奧運期間不僅有強大的本地售后維保團體支持,同時會派中國專家到里約以確保奧運期間設備的正常運行。“中國制造”進入海外,難免會遭遇“水土不服”,美的也不例外。中標后,擺在美的空調面前的,是一個個亟待解決的難題,包括電壓、電磁兼容、氣候等。為此,研發人員進行了多次數據收集及測試,確保設備正常運行。
據悉,自2014年巴西世界杯項目交付后,美的便開始投入大量資源跟進里約奧運場館項目,先后投入128名工作人員,歷時800多天。黃國強說,對于美的而言,能夠大范圍中標世界奧運場館項目,得到的不僅僅是商業價值,更寶貴的是獲得了國際上對美的這樣的中國制造企業的認可。
事實上,在里約奧運會亮相的廣東品牌并非僅僅美的一家,志高、萬和、海能達等廣東制造正以品質突圍,屢屢中標包括奧運會在內的國際頂級賽事。業內預測,在《中國制造2025》的推動下,以廣東制造為代表的中國制造,將再迎來蓬勃發展的新一輪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