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磊
【摘要】在全球經濟復蘇動力不足情況下,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實現產業轉型升級及經濟結構調整,進而對我國經濟增長中的不可持續及不協調問題給予破解,已然成為目前中國在經濟發展當中迫切需要解決的基礎問題,同時也是中國對“中等收入陷阱”予以有效規避,促進經濟持續增長實現的關鍵。本文首先基于產業結構視角下對我國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當中所存問題進行分析,探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具體路徑與對策。
【關鍵詞】產業結構 中等收入陷阱 經濟增長
我國人均收入自2010年以來,已經成功突破4000美元,由此可知,我國已經邁入了中上等收入國家階段。據世界銀行于2006年所發布的《東亞經濟發展報告》指出,當一國經濟發展步入到經濟增長的停滯徘徊期,就會遇到經濟深入發展瓶頸,要想達到更高層次發展,就需對原有的發展模式及格局予以改變,而能否將“中等收入陷阱”這條溝成功的跨越,資源能夠合理高效利用以及經濟結構在戰略上調整能否實現乃是其關鍵。
一、基于產業結構視角下對我國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當中所存問題
(一)緩慢的產業結構調整效率
傳統產業在我國整個經濟發展當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可謂我國產業結構調整的及時。筆者選取了近十年來我國傳統產業部門GDP比重的變化情況,通過對其開展分析,從中發現了些許現象與規律。諸多產業在GDP比重折線方面均較為平坦,沒有較大的波動,斜率不大,由此可知,我國大多傳統產業部門均具有不明顯的GDP比重變化幅度,同時還可知,近些年來,我國傳統產業結構同樣具有不大的變動。表明技術密集型產業及資本密集型產業并沒有發生替代我國傳統產業的趨向。我國在今后的一段時間里,在經濟增長方面仍然對傳統產業的發展具有較大依賴。羅斯托指出,經濟的增長并非僅為總量的增長,更為重要的乃是產業結構相應變動。他認為如若沒有部門的變化,就難以對經濟總量的增長進行解釋,因此,部門變動乃為整個經濟增長的實質,其實際上就是高效率框架下的部門變動所形成的未來結果。所以,當前經濟總量所持有的增長,實質上是經濟產業部門在不斷更替框架下所帶來的結果,如若國家具有較為緩慢的產業結構調整速度,則無疑會影響其經濟增長速度。
(二)未形成態勢的主導技術結構演變
對于主導技術結構而言,其所出現的變化可以稱之為經濟發展基礎所發生的變化,最終便會造成經濟增長出現范式的更迭。通過對我國部分行業GDP統計分析可知,針對那些具有較高GDP增長率的行業,其增長并不能持久化。除非金屬礦采洗及建筑等少數行業外,其余行業均具有比較強的增長波動。至此,具有較高增長率的行業當中,通常存在有與增長對應的不穩定因素,現行的技術結構要想形成穩定的行業發展基礎存有一定的困難。依據佩雷茲技術經濟范式經濟理論可知,主導技術結構對于經濟社會發展能夠實現的水平與模式具有決定性。在經濟運行過程中,技術經濟范式具有一定的滲透效應,也就是說其不僅可造成領域、系統、服務及產品,根據自身所持有權利去界定產生范圍,而且能夠對經濟的其他各領域產生直接性或間接性的影響。所以,對于具有增長潛力行業而言,在未能實現經濟持續增長且未形成主導前,在主導技術結構方面所出現的演變,并沒有發揮其在經濟增長范式當中的推動作用。
二、路徑與對策
(一)發揮政府調節作用——因勢利導
只有實現經濟的持續快速增長,方能更好的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對于政府職責而言,即為因勢利導的本國經濟的發展進行調節,并對本文有關制度法律在建設方面逐步完善。政府需為結構變化提供各項便利,并以此為目的通過對基礎設施進行改善,補償外部性,以及提供有效信息等方式,對經濟發展的外部環境給予完善。此外,政府在對本國市場給予改善的同時,還需強化有關法律制度的響應建設力度,加強市場在整個經濟調節當中的合理性及作用,最終促進產業結構在升級演變方面的實現。
(二)對要素稟賦培養機制建立并完善,根據要素稟賦優勢實現產業結構的升級及變遷
要想實現我國經濟的持續、快速及穩定增長,需要對諸如技術、資本及勞動力等要素稟賦所具有的基礎性作用予以充分發揮,這一點對于實現經濟增長至關重要。產業升級及技術持續創新等作為經濟增長的普遍事實及本質,而對于最為優良的產業結構而言,起到決定作用乃是本國所持有的要素稟賦,因此,我國要想不斷優化產業結構,實現技術方面的不斷創新,就需要對目前所持有的傳統的要素稟賦結構進行改變。所以,我國要想真正意義上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不僅要在技術創新方面制定完善且良性的培養機制,還要在資本積累及勞動力培養方面也需養成更加全面的培養機制,根據稟賦優勢,就產業結構的升級與變遷予以實現。
(三)重視技術創新,激發經濟活力
我國要想獲得持續化的經濟增長,需對技術創新充分利用,并實現產業結構的提升,加快舊產業替換成新產業的轉變步伐,而在此過程中,產業結構變遷與技術創新之間存在著雙向互動,在創新的持續作用機制下,經濟發展活力呈現出多樣化激發。對于實施技術創新的目的而言,就是完成服務業的高端化以及制造業的數位化,而此過程需擁有一個更加完善且合理的機制方可實現。所以,我國可依據本國國情,建立產學研合作機制,將科技研發為持續動力,以企業技術創新為工作重心,促進企業在物質資本節約型創新的實現。此外,政府還要適當、合理增加用于創新的各項投入,對產業結構的演進、升級及調整進行引導與推動,這樣方能促使“兩化”的實現,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實現經濟的持續化增長。
三、結語
總而言之,伴隨經濟的的發展及時間的推移,經濟的持續化發展往往會收到各種因素的制約,尤其是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之后,即中等收入階段,就會面臨各種瓶頸與問題,只有結合我國國情將這些問題給予有效解決,方能實現我國產業結構的更加優化以及經濟增長的持續化。
參考文獻
[1]陸萬軍.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國際經驗與實現路徑[J].經濟經緯,2012(3):17-21.
[2]王少國,潘恩陽.新常態下中國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對策[J].經濟研究參考,2015(54):39-41.